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人是怎麼把你整肥的?

中午了,又該點外賣了。

寫字樓周邊的外賣,總是那麼豐富。

你週一喫四川麻辣燙,週二喫桂林米粉,週三喫雲南砂鍋米線,週四喫鰻魚餡餃子……

你以爲你喫遍了全國,但你不知道外賣訂單的那一頭,給你掂勺的,全是東北老闆。


在北京就能看出來,大家對東北籍外賣有種特別的偏愛。

北京夜宵榜10個出道位,東北特色就佔了4個。選秀節目都不敢這麼成團。

也就是說在座每位讀者,你們的過食肥,東北人至少要負4成的責任。

不光是夜宵外賣,開遍大街小巷的東北餐館都讓出門變成了一件“危險活動”。

金手勺菜館喜家德餃子,還有已經成爲北京租房座標之一的冰城串吧,每一個都無情的在狙擊你的理智。

一路上忍住了沒喫,在小區門口,還有烤冷麪的蹲守。

東北美食瓦解掉都市俊男靚女的健身夢,把每一個夜跑者KO。

出於好奇,隨手在藍色外賣軟件上一搜,發現我周邊餐館“含東率”果真不低。

好像跟江浙菜一比,又差了那麼一咪咪。

不過別就這麼斷定江浙菜穩贏,其實這幾家江浙菜很有可能是東北人開的。

畢竟是創造出過喊麥和花手的東北人,原汁原味還原一個地方的風味,根本不能滿足他們的創作欲。

不光做好本土菜,你的家鄉菜東北人也要拿來改一改。

桂林米粉,給你改成東北米粉。

雲南米線,給你改成鹹香的砂鍋米線。

還有魚香肉絲,給你把筍尖替成青椒。

就連朝鮮冷麪,都能跟齊齊哈爾BBQ結合改成烤冷麪。

改得最神的還是麻辣燙。

麻辣燙,一個四川本土小喫,讓來自東北的楊國福先生一通爆改,在全國開了5500多家門店,數量碾壓民族品牌瑞幸,遠超星巴克,馬上就可以吊打肯德基。

這纔是真正的暴打資本主義。

爆改後的美食,再返回到本地人嘴裏,都Rock了每一個美食源頭人的World。

甚至在疫情期間,復刻楊國福麻辣燙還強勢反向輸出。

世界上可能沒有東北人無法接受的菜品,如果有,那是因爲他們還沒改良。



東北老闆開的店特別好認,就差把“東北人”三個字寫在臉上了。

首先,店名親切。我是說把自己當你親戚的那種親切。

你失散多年的二姐和二姐夫聯合出道,就爲了給你整頓燒烤。

對自己家菜品自信的店主,絕對要把優勢體現在招牌上。

大聲喊出那三個字“碗碗香”,綠到你發慌。

各種匪夷所思的招牌吸引着你的眼睛。

保證每一個人走過路過的人走出了800米,心裏想的還是:

“爲什麼要叫六十八頭牛?爲什麼要叫六十八頭牛?爲什麼要叫六十八頭牛?”

