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石頭坡上梨花開一一碧溪架虹橋

      木樨河發源於浙江仙霞嶺,從東向西流經木樨村,流出縣境後折向南流,至建甌匯入建溪,建溪與沙溪、富屯溪在南平匯合後始稱閩江,閩江一路奔騰,東流入海。

      木樨村在木樨河北岸,大片農田在河的南岸,有史以來,村民要到對岸田間勞作,都靠渡船過河,不便之處,可想而知。

      1971年,村裏決定在木樨河上修建一座石拱橋,橋址就選在塘窪子附近。

      要開始建橋了,村裏成立了建橋指揮部,大隊書記擔任總指揮。大隊書記姓吳,是縣裏派到我們村的。村民們都叫他吳書記,對他不滿時,背地裏就叫他吳胖子,因爲他長得又白又胖,走路時手臂擺動,身上的肉也跟着抖,他胖得下巴和脖子連在一起,兒時的我還沒見過比他更胖的人。吳書記戴着眼鏡,身上透着書卷氣,與村民的氣質完全不同。

      開始建橋了,在吳書記的指揮下,村裏所有的勞力都參與到大橋的建設中。父親和二姐也參與其中,父親負責建橋的經費帳目,二姐則與村裏許多年輕人一樣,挑石散挑水泥,投身在建橋第一線。

      河上在建橋墩,木拱架的製作也同時進行。製作木拱架的場地,分設在附近人家的院子裏,我們家的院子也是場地之一。

      那段時間,木匠師傅整天握着鋼鋸鋸,揮着斧頭削,推着刨子刨,塘窪子人家的院子裏,牆上架着松木板,地上撒着鋸木屑,到處都是碎木片和木刨花,每天空氣中都瀰漫着濃郁的木頭香。

      在我家幹活的木匠姓蘭,是父親的好朋友。有一天,蘭叔叔幹活累了,他放下手中活兒,從口袋裏拿出菸斗,坐在木墩上抽菸。

      看到蘭叔叔在休息,我和哥哥趕緊從屋裏跑出來撿碎木片。碎木片又幹淨又好燒,是很好的柴火。每次蘭叔叔休息,我和哥哥就得把碎木片撿走,這樣他纔好幹活。

      蘭叔叔在休息時,父親正好從外面回來,蘭叔叔從口袋裏掏出菸葉,讓父親坐下抽菸。父親坐下後,蘭叔叔用菸斗指指我家的外廳,壓低聲音對我父親說:

    “ 你看看那裏,發現什麼沒有?”

      父親順着蘭叔叔手指的方向望了又望,笑着搖搖頭。

      “正中的板壁,那幅畫一一”

      蘭叔叔提示父親注意板壁,我和哥哥也跟着看,板壁上張貼着毛主席的畫像,毛主席正對着我們微笑。

      見父親一臉茫然,蘭叔叔用菸斗敲了敲坐着的木頭,很認真地對父親說:

      “左眼位置紙張破了,像不像眼睛瞎了?你趕緊把這張畫換了,勉得惹麻煩。”

      父親聽了連聲感謝,當場就拿錢給哥哥,讓他去合作社買一張毛主席像回來,那天晚上就把破損的畫像換了。

      木拱架做好了,橋墩也建好了,吳書記號召大家鼓足幹勁,爭取三個月把大橋建成。

    標語貼出來了,高音喇叭每天都在播報大隊通知,表揚好人好事,播放革命歌曲鼓舞士氣。

      河灘上熱鬧非凡,運石頭的拖拉機突突突地響着,攪拌水泥的鐵掀不停地翻動着,身體強壯者擡着石頭緩緩行走,年輕人挑着石子飛奔。那場景,只能用熱火朝天來形容。

      三個月後,大橋建成通車。這是一座連拱石橋,是木樨村有史以來的第一座石拱橋。大橋剪綵那天,是木樨村的盛大節日,家家來親戚,戸戶在請客。

      我們家也來客了,二嬤、舅母、姨媽、源頭姑姑都來了,愛英子也來了。她們都來看大橋,大家說都還沒見過這麼長的石拱橋呢。

      家裏來了那麼多親威,我很興奮,我帶着愛英子,從橋的這頭跑到那頭,一天要跑上好幾趟。

      大橋建成後,吳書記成了村民們心目的英雄,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在背後叫他吳胖子了。大橋建成後不久,吳書記調回縣城。後來吳書記當上了縣法院院長,這應該是文革結束後的事了。

      木樨河的大橋建成之後,我們村的渡船被拉上岸,擱置在古樟樹下,從此任憑雨打風吹去。擺渡人是個鰥夫,五十多歲了,又不會幹農活,失去工作的他,成了村裏的五保戶。

      大橋建成後,對塘窪子的影響最大。因爲交通便利,原來的荒僻之地,房子越蓋越多,到了七十年代末,這裏成了木樨村最熱鬧的地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