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相互嫌棄?教你如何維護親密關係——0725繪本《我本來就很喜歡你!》

《我本來就很喜歡你!》,大熊和鴨子系列中的一本,由《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喬裏·約翰Jory John與新銳繪本作家班吉·戴維斯Benji Davies聯手創作。喜歡獨處的大熊,超級黏人的鴨子,就像兩位老朋友,又像一對戀人,在兩位作家的筆下,按照《老友記》的節奏,一集一集往下拍,我們一本一本買來看,在歡聲笑語中帶來啓發。

大熊和鴨子系列已經發布了三本,在《已經說過晚安了!》裏,粘人的鴨子不依不饒地上門打擾困極了的大熊。在《我本來就很喜歡你!》裏,鴨子變本加厲地質問大熊“你到底愛不愛我”。在《你早就該回家了!》裏,鴨子發現大熊獨自去釣魚而沒有帶上自己,內心是奔潰的。(“是我,我是巴迪,我冷。”——0603繪本《你早就該回家了!》點此閱讀。)

“大熊和鴨子”之間的關係,其實就是“愛與被愛”的隱喻關係

人是社會性動物,“愛”與“被愛”是人的基本需求,其底層核心是“與他人的關係”。監獄裏的囚犯,最害怕的懲罰是“關禁閉”,哪怕只是幾天的時間,不得與任何人接觸,令囚犯們痛苦萬分。

但是人往往不滿足於“與人的短暫接觸”,人還需要更長期的接觸,比如,親密關係。還說監獄裏的囚犯吧,他們會親密到拉幫結派,甚至再親密一點,發展同志友情。

人們爲什麼需要親密關係?歸屬感!

親密關係能滿足我們的歸屬需要。爲了滿足歸屬需要,我們試圖建立與他人的親密關係,並努力維持,一旦親密關係出現危機,我們就會失魂落魄,就像鴨子沒有得到大熊的正面反饋,就會緊張、焦慮,甚至痛苦萬分,茶不思、飯不香,魂不守舍。這也同時降低了我們的免疫力,所以“快樂”與“健康”,常常是相生相伴的。

找到了問題,接下來就想知道答案,我們如何維護親密關係呢?

這就需要良好的溝通技巧來幫忙,可以最小化溝通中不可避免的偏差。

比如一個害羞的男生準備向女生表白,他問女生:“這個週末你有什麼安排嗎”,此時他已經面紅耳赤了,而女生卻淡然地回答:“我週末要準備論文答辯。”男生就此認爲,他的表白遭到了對方的冷漠拒絕,心生放棄,而這位女生可能永遠都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

我們再來看看大熊和鴨子之間的溝通:

“舒服吧?” 

        “不。”

“愉快吧?” 

        “不。”

“美妙吧?” 

        “不。”

“這是不是你這輩子度過的最美好的早晨?” 

        “不是。”

“舒服吧?” 

        “你問過了。”

“我就是希望你喜歡我,大熊。”

        “我本來就很喜歡你啊!”

……

“鴨子!鴨子!你沒事吧?”

        “你管我幹嗎?”

“你什麼意思?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啊,鴨子。”

        “從你的表現可沒看出來。”

我抽了書中的一段對話,顯而易見,他們的溝通存在問題,雙方都沒有清楚地瞭解對方的意圖,表達和理解都產生了偏差。

我們想要達成良好的溝通,先要了解什麼是錯誤的溝通模式,歸納起來主要有兩點:

1、不準確的表達。

比如妻子交代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劇的丈夫記得洗碗,丈夫專注看劇,一聲不吭,妻子會追加:“喂,你到底聽到了沒有,上次叫你去買幾根蔥,你買回來一捆......”

2、負面情緒。

還是上面這位妻子,她繼續叨叨:“我說的話,你從來就不上心,就知道和你那幫狐朋狗友鬼混......“

不準確的表達,讓老問題沒解決,卻又引出了新問題;負面情緒,則讓事情變得更棘手。

知道了問題,就有了解決辦法:

溝通的重點集中在,可以解決的、獨立的某個“行爲”上,“行爲”容易改變,遇到的問題也就容易解決,而改變“人格”難,所謂“撼山易,撼人格難”。

當然,在良好的溝通中還有很多小技巧,比如,多用“第一人稱”,少用“第二人稱”,多表達自己當下的感受,少關聯過往的經歷等等。不過最重要的還是,溝通需要真誠

總之,在溝通中,主動保持覺知,準確表達自己,耐心傾聽對方,時刻保持尊重,記住這四點,那麼無論是親密關係,還是普通交往,都能讓我們收穫幸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