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歪評之三——晁蓋:村幹部的格局終究成不了霸業

《水滸傳》就是一出悲劇,裏面的悲劇人物一抓一大把,結局一個比一個慘,上山前各種冤屈,家破人亡;上山後,起初還好,大碗喝酒大塊喫肉,等接受了招安,要麼戰死沙場,要麼被人陷害,要麼病死,要麼自殺,梁山一百單八將,你扳着指頭數一數,沒幾個得善終的。

這其中,我覺得最悲情的人物,應該是梁山第二代領導人,鄆城縣東溪村前村長,號稱托塔天王的晁蓋。

回顧晁蓋的一生,只有三件事拿得出手:第一是智取生辰綱,攔路搶劫成功之後,上梁山落草爲寇;第二是江州劫法場,救下了自己的親密戰友,後來的競爭對手宋江;第三是攻打曾頭市,被一支毒箭射中面部,死得不明不白。

關於晁蓋之死,社會上有各種傳言,有人說,史文恭不過是個替罪羊,殺害晁蓋的另有其人,最大嫌疑就是宋江。

那麼,晁蓋之死與宋江到底有沒有關聯?晁蓋作爲梁山寨主因何大權旁落?宋江與晁蓋的關係究竟如何?

1.

晁蓋跟宋江是鄆城縣的同鄉好友,晁蓋是東溪村的,宋江是宋家村的;一個在村裏做保正,也就是村長,一個在縣政府做押司,相當於祕書。

兩個人家裏都比較富裕,又都好交朋友,所以,他們有一個共同愛好,就是喜歡四處撒幣。

晁蓋出場時,書裏是這樣說的:“平生仗義疏財,專愛結識天下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不論好歹,便留在莊上住;若要去時,又將銀兩齎助他起身。”

宋江出場時,書裏是這樣說的:“爲人仗義疏財,平生只好結識江湖上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便留在莊上館穀,終日追陪,並無厭倦;若要起身,盡力資助,端的是揮霍,視金似土。”

有什麼區別嗎?沒有,完全就是一路人。

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不一樣,那就是宋江仗義疏財,扶危救困,在江湖上落下了一個好名聲,人稱“及時雨”。而晁蓋的綽號,則與此無關,他有一個更響亮更牛逼的名字,叫“托塔天王”。

這裏面有個故事。說隔壁村子經常鬧鬼,經大師指點,村裏人用青石鑿了個寶塔,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還真把鬼給鎮住了,但鬼都跑到晁蓋的東溪村來了。晁村長當時就不樂意了,帶了幾個兄弟去隔壁村討說法。

晁蓋人高馬大,又有黑社會背景,隔壁村的人惹不起,只能眼睜睜看着他把寶塔抱走,托塔天王的名頭從此就在江湖上流傳開了。

晁蓋也很享受晁天王這個稱呼,當時他並沒有意識到,自己這個天王只是鄉村一級的,跟人家天上那個,根本就不在一個層面上。

村長造反,村裏人都沒想到。晁蓋本來是村中一霸,日子過得逍遙自在,據說已經被列爲鄉里的後備幹部,前途一片光明,好端端的爲什麼要造反呢?

主要是交友不慎。話說有一天,一個叫劉唐的外地青年投奔晁蓋,帶來一個消息:北京大名府梁中書爲了給岳父太師蔡京祝壽,準備了價值十萬貫的金銀財寶作爲賀禮送往京城,過幾天將從附近經過。

劉唐說:“小弟想此一套是不義之財,取之何礙!便可商議個道理去半路上取了,天理知之,也不爲罪。不知哥哥心內如何?”

晁蓋說:“壯哉!且再計較。你既來這裏,想你吃了些艱辛,且去客房裏將息少歇,待我從長商議,來日說話。”

晁蓋不缺錢,所以對劉唐的建議並沒有放在心上,畢竟這是犯法的事兒。

可後來,又來了一個叫吳用的鄉村民辦教師,吳老師三寸不爛之舌一通忽悠,江湖術士公孫勝在旁邊煽風點火,什麼“不義之財,當取不取,過後莫悔。”晁蓋腦子一熱,便下了決心,幹!

