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还没结束,我决定创业 女孩子要稳定 教师是一个怎样的职业呢? 创业即修行 挣扎,焦虑,迷茫 一点点释放

听到我这样的决定,很多朋友劝我先不要急,这段时间那么多公司倒闭,再说我自己也没什么积蓄,等过段时间再变动更保险一些。

可我不想等了。

女孩子要稳定

一直以来,我算是个听话懂事安分守己的姑娘,乖乖学习,毕业以后乖乖当老师。父母对我的期望,社会对女孩子的期望,在我身上可以说基本实现了。

其实在毕业之前,很多同学考教师资格证都是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万一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当老师。结果,几乎每一个考了教师资格证的同学都把退路过成了现实。

我有问过现在的同事是不是真的喜欢教书。就我自己的朋友圈内,真正喜欢教书的只有一位,其他人或多或少是为了别的因素待在学校,其中“稳定”和“社会地位”是最大的因素。

当然,这也是我一开始选择教师的两个原因。教书是从象牙塔到社会的一个过渡地带,不会完全暴露在社会当中,非常安全,而且受人尊敬。这让很多心高气傲的高学历学子感到满足,哪怕收入不尽如人意,也能狠狠心待一辈子。

但我自己很清楚,教师不是我的终极选择。这么多年来内心深处一直潜藏着翻涌着我的放荡不羁爱自由, 我渴望尝试,渴望挑战,渴望在有生之年体验尽可能多的人生。读书时的顺从是因为我的目标和父母的一致,只有读书是改变落后地区人命运的唯一出路,所以我要努力。刚刚工作时的顺从是为了静下心来,站在一定高度的职场上思考未来的道路和选择。但我知道,我是一个从骨子里叛逆的人。

一个人的性格和野心是藏不住的。同一专业的同学对我的评价是有想法敢闯敢闯敢尝鲜;同事也会常常抱怨工作,最终他们还是一心做好领导布置的任务,我则忍不住开始了创业的准备。并不是觉得创业很酷,而是被命运带到了这一步,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当然这样的决定我无法和父母坦白,在他们眼里,一个30+的大龄未婚女青年放弃教师工作去创业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天理不容,很有可能把我扒一层皮带回家毒打一顿再塞回学校去。我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他们一定希望我做他们认为对的事情。在他们朴素的、传统的观念里,女孩子注定是长在家庭里的花朵,这是她最大的价值和使命,既舒服又正确。在偏远小城镇的他们看不到历史的滚滚车轮已经碾压了对女性的固有观念,更无法理解现在越来越低的结婚率和生育率已经悄然变成了主流。我依然很爱他们,他们也爱我这个苦口婆心劝半天却还是偏离了他们预定轨道的女儿,但我们已经无法毫无保留毫无障碍地沟通了。

教师是一个怎样的职业呢?

简而言之,教师是一个可接受度高(有社会地位)、容易上手(从小耳濡目染)、越老越吃香(熬资历,适合养老)的职业。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讲,教师也属于服务业。说白了,尤其是对私立学校来说,学生就是衣食父母。而且现在这个年代,学生都被家长宠成了玻璃心,不能说不能骂,个个都像皇帝老儿一样在学校里肆无忌惮。教师要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稍不留神就有抑郁症焦虑症等各种心理问题。尤其是做班主任的老师,整天像老妈子一样关心着学生的衣食住行,一天二十四小时手机开机,随时待命准备为学生和家长服务。要不怎么说老师是蜡烛呢,服务丝毫不敢松懈,工资还少得可怜,每天致力于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刚入行的新老师在前三年会有专业能力得到提升的感觉,但是在教学能力提升的同时,会发现自己的知识面越来越窄,甚至读书时的专业知识也忘得差不多了,因为基础教育的知识量本就不多,三年又三年,一遍一遍重复味同嚼蜡的知识,尤其为了考试,一次一次复习有限的知识点。新鲜感仅仅来自于每个周期的新学生,在知识上和能力上早已变成了机械的重复,毫无提升和进步可言。

