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成長日記——學會適可而止讓人生及時止損

比利時魯汶大學的兩名教授曾做過一個研究,Philippe Verduyn和Saskia Lavrijsen根據233位學生樣本,得出悲傷、喜悅等27個情緒的持續時長,並得出結論,情緒持續時間長短與該事件對個體而言是否重要有關。

這項研究的結果是否準確,是否具備普適意義,需要專業領域的學者、專家來證實,但對練習掌控自己情緒的人來說,兩個信息很重要:情緒有時效,並且和對自己來說是否重要有關。


在意識到這兩點前,我的自我情緒管理,簡直潰不成軍。

和朋友在甜品店閒坐,面對喋喋不休的推銷人員,耗盡了最後一點好脾氣,等對方離開後,很自然地跟一起經歷這件事的朋友抱怨,再好喫的榴蓮班戟也沒能把話題轉開。朋友找個機會打斷我,說:“他來了不到2分鐘,已經走了10多分鐘,但依然能影響你的生活。”

本來那是我和朋友的下午茶,我們在一家網紅甜品店,喫着價格比外面貴一倍的榴蓮班戟。原本的計劃是打卡拍照、閒聊人生,但因爲一個出現不到2分鐘的人,朋友聽我抱怨了十多分鐘;如果沒有被她及時打斷,按那個時候的狀態,我能重複說很久。

當意識到情緒有時效,並且與對我來說是否重要有關時,那些類似於如我生命中路人甲般存在的人和事,再也不會像從前那樣影響我的生活。與其費盡心思成爲別人生命中戲份不足的配角,不如好好想想如何當好自己人生的主角。


這個意識是讓情緒適可而止最好的開始,對我們來說,生活中有太多重要的事發生,失戀、失業、失敗、親人逝去……如何讓這些事帶來的情緒,對自己的生活影響降到最低,對我來說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很多次的辭職中,因親人去世的悲痛情緒影響有兩次;去一個新的公司,管理者對員工處理家事的態度,足以影響我是否能在這家公司工作,並因爲交接工作的女孩兒受困於公司制度,沒趕上看望病重的奶奶,放棄了那份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


對每個人來說,重要的事情總有排位,工作並非不重要,但對大部分人來說,工作遠沒有家人重要,而像我這樣過於偏執的做法,非常不可取。當情緒失效時,回看那些與自己失之交臂、還不錯的發展機會,雖然不會後悔,但難免會覺得可惜。


面對這樣的情況,學會剝離情緒,是個不錯的方法。

一次朋友失戀,結束了那段在我看來是如童話般的戀愛關係。令我驚訝的是,她可以大晚上找我聊天、傾訴,看起來痛不欲生,也能白天正常工作、雲淡風輕,甚至同事都看不出她失戀。

“失戀是私人的事,同事沒有義務和我一起承擔這件事。”在她看來,戀愛和工作是兩件重要又不能互相干擾的事,把生活和工作嚴格地劃分了兩個部分。所以她在工作的時間工作,工作之外不管多晚,都會給自己安排時間,療愈失戀帶來的負面影響。

她處理問題的態度有點像《甄嬛傳》裏的眉莊,把個人發展和感情分得極清。眉莊對皇帝心灰意冷,但知道自己不能出宮,還得繼續宮鬥,就去孝敬太后;朋友清楚一段剛剛結束的戀情,已沒有機會挽回,那就讓這件事對自己的生活影響到最小。


當學會區分每一種情緒後,把“不重要”的歸零,“重要”的適當地“分段”,會得到一個相對輕鬆的生活狀態。

當被可能只在自己生命中,僅出現一次的人質疑時,告訴自己,這些話可能對我有用,但這個人不重要,不值得生氣,談話越早結束對自己的影響就越小。

當處在高壓的工作環境中,不再像從前一樣,一直忍到最後一根稻草壓下來,而是會每隔一個週期給自己不同時長的發泄、調整的時間,可以吐槽、大喊、哭、暴飲暴食、運動、冥想……然後發現繼續也沒那麼難。


當每一件在別人看來是不太好的事發生時,特別是那些沒能力扭轉局面的事,都會立刻告訴自己:發生這樣的事,已經夠糟了,但生活還得繼續不是嗎?不如想想自己能做什麼。

當家人認爲我假裝不在乎大齡單身,甚至強詞奪理、有意逃避、強顏歡笑時,他們不知道,我一直告訴自己:事情已經發生了,生活還得繼續,不能因爲這件事把後面的人生過得狼狽。

當朋友認爲我丟掉工作,應該傷心難過一段時間時,他們不知道,在得知失業的那一刻,我就告訴自己:這份工作雖然很重要,並且也傾盡所有努力過,但已經停止了,過好以後的生活比忙着傷心更重要。


很喜歡一句話:除了生死,全是擦傷。佛系不是不在乎每件事,而是在努力付出後,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也能立刻認清並接受所發生的事,並把這些事帶來的情緒處理好,讓人生及時止損。


不管是好事,還是不好的事,更好的處理相應的情緒,同樣重要。用最近很喜歡的一句話結尾:歸零,讓壞的不影響未來,讓好的不迷惑現在。

(本文原創,如非授權,請勿轉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