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如何寫深刻?

一、  一篇優秀的論述文應該具備幾大寫作原則?

1.要有明確的觀點。觀點間無矛盾、無邏輯混亂、要有獨特的思想、敏銳的見解、給讀者以新的認識。

2.論據是確切、可信而有效的。要基於理論、事實、數據,個人感受作依據不可靠、論據與觀點有邏輯關聯。

3.要具備論述思維的基本範式。如歸納、演繹、類比、因果、比喻、歸謬等,也是論證的基本方法。

4.整體結構嚴謹而有序。結構安排指向一致,體現作者的論證思維;段落間語義連貫,過渡清晰,有邏輯性。

5.論述能有效地將觀點和材料聯繫起來,並引領、豐富讀者的思想。觀點或結論性語句合理出現,符合邏輯推論。

6. 語言要求準確、清晰。


二、學生議論文結構現狀:

例1.《殘缺是美》

1、維納斯失去了雙臂,給人們帶來了無窮的想象,這是美。

2、史鐵生、張海迪身殘志堅,帶給人們優美的文學作品,這是美。

3、霍金儘管全身癱瘓,但他的《時間簡史》卻超越了時空,這是美。

【論據在同一層面上論證。提出中心論點之後缺少思維深度,思路閉塞,停留在論點的反覆上,沒有個人深刻的見解,不會再“爲什麼”上進行深入的發掘】

例2. 《母愛》

1、母愛是一把小傘……

2、母愛是一泓清泉……

3、母愛是一片森林……

4、母愛是一片大海……

【分論點相互交叉或涵蓋】

例3. 《立足社會》

1、要立足社會,就要不斷讀書豐富人文素養。

2、要立足社會,就要高揚理想的風帆。

3、要立足社會,就要培養適應社會的能力。

【分論點間沒有邏輯層次,論證說理方面還是隻能有“強盜邏輯”,想說但是不知道怎麼說。】


三、說理深刻的兩個方向:

1、說理的廣度——多角度多側面分析問題;

2、說理的深度——因果推理思維過程。

【因果推理思維過程的基本特徵:設疑—回答—再設疑—再回答……

因果推理引向全面深入的重要思維方式:運用假設變換角度,形成正反對比。】


四、結構升格方法點撥

(一)論據在同一層面上論證

方法點撥:

(1)事例要注意時空順序

一般先古後今,先中後外,先自然再人類,先他人再自己……

(2)事例要爲講道理服務

每個事例,都要有恰當的分析和推論,揭示其實質,使之與要議論的觀點掛鉤,從而起到論證論點的作用。

(3)事例要通過現象看本質

如:以這種角度看來,有教養和沒教養,有素質和沒素質,只是概括了一個表面,實質上的區別,就是獸性的保留程度和暴露程度。有修養的人大方大度,對於損己之事,給予包容;獸血洶湧的人,自私自利,從不懂得容忍。有修養的人安分守己,在社會中積極奮進,公平守秩序,爲社會作貢獻;獸性肆虐的人,好喫懶做,只懂花錢不懂賺錢,日子過不下去了,對生活的恐懼就使潛伏的獸性覺醒,燒殺搶奪,無惡不作,成爲社會的罪惡分子

(二)分論點三段論屢見不鮮;分論點間沒有邏輯層次

方法點撥:

(1)分論點圓合式

總-分-總

(2)分論點層進式

是什麼、爲什麼、怎麼辦

從前提到結果、從現象到本質

引、理、事、聯、結

起、承、轉、合

(3)分論點對照式 

引、駁、立、結


四、思想突圍——作文要有大局觀

1、民族(地域)的聲音

例:他們不曾想過魯迅總是無情地展示出那些悲慘的下場,正是因爲他內心的經久不滅的烈火與長盛不衰的激情。他們不懂那盛開得如珊瑚似的火的冰,便是用魯迅的鮮血染成的。他們不懂那一個個看似怪誕不經的夢中包含了怎樣的痛心。他們不明白魯迅千辛萬苦寫成的那麼多的難背的文字只是爲了告訴我們:中國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覺醒啊!他寧願忍受孤獨和不理解的嘲諷的聲音,堅強地挺立在狂風暴雨之中,就是希望後代能夠將我們的國家挽救,要我們的國家富強啊!

