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石頭坡上梨花開一一杜鵑映山紅

又到了清明時節,山上的杜鵑花又開了。

在故鄉,我們把杜鵑花叫做清明花,故鄉的清明花是火紅火紅的。

最早認識清明花,是從姐姐們從山上挑回來的柴捆上。那是六歲之前,我們家還住在江厝巷的時候,每次姐姐們挑回來的柴捆,總能帶給我莫大的驚喜。秋天,我在柴捆上能尋到黑黑的飯奴子、飯蟀子;春天,則一定有紅豔豔的清明花。那時我就發現,清明花的葉子小小的,花朵喜歡簇生在枝頭上,毎一朵花都含着笑。

等到我們家搬到塘窪子,我認識了蓉子和阿玉之後,每年的清明時節,後牆山上就一定有我們幾個的身影。

後牆山在村子的北面。過了嶺子頭,穿過公路,越過一片農田,就到了後牆山。後牆山是一座小山,海拔不到200米,緊傍着高聳入雲的石頭山,旁邊是同樣高度的豬房山。長大後學了地理我才知道,後牆山和一座座大小不等的山峯組成的綿延山脈,是武夷山脈的一部分。

當田野裏的春水開始汩汩流淌的時候,清明節也就快到了,後牆山上的杜鵑花開了,豬房山上的杜鵑花也開得漫山紅遍,我和蓉子、阿玉,我們三個沒事就往山上跑。

我們跑到後牆山上折清明花。山上的清明花真多啊,這裏一叢,那裏一簇,怒放的花朵紅得像燃燒的火焰。到了山上,我們覺得這叢花很美,又覺得那叢花更美,常常是剛撲向這一叢,只折了一枝,眼睛卻又被不遠處的那一叢所吸引,覺得那一叢花朵更多,花色更豔,於是又向另一叢撲去。就這樣,我們不停地向山上攀爬,不知不覺地,我們就爬到山頂了,而這時,每個人折的杜鵑花手也握不住了,就都環抱在懷裏,鮮豔的花朵,把一張張紅撲撲的小臉,映得更紅了。

站在山頂上,我們回望來時路,發現有幾處還真是陡峭,那裏的花也開得比別處更多更嬌豔,但剛纔攀爬的時候我們也不覺得危險,經過那些花叢時,也沒有好好欣賞,總是折了一枝就跑,眼睛永遠被別處的美麗所吸引。

我們在山頂尋塊乾淨的地方坐下,將滿抱的花朵放在地上,挑出最滿意的幾枝放在一邊,然後就開始喫剩下的杜鵑花。我們將花朵摘下,抽去長長的花蕊,然後張着嘴巴朝花瓣哈氣。在我們看來,哈過氣的花瓣,就如同在水裏洗過一樣,是很乾淨的。清明花的味道酸酸甜甜的,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們都很喜歡。但我們不敢多喫,喫多了會流鼻血的,阿玉有一次貪喫,回去後就流鼻血了。每次見我和哥哥喫杜鵑花,母親也總要叮囑一句:“清明花性熱,不要多喫。”

從山頂到山下有一條羊腸小路,是上山砍柴的人走出來的。要下山了,我們將散放在地上的花枝撿起,高舉着,沿着小路飛跑下山。我們跑過田野,穿過公路,越過茶山,一路上都灑下我們的歡聲笑語,而我們手中的鮮花,也總能引來一片讚歎聲。到家後,我把花朵分給妹妹們,再找個瓶子把最好看的那枝插上。

這樣的故事,在我年少的時候,在清明花開的季節,年年上演。

我們只折後牆山上的清明花,豬房山卻是不去的,哪怕那裏的清明花開得漫山紅遍。聽大人們說,豬房山危險,山上常有野豬出沒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