除此之外,学校除上课之外的琐事也让人抓狂。很多人喜欢问我一天几节课。我课时确实不多,但课时不多不代表轻松。对每一个当老师的初衷是喜欢教书的老师来说,少得可怜的课时是一个老师一天之中难得的快乐时光。哪怕学生不听话,上课也是相对来说比较轻松愉悦的。真正烦心的是消耗在管理学生和被学校管理的时间里。比如语文和英语老师的早读和晚自习,必须一直走来走去查看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允许做自己的事情,每天好几个小时耗在毫无意义的走来走去上。开党会,开备课组会,开教研组会,开年级组会,开全体教师大会,看学校电视台,填表,打印……所有这些琐碎的事情占据了一天当中80%的时间,真正用在教研上的时间屈指可数。形式主义横行,教学以外的东西压垮了教学。

因此,如果你仅仅是为了稳定,那学校教师绝对是非常好的选择。但只要有别的需求,那校园一定满足不了你。

创业即修行

很多人都有同样的感觉,公务员的小孩喜欢打官腔,老师的孩子很清高,生意人的孩子很讨人喜欢。所以一个人的成长和家庭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很多服务行业的人不愿意接待老师,因为老师好为人师斤斤计较。我必须承认,做老师时间越久,越容易犯这样的毛病。明明自己什么都不懂,但总觉得自己有理。

我怕自己以后也变成那种一看就是老师的样子,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招人喜欢,希望自己也有让人舒服的性格。我们总说做生意的人圆滑,但圆滑在为人处事上未尝不是褒义词。

其实把任何一件事做到极致都可以做到修行,但在目前的我看来,创业是最能修炼人的事情。一个创业成功的人,一定能经得起苦难,扛得住压力,放得下面子,熬得过时间,经得住诱惑,想的出对策。他一定是一个全方位全能型的人,不论技能还是性格,都能让人眼前一亮,由衷佩服。

对于暴躁、幼稚、自以为是、贫穷、坐不住的我来说,正需要这样的修炼。越是自己缺乏的东西,越要去争取,去填充。

挣扎,焦虑,迷茫

转变意味着打破舒适区,打破认知的束缚,拆掉原本坚固的天花板,重新定义自己,寻找出路。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在全新的领域就像无头苍蝇,哪怕前辈给了再多建议和指导,还是需要自己去探索和熟悉,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

有挣扎过,30+的年纪到底该安稳还是重新出发。焦虑过,在认知框架和习惯早已根深蒂固的时候连根拔起赤手空拳去应对未知,茫然无措。迷茫过,前路是不是光明不知道,方法是否正确也不好说。

前辈说,创业是一条不归路,只能硬着头皮向前走。创业是一件反人性的事,因为他需要自制力。创业都是傻子和疯子才干的事,因为正常人不会去冒这个险,不会拿好好的生活做赌注,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我的创业会是怎样的呢?现在谁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创业曾经是我的梦想,现在它近在眼前。如果我现在不去做,将来一定会后悔。

那就去吧。无惧风雨,无怨无悔。

一点点释放

有个朋友在做心理咨询师,刚好我这段时间心情很低落,就去找她咨询了一个小时。她给我放松,听我倾诉我的故事,最后让我画了一幅画。

这幅画彻底让我摆脱了之前的心结,重新给了我力量。

她听我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压力”。之前真没注意到我在潜意识当中已经被有形的无形的压力包裹得严严实实。她让我在纸上画一个东西,象征压力。

我画了一块钢板。然后她让我在此基础上继续添加别的东西。我用绳子把钢板吊起来,四周安装了灯,又画了一个大太阳,下面画了一棵小树。

画功真的不行,但她笑了。她让我解释一下这幅画。我想了想说,之前觉得自己像被压在钢板下喘不过气来,我希望钢板能够飞起来。四周的灯象征着征服压力之后,自己就会变强大,处境也会越来越光明起来。直到阳光洒满大地,希望出现。我和我的事业就像小树一样茁壮成长。

她说,你看,其实你的内心当中还是很光明,充满希望的。

是啊,我已经好久好久没有感受到自己内心当中的小太阳,一直在被虚无缥缈的压力裹挟。我的眼神越来越无神,面色越来越没有血色,都是源自于内心当中强加给自己的黑暗。客观的环境如何我们无法改变,只要心中有光,一定会照亮前行的路。

还记得毕业之前师妹送给我的一副画满向日葵的油画,她们说我就像向日葵,给人快乐,让人觉得充满希望。

对不起,当年的那个我迷路了,现在她终于又回来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