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18五常政大論篇(第53-57段)

卷二十

《黃帝內經》素問●五常政大論篇第七十(第53-57段)

學習時間:2020年7月13日星期一

學習筆記內容主要來源:

來源:個人圖書館作者:老玉米棒時間:2017-09-20

【原文53】故曰:補上下者從之,治上下者逆之,以所在寒熱盛衰而調之。故曰:上取下取,內取外取,以求其過。能毒者以厚藥,不勝毒者以薄藥,此之謂也。氣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治熱以寒,溫而行之;治寒以熱,涼而行之;治溫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溫,熱而行之。故消之削之,吐之下之,補之瀉之,久新同法。

【翻譯53】所以說:因司在天泉之氣不及而病不足的,用補法當順其氣,因太過而病有餘的,治療時當逆其氣,根據其寒熱盛衰進行調治。所以說:從上、下、內、外取治,總要探求致病的原因。凡體強能耐受毒藥的就給以性味厚的藥物,凡體弱不能耐受毒藥的就給以性味薄的藥物。就是這個道理。若病氣有相反的,如病在上,治其下;病在下的,治其上;病在中的,治其四旁。治熱病用寒藥,而用溫服法;治寒病用熱藥,而用涼服法;治溫病用涼藥,而用冷服法;治清冷的病用溫藥,而用熱服的方法。故用消發通積滯,用削法攻堅積,用吐法治上部之實,補法治虛症瀉法治實症,凡久病新病都可根據這些原則進行治療。


【原文54】帝曰:病在中而不實不堅,且聚且散,奈何?

【翻譯54】黃帝道:若病在內,不實也不堅硬,有時聚而有形,有時散而無形,那怎樣治療呢?


【原文55】岐伯曰:悉乎哉問也!無積者求其藏,虛則補之,藥以袪之,食以隨之,行水漬之,和其中外,可使畢已。

【翻譯55】岐伯說:您問得真仔細!這種病如果沒有積滯的,應當從內臟方面去探求,虛的用補法,有邪的可先用藥驅其邪,然後以飲食調養之,或用水漬法調和其內外,便可使病痊癒。


【原文56】帝曰:有毒無毒,服有約乎?

【翻譯56】黃帝道:有毒藥和無毒藥,服用時有一定的規則嗎?


【原文57】岐伯曰: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無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不盡,行復如法,必先歲氣,無伐天和,無盛盛,無虛虛,而遺人天殃,無致邪,無失正,絕人長命。

【翻譯57】岐伯說:病有新有久,處方有大有小,藥物有毒無毒,服用時當然有一定的規則。凡用大毒之藥,病去十分之六,不可再服;一般的毒藥,病去十分之七,不可再服;小毒的藥物,病去十分之八,不可再服;即使沒有毒之藥,病去十分之九,也不可再服。以後就用穀類、肉類、果類、蔬菜等飲食調養,使邪去正復而病痊癒,不要用藥過度,以免傷其正氣。如果邪氣未盡,再用藥時仍如上法。必須首先知道該年的氣候情況,不可違反天人相應的規律。不要實證用補使其重實,不要虛症誤下使其重虛,而造成使人天折生命的災害。不要誤補而使邪氣更盛,不要誤泄而損傷人體正氣,斷送了人的性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