就這樣,一個以晁蓋爲首的犯罪團伙宣告成立,該團伙在二號頭目吳用的精心策劃下,於安樂村黃泥崗一帶實施搶劫,他們利用蒙汗藥酒麻醉護送人員,共搶劫金銀珠寶11擔,涉案總價值10萬貫,製造了震驚全國的“5.28生辰綱大劫案”。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晁蓋等八名案犯得手後,坐地分贓,其中一個叫白勝的犯罪嫌疑人得意忘形,賭博時露出馬腳,被山東警方拘捕,在其住處搜出了大量贓款贓物。在證據面前,白勝無法抵賴,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警方隨即對首犯晁蓋實施抓捕。

然而,由於消息泄露,晁蓋等七名犯罪嫌疑人全部逃脫,下落不明,目前,搜捕工作仍在進行中。

2.

一失足成千古恨,一個原本大有前途的村幹部,就這樣墮落成爲一個全國通緝的案犯,幸虧在縣衙任職的宋江兄弟冒死送信,晁蓋等人才僥倖逃脫。

幾個人無處容身,在吳用的建議下,投奔梁山。

梁山寨主王倫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見晁蓋手下人多勢衆,不願收留,惹惱了一旁的豹子頭林沖。

當初林沖上山,王倫就不願意收。自己不過是個落第秀才,有多大本事自己心裏最清楚,林沖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武藝超羣,豈能久居人下?

下屬能力比自己強,是最讓領導頭疼的一件事。手下都是杜遷、宋萬這樣的人最好了,雖然沒什麼本事,但聽話,好管理,林沖這種,時間長了肯定不好擺佈。

可是,林沖有柴進的推薦信,柴進是前朝皇室後裔,身份特殊,手眼通天,縱橫黑白兩道,是當時最大的黑社會保護傘,梁山許多人,包括王倫在內,都曾受過他的恩惠,所以,王倫不敢駁柴大官人的面子,這才勉強留下了林沖。

如今又來了晁蓋等七人,王倫哪裏肯收,堅決拒之門外。林沖氣憤不過,在吳用的挑唆下,一怒殺了王倫。

按理說,政變成功,林沖應該當寨主,但林沖不想揹負弒主篡位的罵名,死活要讓晁蓋坐第一把交椅。

晁蓋說:“不可。自古‘強兵不壓主’。晁蓋強殺,只是個遠來新到的人,安敢便來占上?”但林沖態度堅決,二話不說,把晁蓋硬按在椅子上,喝叫衆人蔘拜。

就這樣,晁蓋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從一個村長,到搶劫犯,再到水泊梁山第二代領導人的華麗蛻變。

有沒有感覺這個梁山之主來的太容易了?搶劫生辰綱計劃是劉唐提出來的,具體行動方案是吳用策劃的,上梁山落草是吳用的主意,火併王倫是林沖實施的,就連做梁山之主也是在林沖的主持下完成的,從前到後,晁蓋做了什麼?

完全看不出晁蓋的領導力在哪兒,大家讓他做老大,我分析,一是因爲晁蓋平時沒少給大家花錢,所謂仗義疏財,籠絡了不少黑道上的人,大家確實尊敬他;

二是因爲晁蓋是林沖之外,梁山元老中社會地位最高的人。

對,別拿村長不當幹部。吳用是鄉村民辦教師,經常被拖欠工資那種;公孫勝是江湖術士,以坑蒙拐騙爲生;阮氏三兄弟是地道的漁民;劉唐、杜遷、宋萬都是有案底的社會不良青年;朱貴是開飯店的。

也就是說,梁山早期十一位頭領,除了晁蓋和林沖,全部來自社會底層。

既然林沖不願意出頭,那晁村長無疑就是衆望所歸,梁山領袖,非他莫屬。

3.

等到宋江上山以後,情況就變了。不論個人能力,江湖聲望,還是在原單位的職務,宋江都在晁蓋之上。

晁蓋自己也清楚,所以宋江一來,晁蓋便請宋江爲山寨之主,坐第一把交椅。

宋江當然極力謙讓:“哥哥差矣!哥哥原是山寨之主,如何卻讓不才?”

晁蓋說:“當初要不是你捨命報信,我們哪有今天?你正是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誰坐?”

