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治癒自己內心的童年,人生是一個不斷告別的過程 01生命中的淨土童年 02父親在成長中的力量 03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告別的過程

導語:《城南舊事》是臺灣作家林海音(1918-2001)的代表作,自傳式短篇小說集,出版於1960年。從童年的視覺來觀察大人的世界,回憶兒時民衆的生活百態,表達了對北京城南的深深眷念和思念之情。成長主題貫穿其中。

可能有人奇怪臺灣作家怎麼童年在北京?林海音出生在日本,祖籍臺灣苗栗縣。由於戰爭爆發,日本佔領了臺灣,6歲的時候跟隨父母北上來到北京居住。直到1948年全家又遷回臺灣。在北京生活的25年是她生命裏一輩子很重要的記憶。這也是她寫這本書的初衷。

01生命中的淨土童年

作者的小名叫英子。英子是個天真,善良的小女孩。

在《惠安館》裏,英子認識了兩個不同的玩伴。一個是人人躲避的瘋子秀貞,她卻不怕。一個是井窩子邊的妞兒,爲她抱打不平認識的。童年的心裏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只要能玩得來。

英子得到了兩個祕密,瘋子秀貞是因爲丟失了自己的孩子小桂子被人認爲不正常的。妞兒捱打是因爲她不是父母親生的。

純真的英子經常看到妞兒的臉變成秀貞的臉,於是小心翼翼行動, 讓她們母女倆團圓。她們終於團圓可惜的是,去坐火車找爸爸時,葬身鐵軌,以另一種方式相聚了。可憐的英子還爲此生了一場大病,全家也搬了家。

這麼小的英子善解人意,天使一般的好心腸,她只是本能的想爲兩個玩伴做點什麼。秀貞那句,你幫我找到小桂子,讓她知道秀貞如何想念自己的女兒,她看她算着年歲給孩子做了一堆的衣服。

別人都說秀貞是瘋子,只有她喜歡去找她玩,聽她說自己的故事。她只是以單純的玩伴去接觸。並不像大人們那樣世俗的看待瘋子。童年的心靈是潔白的,沒有被世俗污染。因此看什麼都是好的。

《我們去看海》中,無意間在在雜草叢生的廢墟里,她認識了一個大哥哥,得知他的弟弟和她在同一所學校讀書。爲了讓弟弟讀書,哥哥擔起了重擔。英子答應爲他保守祕密,不讓別人知道。

他們相處很愉快,還暢想長大後要一起去看海。大哥哥送給了她一個小玩意,可是第二天她卻發現大哥哥被抓走了,從她家門口走過。她覺得大哥哥並不是別人嘴巴里的壞人小偷,只是個想供弟弟讀書的哥哥。

我想那個哥哥最後的安慰便是最起碼在英子眼裏他不是壞人,她是個純潔的小女孩,她不會那樣想的。在懵懂的年歲,遇見各種玩伴,成爲童年的印記。爲什麼人們總想回到童年 ,大概在那裏還有一方淨土可尋。

02父親在成長中的力量

①善良

父親是個好客的人。三教九流的人他都結交。在英子的家裏常住着兩個客人。一個是被趕出來無家可歸的蘭姨娘,一個是在北京大學讀書的神出鬼沒的德先叔。在屋裏常住長喫。父親慷慨,母親雖然不樂意也不好說什麼。

②熱愛生活

父親酷愛種花草。不管搬家在哪裏,都會種上滿院子的鮮花。每天一下班回來,先去看他的花草,澆水忙活半天。像照顧孩子一樣精細。小英子可以喫到爸爸種的大石榴。

③對英子要求嚴格

父親是個工作認真的人。雖然很疼她,可是管教起來毫不含糊 。有一次下雨賴牀,不肯去上學。

父親說“晚了也要去,怎麼可以逃學”。見她不動,拿起雞毛撣子狠抽。致使英子以後上學總是第一個到校。

每個人的印象裏,都是嚴父慈母。正是有了這樣嚴格的管教,才能教出有規矩,有時間觀念的孩子。如果沒有時間觀念,未來對自己的發展很不利,在時間寶貴的現在,沒有人願意容忍你遲到浪費時間。

