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叛逆期=探索期


作爲父母,撫養孩子長大成人可以說是一場漫長的長跑,這個長跑的途中,我們會遇到許多困難和障礙。在這重重障礙中,叛逆期也許是路上的一座高山了。

幾乎所有的父母對叛逆期都有很大的成見。

通常我們說的叛逆期,就是孩子不聽話、自作主張的時期。

孩子爲什麼會出現所謂的“叛逆期”?

事實上,小孩子“叛逆”的這個過程,是一個獨立意志主張的過程。叛逆只是父母對這個過程的稱呼,是站在家長的角度,彷彿孩子爭取自己的權力就是違背和挑戰了我們的權威。

一方面是孩子身心發展有這樣一些特別的階段,另一方面,則是父母習慣了孩子的“乖、柔順、聽從”,一旦孩子的自我強大到挑戰了父母的“權力”,就會很容易讓父母陷入焦慮、惱怒的境地。“權力”在一開始也許會很好用,但它也可能將我們和孩子置於敵對的位置上。

那每個孩子的叛逆期都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

“不聽話”“學習沒精神”“做事不積極”“回到家裏拼命地玩遊戲”“講道理不管用”“油鹽不進”……在我們看來,還沒長大的孩子,有時候會處處覺得自己很有理,處處和我們對着幹,就是不服管,就是不聽話,這就是叛逆期的表現。

從父母的角度出發,一個乖巧溫順的孩子當然更討人喜歡,聽話最重要,讓幹什麼就幹什麼多好。乍一看來,糾正孩子的叛逆似乎沒有什麼錯誤,畢竟孩子的確也是在某些方面與我們的期望有所差別,或者說在我們的教育觀中存在不聽話的表現。

可是再好好想想看,孩子的叛逆從何而來?他的叛逆到底應不應該被稱爲是“叛逆”呢?

要解決叛逆期困惑,我們首先需要重新定義叛逆期。

爲什麼要叛逆?因爲孩子渴望被成人的世界認同,渴望通過叛逆的行爲來向世界昭示自己已經長大了,再也不是父母眼裏的小孩子了。

孩子從來都是獨立的個體,只不過他需要我們的撫養和監護。

所以,對於孩子來說,他有能力去創造自己的生活。所以,他有權利提出自己的要求,也有權利按照自己的意願做決定。只不過,在他擁有的資源不完狀況的時候,作爲爸爸媽媽你有權利滿足或者拒絕他。

然而,不管滿足或者拒絕,我們都需要讓他意識到一點,這是他自己的生活,他需要爲此付出努力。

因此,我們用全新的態度重新定義叛逆期的時候,我們可以稱它爲“探索期”。

在三個探索期內,孩子分別會探索:

我的世界有什麼?

我可以得到什麼?

我可以怎麼做?

當我們用全新的態度去對待孩子在這些階段成長的時候,我們會驚訝地發現,孩子逐漸變得自信、陽光、有擔當。

雖然他們不是成熟的,但要作爲成熟的人去對待。而作爲家長,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持自己的成年人狀態,尊重孩子的獨立。

我們允許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鼓勵他有更美好的願望。我們爲孩子創造寬鬆、積極的成長環境,讓他爲自己的願望付出百分百的努力。

孩子有了獨立的想法,渴望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其實是可喜可賀的事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