這時候,宋江說了一句話:“仁兄,論年齒,兄長也大十歲,宋江若坐了,豈不自羞。”

言下之意,寨主還是由你來當,不過,不是因爲你能力比我強,只是因爲你年齡比我大,僅此而已。這弦外之音,晁蓋根本就沒聽出來。

就這樣,宋江坐了第二位,吳學究坐了第三位,公孫勝坐了第四位。

接下來呢?宋江不等晁蓋發話,自作主張:“休分功勞高下,梁山泊一行舊頭領去左邊主位上坐,新到頭領去右邊客位上坐,待日後出力多寡,那時另行定奪。”

幹部如何任命,怎樣排序,關係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這麼大的事兒,不應該由老大確定嗎?宋江這樣安排,至少也該和晁天王商量一下,提前通個氣兒吧?就這樣把梁山頭領分成新舊兩派,這不是在搞分裂,搞小團體嗎?

你看看,左邊是林沖、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遷、宋萬、朱貴、白勝。梁山元老派一共只有9個人,除了林沖,基本以當地農民爲主;

右邊全是宋江帶過來的,或者是衝着宋江投奔過來的:花榮、秦明、黃信、戴宗、李逵、李俊、穆弘、張橫、張順、燕順、呂方、郭盛、蕭讓、王矮虎、薛永、金大堅、穆春、李立、歐鵬、蔣敬、童威、童猛、馬麟、石勇、侯健、鄭天壽、陶宗旺。一共27個,來自全國各行各業,其中不乏政府、軍隊和公檢法的幹部。

這是在向晁天王示威嗎?自從宋江當了二把手,梁山大事小情都是宋江一手操辦,每次下山作戰,都是宋江領頭。三打祝家莊、攻佔高唐州、大破連環馬、三山聚義打青州,芒碭山降魔,一個勝利接着一個勝利。

晁蓋也想幹點啥兒,宋江永遠是那句話:“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一直讓晁蓋負責看家。

雖然晁蓋是農村出來的,也沒上過什麼學,時間長慢慢也看出來了,自己已經完全被架空了。

宋江不論在梁山內部,還是在社會上,名氣越來越大,江湖好漢投奔梁山,十有八九是衝着及時雨宋江的大名來的,就連跟自己一起創業的吳用和公孫勝,也被宋江拉攏過去了。

宋江表面對晁蓋畢恭畢敬,但一直擅做主張,最多象徵性徵求一下晁蓋的意見,所有人都看得出來,宋江根本就沒把他這個大哥放在眼裏。晁天王心裏憋了一肚子氣。

4.

在這種情況下,晁蓋越來越感到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急於用一次軍事行動來證明自己的實力。這時,恰好發生了曾頭市搶馬事件,一個叫段景住的投奔梁山,帶了一匹寶馬要獻給宋江,結果在曾頭市被曾家五虎搶走了。

本來不是什麼大事,但曾頭市流傳一首歌謠:掃蕩梁山清水泊,剿除晁蓋上東京,生擒及時雨,活捉智多星,曾家生五虎,天下盡聞名。

晁蓋聽罷,心中大怒道:“這畜生怎敢如此無禮!我須親自走一遭,不捉的此輩,誓不回山!”

宋江連忙阻攔,還是那句話:“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小弟願往。”

晁蓋道:“不是我要奪你的功勞,你下山多遍了,廝殺勞困,我今替你走一遭,下次有事,卻是賢弟去。”

宋江繼續苦諫阻攔,晁蓋忿怒,真生氣了,帶了20個頭領,五千人馬,即刻出徵。

晁蓋帶的人,基本以自己的老部下爲主,兩個軍師,吳用和公孫勝,一個都不帶。哼,叛徒!老子離了你倆照樣打勝仗。

宋江等人只好爲晁蓋餞行,預祝領導馬到成功,早日凱旋。結果,隊伍還沒出發,忽然刮來一陣狂風,軍旗旗杆被攔腰折斷。

衆人見了,盡皆失色。吳學究諫道:“此乃不祥之兆,兄長改日出軍。”

宋江也勸,算了,別去了。晁蓋根本不聽,賭氣說:“天地風雲,何足爲怪!”帶着人馬揚長而去。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梁山軍大敗而歸,晁蓋被一支毒箭射中面門,奄奄一息,拉回山寨。

當天晚上,宋江等守定在牀前啼哭,親手敷貼藥餌,灌下湯散。

晁蓋臨終之時,口述遺言:“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這句話,讓宋江徹底寒了心。誰都知道,宋江是晁蓋的親密戰友,是梁山的第二號人物,老大死了,老二接班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晁蓋何出此言?

