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新解:第二章道之無爲

前言:無中生有,陰陽相濟;無慾無爲,道法自然。

​“無極生太極,太極生二儀。”

道,有無相對,無中生有;名,二儀相生,陰陽相濟。

有陽必有陰,有陰必有陽,此二者同出共沒。

無,是道的根本;名,是道的表象。

大道之行,以無爲之功成就永恆之名。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恆也。是以聖人居無爲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爲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譯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爲美,那是由於有醜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爲善,那是因爲有惡的存在。所以有和無互相轉化,難和易互相形成,長和短互相顯現,高和下互相充實,音與聲互相諧和,前和後互相接隨——這是永恆的。因此聖人用無爲的觀點對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聽任萬物自然興起而不爲其創始,有所施爲,但不加自己的傾向,功成業就而不自居。正由於不居功,就無所謂失去。

新解:

第一句:“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世間百態的美醜好壞都是相對而言,不做“比對”就沒有區分。

第二句:“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恆也。”

道生萬物,它沒有善惡美醜之別。

道生美即生醜,道揚善即行惡,正如道生陰陽。

比如,道創造出美麗的東西,其它東西就顯得不美麗(道生美即生醜);道宣揚一種善良的美德,與之相對的行爲就顯得邪惡(道揚善即行惡)。

因此,大道無爲,道法自然。

第三句:“是以聖人居無爲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爲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道生三才,天地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聖人,應當順從天地規律、自然之理,不應對其有所施爲和創造。

順應自然不受傷害,無所作爲才無所破壞,無功無德才無患得失。

因此,聖人之作自然無爲。

人生真諦:

1、對立看待問題,從正反雙向觀察問題。任何事情都具有“正反”兩面性,只有全面分析才能做出正確判斷。

2、做事順從規律,不強加個人意願。做任何事要順應事態發展規律,不因“私心”、“私念”盲目違反規則,也不要在做事中強加個人意願,以免使自己陷入無路可退的局面。

3、順應自然,才能永恆。一切行爲只要順應自然,就能達到永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