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石頭坡上梨花開一一兒時的遊戲

1974年春天到來的時候,蓉子和阿玉依舊在家帶弟弟妹妹,本該升上二年級的我,也依舊讀一年級,因爲那一年,學校由春季招生,改成了秋季招生。一年級我整整讀了一年半。

我和蓉子、阿玉依舊是好朋友,不上課的時候,我們三個還是常常在一起玩。我家院子寬,我們經常在我家院子裏跳橡皮筋,踢毽子,跳房子,拾石子。

我們跳的橡皮筋,其實是用舊衣服剪的布條接拼接而成的,其中接了一根一尺多長的鬆緊帶,彈性很差。就是這樣的橡皮筋,我們也一起跳了兩三年。有一天,阿玉從家裏偷了錢,跑去合作社買了七八尺的鬆緊帶,我們才丟了原來的布條橡皮筋。

我們踢的毽子,也是自己做的。找來一小段細鐵絲、一個銅錢、幾根紅紅綠綠的毛線,將毛線來回折成約五釐米的長度,用細鐵絲往中間紮緊,然後將鐵絲穿過銅錢的方孔,將毛線和銅錢綁在一起,毽子就製作好了。我們把自制的毽子叫做“羊毛球”,把踢毽子叫做“踢羊毛球”。

跳房子最簡單,在地上畫上方框就可以開跳。拾石子也簡單,跑到河灘上撿回幾枚小小的圓石子,蹲在地上就可以玩半天。

跳橡皮筋,空跳我只能跳到第三層,第四層就得用手壓線跳了。我們把橡皮筋套在小腿肚上叫做第一層,第二層在膝蓋上,第三層在腰間,第四層在腋下,肩膀、耳朵、頭頂分別爲第五、六、七層,最高一層是第八層,由牽橡皮筋的人用手把橡皮筋高高舉着。蓉子能憑空跳到肩膀,阿玉最厲害,她的彈跳力非常好,可以空跳到耳朵的高度。每次玩跳橡皮筋,阿玉都忙着定規則,她最喜歡定到第八層纔可以用手壓線,蓉子則堅持第七層,她們定的高度我空跳是無論如何都跳不到的,所以我不說話,由她們爭去。不論定在第幾層,她倆都允許我跳到第四層就用手把橡皮筋壓低來跳。不爭,原來有這樣的好處。

雖然我跳橡皮筋跳不過她倆,其它遊戲我卻玩得很好,尤其是拾石子。

拾石子時,先把五枚石子抓在手上,先將其中一枚拋向空中,把其餘四枚撒在地上,然後接住從空中落下的石子,迅速在地上拾起一枚石子,再拋向空中,再接住空中落下的石子,直至將地上的四枚石子拾完,一輪纔算結束。拋起的石子落下時,若沒接到手中,就算失敗,拾石子者換另一個人。這是拾石子最基本的玩法,也是第一輪的固定模式。拾石子的花樣很多,難度也不同,除了第一輪的玩法固定不變,從第二輪開始,要玩什麼花樣,往往由最先通過第一輪的人來定,而我,就常常是那個定花樣的人。

踢羊毛球的花樣也很多,正踢、反踢、單踢、對踢,我們都會。我們也常比賽,比誰會的花樣多,比誰踢的次數多。我們三個踢羊毛球的水平都差不多。

跳房子蓉子跳得最好,她可以一口氣跳完所有的房間而不犯規,這點,我和阿玉都做不到,我倆常常跳到第三間就把瓦片踢到房子外面去了。

毎次玩這些遊戲,我們都玩得很盡興,常常一玩就是大半天。我們玩遊戲時,弟弟妹妹們也是帶着的,我們三個一起玩,小不點們就在一邊玩過家家。他們有時也打架,伸出小手互抓對方的頭髮,然後張着嘴巴哇啦哇啦地哭,如果這時候恰巧被父母親看見了,我們是要捱罵的。

玩這些遊戲有時要唱歌謠。還記得有一首歌謠是這樣的:“小皮球,架腳踢,馬蘭開花二十一。二十五六,二十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這首歌瑤是跳橡皮筋時唱的,唱着歌跳橡皮筋的動作晃晃悠悠,有點像跳舞。拾石子有時也唱歌,唱的是什麼,忘了。當我們邊玩邊唱歌的時候,弟弟妹妹們也在旁邊跟着唱,手舞足蹈的。

寫到這裏,我才突然發現,兒時玩的這些遊戲是多麼的豐富多彩,又是多麼的有益身心健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