宋江是文人,捉拿兇手這種事,林沖可以,宋江肯定幹不了,這等於是根本不想讓宋江接班。

宋江見晁蓋死了,比似喪考妣一般,哭得發昏。傷心總是難免的,但宋江傷心,恐怕不是因爲晁蓋身亡。

另外,遺言還有一處耐人尋味,晁蓋只說“捉得射死我的”,並沒有提史文恭,也就是說,儘管毒箭上寫有史文恭的名字,但晁蓋並不認爲,兇手一定是史文恭。

我們搞刑偵的都知道,作案特徵明顯,有意暴露自己的嫌疑人,通常都不是真兇。武松當年在作案現場留下“殺人者打虎武松也”幾個字,一是怕連累別人,二是爲了揚名立萬,向警方示威。

史文恭如果在毒箭上留名字,也只能是類似的原因,但奇怪的是,史文恭從頭至尾,直到被盧俊義活捉,剖腹剜心,都沒有提過這件事。

正因爲如此,江湖上纔有人傳言,那支毒箭並不是史文恭射的,射殺晁蓋的真兇另有其人,應該是一位百步穿楊的箭術高手。

還有一種說法,說那一箭的確是史文恭射的,但晁蓋傷不至死,拉回山寨後,宋江在牀前親自敷貼喂藥,在宋頭領的精心照料下,晁蓋身亡。

總之,晁蓋之死,疑點重重,撲朔迷離,真相究竟如何,目前已無從考證。

警方爲我們提供的思路是,在偵破案件時,他們往往先尋找作案動機,人死了,誰是最大的受益者,誰就是最大的懷疑對象。

5.

晁蓋死後,宋江在吳用等人的擁戴下,坐上了梁山第一把交椅,成爲水泊梁山第三代領導人。

一上任,宋江就大刀闊斧實行改革,把“聚義廳”改爲“忠義堂”,明確提出了“替天行道”的政治主張,並確立了接受招安,報效朝廷的政治目標,爲梁山未來發展指明瞭前進的方向。

後來,盧俊義活捉了史文恭,遵照晁蓋遺囑,宋江要讓出寨主之位。

盧俊義拜於地下,說道:“兄長枉自多談,盧某寧死,實難從命。”

領導就是做個姿態而已,你還能當真啊?那個位置你敢坐一個試試。

但這畢竟違背了前寨主的遺言,宋江總覺得名不正,言不順,所以後來,他又以卓越的政治智慧,策劃了“忠義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事件,以上天的名義,確立了自己的領導地位,還順帶一次性解決了梁山一百多名幹部的排序問題。

如此錯綜複雜的人事安排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但宋江做到了零上訪,零投訴,沒有請客送禮,沒有拉幫結派,沒有團團夥夥,沒有人找領導講條件要待遇,名單一公佈,人人滿意,皆大歡喜。

毫不誇張地說,梁山泊英雄排座次,開創了中國,乃至世界人力資源管理史上最成功的典範。所有這一切,都是晁蓋所不具備的。

在梁山,晁蓋就是個過渡性人物,他在任期間,管理上乏善可陳,毫無政績;人事上沒有形成自己的政治班底,僅有的幾個親信也站到了宋江一邊;工作上沒有清晰的目標規劃;思想上小農意識嚴重,只知道大碗喝酒大塊喫肉大秤分金銀,過一天算一天。

不論是眼界、胸襟、見識、學問、謀略,晁蓋跟宋江都差着鄆城到東京的距離。是的,論工作能力,晁蓋就是個村長的水平。

這樣的人,早晚會被人取代。在一個沒有健全制度的山寨裏,如果你不主動讓賢,下場多半會像王倫一樣。

而戰死沙場,不管是真是假,大概都是晁蓋最好的結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