2、歷史(人物)的身影

例:項羽橫劍一揮,生命之勁松瞬時枯槁成蕭瑟秋風中的悲壯。我看到,那偉岸英姿劃掠過滴血殘陽,烏江悲鳴,蒼穹黯然,楚民哭之如父。

       餘秋雨說過,沒有悲劇就沒有悲壯,沒有悲壯就沒有崇高。霸王別姬的千古悲劇,緣於一個男兒對自我認識的太過偏激。當連營掛出了漢家的旗,當垓下響起劉邦的馬蹄聲。我們的英雄惟有以從凋零生命之花來捍衛人活於世的至重尊嚴。我好恨,恨我沒有早生千年,不能飛臨烏江岸,用我孱弱的手,誓死拽下霸王欲將血刃的劍。輕輕地告訴他“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弟子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困境中的自我否定,桎枯了英雄的雄霸天下的太陽夢;四面楚歌的淒涼,熄滅了男兒曾燃亮過天地的極光。

3、生命的意識人文的關懷

例:但是,理想的模式並不能應用於所有人生的數據處理。因爲,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個案,更何況人生本來就有着不可避免的侷限。但是人們卻很少看到或者根本就是不願承認這種侷限,尤其是在被暫時的勝利所迷惑時,我們更會盲目樂觀,肆意誇大個人的能力。於是,許多人執著得近乎偏執地追逐七彩霓虹。然而現實的大地畢竟有無數的荊棘,當我們的雙腿記錄了斑斑駁駁的失望,當理想的模式與現實生活產生了距離甚至越來越遠時,能否冷靜地問一聲:“怎麼辦”,也許倒真正決定了人生的高低。當我們明白,大自然既需要巍峨的珠峯,也少不了鋪路的碎石,我們既要享受太陽的溫暖,又要欣賞月光的清涼,我們就不會在向別人投去驚羨的目光時而愈加沮喪,也不會在世俗的惋惜聲中而自卑自責。

4、文人的氣息

例:如孩童追逐落葉,迷戀着它蝶一般隨風飛舞的舞姿,爲着它,不惜跋山涉水披荊斬棘,然而風終會停,葉終會落,當你發現落葉終歸還是落葉時,你已垂垂老矣。

  用生命的代價,每天一個或喜或悲或甜或苦的夢,這就是人生的含義……

  因此智者選擇瀟灑的人生,該放手的時候且放手,告訴自己,“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永恆,其實就在你手掌上珍藏。

  而庸人往往墜入碌碌人生,哀嘆於往昔,無爲於今朝,失望於未來。辛苦的維持卻是慘淡的經營,其代價可謂大矣!

  流星選擇短暫的生命作爲輝煌的代價;

  曇花選擇黑暗的夜間作爲芬芳的代價;

  我們何嘗不是選擇一生的辛勤作爲活着的代價……

  可這一切都無需太執着,更無需太癡迷。

  輕輕撩起髮絲,告訴自己:“我不是歸人,而是過客……”

5、哲理的思辨

例:清醒總附麗於距離,美感也就出現。“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蓮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啓示我們不僅要跳出苦難,樂觀地面對一切,更要超脫美好,感恩地面對你擁有的一切。春爭迷人,走近它卻害羞消失;海水蔚藍,親撫一泉,它只是純淨無色。

       李叔同一代才俊,本可錦衣玉食,卻散盡家才,剃髮歸佛門。很多人不理解他,只有他自己知道:人生百味,各有自己味道。看破紅塵,“五色而目迷”,他有了高出一般眼界,終成一代宗師。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走在自己生命路上,有時很難看清自己是否走了彎路。不妨跳出來,調準焦距,才能照出最好生活。

6、生活的意識

例:葉子綠了又黃,黃了就掉,掉了之後又長。這個世界一直在變,而站臺的戲卻沒變,它依然在上演着。變了的,依然只是主人翁。 十多年前送別的我成了如今遠去的人,十多年前遠去的父母成了如今送別的人。離去了,便是無限的不捨與懷念;待到歸來時,眼中是一種欣喜若狂的興奮。但眼睛不管是在離去還是歸來時總是溼溼的。站在車站的門口,祝願遠去的人一路平安;站在車站的門口,等待思念的人平安歸來。我的心裏有一個車站,一個不斷上演離別與歡聚的車站。我會一直站在車站的門口,去送別,去祝福,去等待,去歡聚。

7、經典的力量

例:泰戈爾就這樣一步一步向我走近,在我的耳邊低語,告訴我奉獻的美麗,它如一抹春日的陽光,親吻着每一個生靈。 在熹微的晨光裏,葉兒輕輕晃動,飄搖在秋風裏。“落葉在泥土裏迷失自己的時候,才融入到森林的生命裏去了。”你說着,用手托住一片黃葉。葉兒一生的意義便在於此,在深秋晚風中,用一種輝煌的告別方式,來終結自己的生命,爲大地奉獻自己微薄力量。零落成泥,不奢求什麼回報,它只是記住了大地對它的哺育,也渴望用自己的生命予以報答,也許正因爲如此,葉子纔得到了永生,飄散在詩人纏綿的筆墨裏,一幅幅書卷裏……

