李白: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李白一生放荡不羁,为人豪爽。但是,从没流过泪的李白,却在34岁那年涕泗横流,哭着做了一首名为《江夏别宋之悌》的五律: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谁不知道李白是飘逸的诗仙、潇洒的侠客。到底为什么让他哭着写下了这首诗呢?

先看看这首诗中写了什么意思:

题目中宋之悌,相传为是宋之问的弟弟。根据“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这句看,李白与他的交情非同一般。

如果是一次普通的离别,何至于此呢?

原因是这一年,宋之悌被流放了。好友仕途不顺,李白也没好哪儿去,在感到人生迷茫的情形下分别,李白淡定不下来了。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意思是说,楚水清澈见底,流向远处,直通碧海。“清若空”似乎在象征好友一身清白。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我们即将分开,远隔千里,浓浓的情谊都在眼前的这一杯酒中了。这一句,李白大概是在故作旷达,刻意回避离情,把关注点转移到酒“兴”上了。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这两句反衬李白悲凉的离情别伤,情感达到了顶峰。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悲情终于克制不住了,半生所有的委屈,以及对好友的同情都集中爆发,于是,从来没流过泪的他,而今是涕泗横流不止。

原来,李白即使是仙,行走于尘世间,他依旧是个有血有肉的人。

回想李白的其他离别场景:

送别孟浩然时,他是心怀浪漫与诗意的: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与汪伦分别时,是友情盖过离情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离开家乡时,还豪情万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别故人李云时,尚有着“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的逸调……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偏偏到了宋之悌这里,李白没有了浪漫、没有可豪气、没有了飘逸,来了一次“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的心灵涤荡,真让人难以想象,像李白这种放荡不羁的人,也有哭得稀里哗啦的时候,这还是那个真李白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