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問題看問題

不知你們曾經是否有過這樣的恐慌:石油用完了,我們該怎麼辦?也許這個問題離我們有點遠,大家沒有涉及到。那再近一點兒的問題:如果你在海邊度假遇到海嘯怎麼辦?或許,你已經陷入該問題的思考中了。的確找不到什麼合適的解決方法。而事實上,當你跳出這個問題再看時,或者站在另一個維度上時,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比如,第一個問題。我們站在化石能源的角度當然是無解的。但看看與人類共生的植物,就明攻克白太陽能轉換率這個難關也只是時間問題。當年,也有人擔憂過煤碳用完了的問題,不是後來發現石油了嗎。關於第二個問題就更好回答了。2014年印度洋海嘯時,同一個度假地區有3個小地方的人就安全撤退了。因爲,海嘯有預警,而且海嘯發生前,海水漲退潮出現過明顯反常。海嘯前,海水出現過很反常的退潮,那3個地方有經驗的人就組織人們向高地撤退了,而海嘯期間被奪去生命的人,其實是看到退潮去海邊撿貝殼的人們。你看,常識也可以挽救生命。這些問題可能都涉及到一點預測,那麼對於未來,你想不想多一些掌控能力。

一、瞭解掌握一些硬趨勢。總結社會發現的規律就可以看到硬趨勢,比如人類老齡化問題。建國後的一批人已經70歲了,80年出生的一代人也已步入不惑之年,40年前,養老保險是12個人養1個老人,10年後就會出現2個成年人供養一個老人的現象。醫療和科技的大踏步發就是我們口中的硬趨勢了。先看醫療,社會步入老齡化,老人身體機能各項指標退化,必然面臨與各類疾病的常態對抗階段,沒有好的醫療保障就沒有辦法保障老年人的生命。所以,醫療行業一定會進入蓬勃發展期。再看科技,未來2個青年勞動力承擔過去12人需要支付的成本,那就必須有足夠的勞動報酬用於社會支付。提高勞動報酬也意味着社會生產力的極大提升,在傳統產業帶來社會增加值有限的前提下,科技是提高社會生產力的唯一解藥。事實也是如此,2007年全球市值十大公司,石油和銀行就佔了6家,其中就包括中國大名鼎鼎的中石油和工商銀行。可到了2019年,前十名除微軟還在,其餘9家已經出局,新起的7家公司都是科技互聯網公司。短短10年,世界商業巨頭格局,已經完全改變。所以,硬趨勢就是那些一定會發生的事,這些東西誰也改變不了。一旦你掌握了這些硬趨勢,無論從職業選擇還是生活質量都會發生明顯改變。那當下看,科技和醫療必然會持續高速發展,選擇行業龍頭進行投資,在10年內也一定會爲你帶來豐厚回報。

二、讓問題不再成爲問題。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解決一個高難度的問題,答案一定不在這個問題的層面,你必須上升到另外一個層面,才能解決這個問題。而解決一個問題最好的方法,是使它不再成爲問題。思考這個問題背後到底是什麼問題?回到我們自己,大多數人面臨的主要問題還是對安全和舒適這兩大需求不確定性的擔憂,大多數人忙於生計,大量的精力和體力用在提高生活質量上。普通人拼命工作,換取相應的生活資料,沒有精力考慮提高物質轉換率的問題,陷入到死循環中。解決這個問題有兩個角度。一是從需求層次看。當我們停下來觀察一下這個社會,做一些相對深入的思考,你會發現那些已經滿足安全和舒適需求的成功人士,並不都是在先達成安全需求的基礎上才追求更高的目標。而是在追求更高需求的同時,順便解決了對安全的需求。當然,在一定期間一定會承擔一些“社會人”應該付出的成本。比如,舒適性、認可度、孤獨等等這些。但是在此過程中,如果你解決的是一個社會問題,那隨之而來安全、舒適等問題都解決了。比如,A股新近上市的國盾量子和寒武紀創始人們。二是從慾望程度分析。還是安全和舒適的問題,其實非戰爭國家人民的生活基本是有保障的,如果人們暫時放棄對“更好”的過度追求,那麼共享經濟時代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比如,當你用慣了滴滴和優步這樣的產品時,你覺得你還有必要真的養1臺車嗎,養車其實需要很多錢。美國人統計過,美國人養車的費用大概佔到整體家庭收入的20%,但汽車的閒置時間大概是92%。那你之所以不願意借車給別人,是因爲你覺得那個車是我的,你有佔有慾。再挖原因,是因爲我們以前太窮了,導致什麼都想要、什麼都想佔有。這是車子,隨着互聯網的發展,3D打印的普及,人人都是生產者,當絕大多數物品都能共享時,創造各種東西的邊際成本幾乎是零,東西變得很便宜,沒有什麼東西需要花特別多的錢。那個時候,地球資源就足夠人類消耗,安全和舒適這種底層需求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了。那未來人們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應該是一個探索和體驗的生活,不斷髮掘新的生活方式,短暫的體驗後進入下一種生活模式,而不是象現在一樣,一味的索取和佔有,去和別人比拼擁有多少錢,多麼頻繁的人際交往等等。其實,當你真得把視野放眼未來時,當下束縛你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了,畢竟你站在了另一個層次或維度上了。

三、打破稀缺思維。面對問題除了方法,更重要的是心態。而我們在生活中,往往容易陷入到稀缺性的思維定勢,就是當你執着於某一個問題時,你就會陷入到稀缺性的思維定勢。你覺得我必須得贏,我得跟他爭這個東西,爭不下來就代表着輸。但實際上,如果你能打破稀缺,你能學會用富足的心態看待這個世界的話,很多時候合作創造的價值,要比競爭創造的價值大得多。其實,當你能夠拋開你所擁有的這個問題,跳出你的視覺窄化,不是就執着於那麼幾件事,沒有你想的那麼累那麼難。未來,你也會遲早會擁有那麼一個軟件,它能監控你的健康,控制你的飲食,指導你的生活作息,幫助你解決人生的絕大部分問題。當然,這一切都需要一個前提,那就是對待未來的方式一定要樂觀。曾經看到別人講過一段經歷,有一個朋友車禍,癱瘓了,大家很難過。那個朋友自己講了一句話:“其實沒什麼,原先我有10000種可能,現在未來減少了1000種,還有9000種可能。雖然我癱瘓了,但我不能只盯着那1000種不可能的事,我要盯着還有的那9000種可能的事。”這就是我們期待未來的應該有的正確方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