8. 將話題置於歷史文化背景下,文章具有歷史深邃感,蘊含豐厚的文化底蘊。

例:從砍櫻桃的華盛頓、懸樑刺股的蘇秦到平地起樓的比爾.蓋茨,都是成功的典範。即使是談到失敗,目的只是要你絕地反攻,再度追求出人頭地,譬如越王句踐的臥薪嚐膽,洗雪恥辱,譬如那個戰敗的國王看見蜘蛛如何結網,不屈不撓。

9. 將話題置於現實風氣背景下,文章具有思維的廣度,易引起讀者強烈的共鳴。

例:我們拚命地學習如何成功衝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麼跌得有尊嚴;你一頭栽下時,怎麼治療內心淌血的傷口,怎麼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麼收拾?誰教過我們,跌倒,怎樣可以變成行遠的力量?失敗,爲什麼往往是人生的修行?何以跌倒過的人,更深刻、更真誠?我們沒有學過。


五、深刻小技巧

(一)矛盾

特意將相互矛盾的詞語硬性組合在一起,以表達某種特定的深刻語義,讓讀者在矛盾語言中回味、咀嚼,獲得深刻的穎悟。

1. 主語矛盾

例:兇惡是一種傷害,慈善也是一種傷害。

兇惡是一種直接的傷害,慈善是一種間接的傷害。

兇惡是一種赤裸裸的傷害,慈善是一種靜悄悄的傷害。

2. 謂語矛盾

例:慈善可以救人,也可以害人。

慈善可以幫助人,也可以打擊人。

慈善有時能扶起人,有時能打倒人。

慈善有時能彰顯愛心,有時能泯滅良知。

3. 賓語矛盾

例:慈善能拯救一個人的身體,更能拯救一個人的靈魂。

慈善是一種兇惡。

有時,慈善也是一樁罪惡。

有時,慈善換來更大的冷漠。

4. 定語矛盾

例:那是最好的年月,那是最壞的年月;那是智慧的時代,那是愚蠢的時代;那是信仰的新紀元,那是懷疑的新紀元……

       對於很多人來說,慈善是一份最持久也最短暫、最昂貴也最廉價、最美好也最沉重的生命禮物。

具體實施方法:

1、定點。主謂定賓四個成分,選一個成分作爲矛盾點。

2、造句。製造出與話題相關的句子。


(二)辯證思維

1. 十種辯證分析能力:

矛盾分析;現象與本質分析;數量與質量分析; 普遍性與特殊性分析;因果分析;必然性與偶然性分析;可能性與現實性分析;內容與形式分析;內因與外因分析;縱向與橫向分析

2. 你能看出這些句子體現了怎樣的辯證思維嗎?

(1)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

(2)脣亡齒寒;一葉知秋;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3)此一時彼一時。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3. 運用句式,提高辯證思維分析能力。

(1)採用“並不是……,而(應)是……”、“A,並不等同於B”、“當然,A並不意味着B”、“A,不是B,也不是C,而是…”、“然而,不能將A和B混爲一談”的句式,進行外在表現形式和內在實質精神的分析。

例:馮驥才的鄉土傳奇,深入鄉間野地只爲求得農耕文明時代最後的慰藉與精神;韓少功的尋根文化,朝山謁水叩經問史無非爲尋得古典文藝。中國人不可缺失的底蘊。堅持傳統,並不是膚淺於模仿古人所作所行;應是從這種淺表的喧鬧中掙脫,立於對高潔品性精神與文化風骨的繼承。

       還記得轟轟烈烈的文藝復興嗎?那時候,人人高喊着恢復過去的榮光,所有先代的文案、律法、思想都被他們捧在了手中心口。我們都知道,他們並不是爲了退回過去的時代,他們叫囂着的是對未來、對前進的憧憬和理想,而過去,是他們向前方好景行進的最合適的拄杖。

(2)採用“並不是……,而(應)是……”“A,並不等同於B”、“當然,A並不意味着B”、“A,不是B,也不是C,而是…”、“然而,不能將A和B混爲一談”的句式,進行易混概念的辨析。

例:創新,不是對過去的厭棄,更不是背叛,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釋放自己的光和熱。吸納前人的精華,活出自己的精彩,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細節的魅力不是它能改變一個人,而是它能喚醒“人”的意識,引導人們塑造自己的生活,也塑造真實的生活。

(3)採用“對於……來說”的句式,進行普遍與特殊拓展說理。

例:帶着傳統上路固然是好,但傳統也有好與壞,優與劣之分。對於尊敬師長、關愛他人、謙遜禮貌等傳統美德,我們當然要帶着他們上路。但對於貴賤有序、跪拜禮等禮儀習俗,我們應該將他們從包袱中拿下。

       對於常人來說,一粒沙子就是沙子,而在詩人的眼裏,一粒沙子可以瀰漫整個世界,一粒水珠在詩人的眼裏便折射出整個世界。因爲詩人富有感情,對事物的認識便不同於一般人。“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可能是由於人們對事物感情的親疏不同造成的。

