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新解:第一章永恆之道

前言:天地來源不可說,萬物有名三界現。有無同出隨道生,衆妙法門玄又玄。

道,謂之“遊首”,象徵太極,表示流動的思維,代表程序、法則、規律。

道字,“辶”+“首”的組合,“辶”(走之旁)象徵遊行、走動;“首”代表大腦;

太極,“s”曲線+“o”的組合,“辶”(遊行的曲線)象徵“s”,“首”(腦袋是圓形)近似“o”,“辶”(用腳行走)象徵陰(足在下,附地爲陰),“首”象徵陽(頭在上,向日爲陽),“道”象徵太極;

遊動的大腦表示意識思維,意識象徵着系統程序、自然法則和規律。

道,無根無源、無始無終。從無名生,以有名顯。無中生有,隨觀而現。

《道德經》全篇分爲八十一章,九九八十一,大成之數。

第一章:永恆之道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譯文:“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辭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無”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渾沌未開之際的狀況;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產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從“無”中去觀察領悟“道”的奧妙;要常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的端倪。無與有這兩者,來源相同而名稱相異,都可以稱之爲玄妙、深遠。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

新解:

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宇宙真相不可知,自然規律是表象。

測不準原理:量子力學關於物理量測量的原理,表明粒子的位置與動量不可同時被確定。

測不準原理揭示,科學觀測不能對自然規律做準確的測量,宇宙是不可知的。

道是宇宙真相,意識是人類觀測宇宙的工具。人類通過意識永遠看不到宇宙最真實一面,它隱藏的極深,意識只能看到它的表象。

因此,科學所發現的自然規律是宇宙外象法門的呈現,宇宙實相是科學所不能描述的。

第二句:“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宇宙本態空無,世界以實物呈現。

量子場論用“量子場”描述宇宙根本物理機制,“量子場”是宇宙能量振動的模式,通過激發“粒子”形成宏觀世界。

在宏觀世界裏,萬物皆以物質實體的形式呈現。

波粒二象性:微觀粒子有時顯示出波動性,有時又顯示出粒子性,在不同條件下分別表現爲波動和粒子的性質。

波粒二象性揭示了,宇宙存在兩種不同狀態,它們以疊加態存在,有時會坍縮成一種狀態。

宇宙從無(靈性世界)中誕生,以有(物質世界)的方式呈現。兩個世界重疊在一起,且又相互分離(靈性世界是存在的,但在現實世界裏又看不到)。

第三句:“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宇宙之相,隨觀而現。

單光子雙縫實驗發現,人的觀測行爲能夠影響並決定粒子的存在狀態。

當人達到“無”的境界(開悟的狀態),就能與道而合,體會道的無窮奧妙;如果人以“有”的方式“觀測”道,它就會坍縮成外象之法,以自然規律呈現出來。

第四句:“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宇宙,靈物同體,相得益彰。

無影無形的靈性世界玄妙無窮,有形有體的物理世界奧妙無限。

靈性與自然隨道一同誕生,它們是主宰宇宙演化、萬物生衍的總門。

人生真諦:

1、舉頭三尺有神明,人萬不可自大,始終要敬畏天地。有言道:“道無影蹤,隨處可見。善惡分明,時時應驗。”

2、知足常樂,事物沒有盡頭,滿足己有就會快樂。知識、權利、財富、地位以及自然奧祕沒有窮盡,人永遠達不到盡頭。

3、事態多變,沒有定則。社會形式、自然現象變化多端,沒有確定的結果。

未完待續!請繼續關注第二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