④鼓勵她堅強

英子參加小學畢業典禮,爸爸病倒不能去參加。她說沒有爸爸在臺下,我講話不利索。爸爸鼓勵她:

不要怕,有什麼困難,硬着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這種有力量的話,大概英子以後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會想起父親這句話來振作精神。童年來自父母的肯定和鼓勵,可以支撐往後一輩子。

⑤擔當

英子是家裏的老大,下面有好幾個弟弟妹妹。父親讓她學着做事,將來好幫着媽媽。並經常鍛鍊她,派她去做寄錢這樣的事情。養成她獨立,爲家裏分擔的好品質。

一個人的家庭觀念,責任感都是在小時候逐步養成的。不同的家庭教育會造就不同的人生。這也是一個父親傳遞給孩子的力量。

每當出了社會惡性事件時,專家都會從犯罪心理學來分析他的動機,原生家庭對他的潛在影響。一個缺失教育的家庭,是危險的。

英子的父親從多個方面對她潛移默化的影響。爲人處世,對待生活的態度,學習態度,勇敢堅強有擔當,這也是英子人生中一大筆來自父親的無形資產。


03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告別的過程

英子12歲小學畢業典禮上,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告別的過程想到同窗幾年,馬上就要分別。大家哭成一團。

人生是由一次次大小的告別組成的。就像送別歌曲裏唱的: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惠安館》裏與兩個玩伴秀貞和妞兒無聲無息的告別;《我們看海去》裏和蹲在草地裏的大哥哥告別,長大了,我們去看海;《蘭姨娘》裏告別時,蘭姨娘說英子你大了,不能惹媽媽生氣了。《驢打滾》裏宋媽告別時說英子你大了,不能和弟弟吵嘴。

這一次一次的告別讓她成長爲一個大孩子。

更大的告別來自父親,疼她的父親,在她剛剛拿到小學畢業文憑時,在醫院和她永遠地離別。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一起告別的還有她的童年。她是老大,她要幫助媽媽撐起來,照顧好幾個弟弟妹妹。她身上開始有責任感。

童年是快樂的,也有許多的憂傷。因爲拒絕長大,拒絕告別。

作者林海音的文字風格超逸,人生快樂與痛苦並存,卻沒有那種壓抑,悲傷,而是平和,詩一樣的表達。讓美好的童年永遠留在心中。

讀這本書,感覺自己變成了小英子,回味自己的童年。有快樂有煩惱,最終將我們蛻變成一個以前眼中的“大人”。

巴爾扎克認爲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階段,那時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顆果子,是一片朦朦朧朧的聰明,一種永遠不息的活動,一股強烈的慾望。

成長路上,我們都曾經相似。經歷過懵懂,希望有很好的玩伴。渴望長大,渴望被愛,渴望得到父母的支持,就這樣不知不覺已經長大了。

看別人的童年, 治癒自己的童年。不管你現在多有名氣,小時候都有快樂和煩惱,這是亙古不變的的人生髮展規律。

每個人都有回不去的童年,曾經的自己那些懵懂無知,糗事,小憂慮都被現在的自己坦然接受。

04結語

作家葉聖陶對此書的評價是:

這恐是一本好書的最高境界——不僅讓讀者豐富了視野,還令讀者有所感悟。我懷念起我的童年,懷念我生活的那個年代、那個小鎮、那時的喜怒哀樂。那些在我童年時留在我記憶的往事,如今不也是我的城南舊事?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本自己的《城南舊事》,那裏流淌着小時候的自己。在精神家園滋養着現在的自己。

此書被改編成電影1983年在內地上映。此片上映後,好評如潮。獲得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鷹獎,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最佳音樂等多項大獎。

作家林海音的生活背景隨着社會發展而改變,不變的是她對童年的記憶和感受。通過回憶自己的童年來表達對生活過25年的北京的思念之情。

懷念也只是曾經。就像作者自己說的讓實際的童年過去 ,心靈的童年永存。童年回不去,可是我們都還可以保有一顆童心來觀察世界,熱愛生活。


歡迎關注 @千百渡徐 ,多平臺創作者,一起做個熱愛生活的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