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我們傷了他們,還不自知

1

閨蜜的女兒小新暑假去上了輔導班,數學老師遇到一個難題不會,便拿出手機求助。無奈手機反應遲鈍,老師隨口來了一句:“我靠,這破手機。”

小新一直是個反應機敏的姑娘,聽到這一句,她超快的反應不允許她毫無反應的:“老師,你怎麼說髒話啊?”

“我罵我自己還不行啊?”此時的老師怒目圓睜,心裏的怒火已經從慢速手機轉移到小新的當衆“揭露”上了。

孩子怏怏地回家,不想再去輔導班了。

閨蜜給我打電話,我首先指出孩子並沒有錯,她只是陳述了一個事實,但是從老師後來的語氣來看,她並沒有大度到能容忍一個孩子幫她指出錯誤。


 2


兒子告訴我,他同桌一氣之下撕了兩本書。我們就暫且稱呼這孩子同桌吧。

同桌生性活潑,愛與人打交道,一次上自習的時候,她把兩本書平鋪到桌子上,能翻頁的這一面相互交叉,就像我們的雙手交叉。

然後當政治老師走到她面前的時候,她洋洋得意地指着桌上的兩本書:“老師,你能快速地分開這兩本書嗎?如果能,算你牛。”

後來發生的事,讓我大跌眼鏡。

老師一把攞過書,“呲呲”地撕掉了好幾頁,嘴裏還唸唸有詞,意思是自習你不好好上,整這些沒用的。

孩子歡喜的心一下子從雲端落到谷底,一起之下,把兩本書撕得粉碎。

這讓我想到了作家魏巍的故事。

“她從來不打罵我們,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夥笑了,她也笑了。她並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這個“她”是魏巍的老師,記得當年我讀這個故事的時候,還是一個小學生,那個年紀,非常羨慕魏巍遇到這樣一位心存良善,寬厚待人的老師。


 3

如今,我有些擔心,擔心閨蜜的女兒小新再不敢在人前大膽地去表達自己,因爲成年人的臉色足可以讓他們戴上僞裝的面具。可憐啊!孩子們本該有的純真,被社會上所謂的明哲保身取代。

兒子的同桌本來想用一個玩笑來表達和老師的親近,被老師粗暴的舉動擊得粉碎。孩子的自尊受挫,變得狂躁和失望,也許她再不敢輕易地去接近別人,也許她的活潑和熱情會變成英語裏的一個時態:“過去式”。

可能老師的想法是我們現在正在自習,這樣做不是破壞課堂紀律嗎?但是在一次課堂違紀與給孩子的熱情潑冷水相比較,哪個對孩子的心理傷害更大?

違紀一次下來糾正就好了,然而涼了的心的確更難暖熱。

換個角度,如果老師小心地維護了同桌的自尊,然後再幫孩子分析,上課注意紀律,孩子是不是更願意接受,也許這個孩子會變成第二個魏巍,長大後,她和老師的故事,也變成她一個溫暖的回憶。

我突然開始反思自己,自己將近二十年的教學生涯,也許一個不經意的眼神,一句無心的話語都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傷害,更何況自己曾經難以剋制的情緒下的舉動。

所以,從今天開始,我要做一個有愛的老師,儘量用我的善舉去維護孩子們的自尊和自信,也許我還有好多東西需要調整,但是我很慶幸,我有了這一份覺察。加油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