(4)採用“固然(的確)……,但是(然而)……”的句式,進行逆勢轉折辯證。

例:帶着傳統上路固然是好,但傳統也有好與壞,優與劣之分。對於尊敬師長、關愛他人、謙遜禮貌等傳統美德,我們當然要帶着他們上路。但對於貴賤有序、跪拜禮等禮儀習俗,我們應該將他們從包袱中拿下。某所高校在對學生進行尊敬師長教育時,讓學生跪拜老師與父母。依我看來,尊敬師長的教育活動當然是好的,但是進行跪拜這種方式就有點過了。我們是應該學習傳統美德,但是,方式也要隨着時代的進步而去適當調整改變。因此,帶着傳統上路,我們也要有選擇。

       惠特曼明明只受過五年的教育,卻成爲美國詩歌的“樹幹”,不禁讓人驚奇詩歌的門檻究竟在何處。的確,他的詩甚至有些被批評爲無法讀下去,但他的詩同時也開闢了一個新境界——沒有故鄉的廢墟,沒有遊子的離愁,有的只是每一個生活的細節。

(5)採用“不僅……,更是……”的句式,進行逐層深入深刻說理。

例:這裏的慢,不僅是指時間上、空間上的慢,更是一種心態上的慢。

細節不僅代表了一種審美態度,更意味着生活的實感。

(6)採用“或者(許)……,或者(許)……”的句式,進行可能性剖析。

例:有人說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尋找信仰和價值的時代,我想,信仰、幸福和價值的缺乏,正是心靈細節的缺失,或者因爲丟失細節而麻木,或者因爲丟失細節而迷茫,說到底是一個人內心的貧乏與軟弱。

       可詩意是個太奢侈的詞。或許我們都勉強地感受過所謂愛的掙扎、生的煩惱、死的痛苦,可多少人會懷揣一顆敏感易碎的心發出“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慨嘆?或許抱怨空氣污濁,寄心於藍天白雲大曠野的旅人亦不在少數,可多少人肯放下相機,“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7)採用“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句式,進行一分爲二的好壞優劣分析。

例:現代化帶來了快節奏的生活,無論職員、學生還是工人都爲了現實目標兩點一線地往來着,鮮有時間去精心安排順應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所謂“商業化、娛樂化的時代”順應人們的需求,提供着打包好的文化快餐,讓每個“飢餓難耐”的人都感覺填飽了肚子。從這個角度上說,人們對精神的追求似乎已經從“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文明程度退化到“食以裹腹”的原始狀態了,自然不會去觀照其中的細節。

        這種努力一方面使商品更快地流入市場,另一方面也導致了缺乏細節的惡果。

(8)採用“有人說……,可是……”的句式,進行先駁後立的全面說理。

例:有人說,擁有了金錢就擁有了幸福。可是有的百萬富翁錦衣玉食卻惶惶不可終日,有的牧民僅能食飽穿暖卻趕着牛羊唱起了悠揚的山歌。他們到底誰更幸福?

      還有人說,擁有了成功就擁有了幸福。可是如果這幸福需要用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拼搏來換取,要以無數次的失敗和苦澀的淚水爲代價,又有多少人願意得到這種沉重的幸福? 

(9)說話拿捏準確,不說“過頭話”

例:人生在世,大都喜歡活的自由自在,恐怕很少有人願意爲他人所逼、受環境所迫。但是,外界壓力是客觀存在的,一般來說,不受人的主觀意願支配,具有某種必然性。如果換個角度看,有壓力並非全是壞事,它可能是人們獲得發展與成就的機遇和先導。肯尼迪也說過:“重大壓力將會產生出偉大的人物和偉大的英雄行爲。”只有學會用壓力來逼迫自己,才能珍惜自己的人生,濃墨重彩地書寫每一頁。


(三)結尾聯繫實際拓展——文章合爲時而著

1. 方法:

聯繫實際拓展,即在主體部分論證之後,在接近文章結尾處宕開一層,作“相關”現象或自我思想實際的聯繫,以增強觀點的針對性和必要性。這樣的文章不僅具有真情實感,而且在思想上也達到了一定的深度,給人一種理性的思考與心靈的啓迪。

2. 聯繫類型:

①聯繫當前社會熱點現象或身邊存在的類似現象,以體現文章的現實針對性。

②聯繫自我思想實際,以體現文章的自我針對性。

3. 操作要領:

①可以聯繫正面的實際,也可以聯繫反面的實際(反面爲主)。

②如果主體部分已經聯繫社會實際,結尾最好變換角度,進一步聯繫自我實際或周邊實際。

③展開內容:過渡語+(人)表現+實質(目的、原因、結果)+態度(感悟)

④過渡用語:反觀當今,許多……;可是,當你走在……;想想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