上面那些店名根本沒辦法體現東北人的熱情,

江湖傳言:感情深,一口悶。

感情到位的標準,還得看有沒有“喝丟一隻鞋”。

選一個不在東北,店名帶着其他地域的餐館,也不意味着你可以逃過一劫。

可能是因爲東北人常年是地域黑重災區,導致東北人爲了隱藏自己的身份,特別喜歡在外地,開一個外外地的菜館。

然而,這個祕密終究沒被粗曠的東北人隱藏住,在一句句“來了老妹。喫點啥?”中逐漸暴露。

在中原地區開個米線和陝西面館都是小操作,雖然別的方面都落後,但在喫上絕對要跟國際接軌。

比如在上海開一個西餐店。讓來喫下午茶的Kevin和Jessica,從自己的中產夢中醒來。

蘇州遇到開東南亞菜館東北老闆也不必驚訝,畢竟三亞是東北第四省,四捨五入也算離得近。

只是配着老闆娘的口音喫冬陰功,不知道會不會有種在喫東北亂燉的錯覺。

東北口味也特別好認,就跟東北方言一樣,味大。

盤成個“串”字的霓虹燈串有多耀眼,東北菜就有多香。

雖然辣不過四川,鹹不過新疆,甜不過江浙。

但無論麻辣燙烤冷麪,還是齊齊哈爾BBQ,隨便拎一個在公共場合都是生化武器。

東北菜館的菜碼也是出了名的大,價格卻不高。

東北菜菜碼一盤頂江浙菜4、5盤,喫完一頓感覺拿出還可以接着賣,再浪費的人都覺得不打包對不起自己。

即便是在帝都這樣的城市,也有最低8塊的烤冷麪可以讓你喫飽。

20多的麻辣燙甚至讓你一餐喫得,比30的便當攝入的蔬菜更豐富。真正的加量不加價。

東北菜館把接地氣貫徹到底,東北餐館裏你可以放肆調教,要啥給啥。

沒有一點點偶像包袱,在麻辣燙裏,絕對不跟你計較微辣還是微微辣。

在烤冷麪裏,上到芝士下到辣條,通通隨便加。

頂多在你喫太少的時候,對你投去一個心疼的眼神:

“挺好個小夥子,連2斤麻辣燙都吃不了,可惜了了。”

我們還在搞糉子甜鹹之爭,東北人說別打別打,你要啥吱聲。

東北老闆是東北餐館都靈魂,不僅要用食物拴住你的胃,還要用自己的熱情換你的心。

每一個東北老闆都是社恐剋星,套近乎手法渾然天成,彷彿你們是早就看光了對方購物車的姐妹。

別人開店是拿顧客當上帝,東北人開店,就算是上帝來了都能叫一聲“老弟”。

嘮嗨了給你免單,有困難幫你找人,還喜歡喫就加個微信,給你送貨上門。



別看東北餐館滿地跑,其實東北人沒有那麼放蕩不羈愛自由。

2018年除夕時候平臺統計全國人民都愛去哪過年,我到現在還記得,說全國都越來越願意旅遊過年。

除了東北,90%的黑龍江人都選擇在家過年。

那個統計還給配了文:“老婆孩子熱炕頭,就是一年的追求。”

不說東北人多戀家,就說屏幕前的各位,

誰不想老婆孩子熱炕頭,

誰不想錢多事少離家近,

誰不想留在出生成長的那塊土地。

但是,東北經濟常年下行,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留下。

東北出來開飯店的都是苦過的人。小兩口從家裏借了錢,來到異鄉從最小的店開始幹起。

丈夫在後廚做飯,妻子在前廳招待。相互扶持把日子過下去。

要是時運不濟或者經營不善,賺一個夫妻兩人果腹的錢就算很不錯了。

要是拼出來了,那還要帶着全家人一起過好日子。

無名緣米粉一開始就是小本經營的夫妻店,老闆孟祥松和妻子曹雲波在南方屢次創業失敗後,才終於把無名緣米粉經營到現在。

結果沒好兩年,丈夫孟祥松36歲英年早逝,留下曹雲波一人妻承夫業。

小兩口吃了半輩子苦,好不容易守得雲開見月明,卻無緣共享福。

而楊國福麻辣燙的老闆一人開店,全村創業。

他帶出了妻子的弟弟張亮,自己的親弟弟緊跟着開了汆悅麻辣燙。同村的親朋好友也跟着創業,雖然沒有兄弟三個聲勢大,但也都開得紅紅火火。

讓人忍不住懷疑,是不是全國麻辣燙產業都被他們村統治了。

東北人情社會被人詬病,但正是因爲重感情,纔能有這麼多回頭客。也正是因爲人情的羈絆,才讓東北餐飲可以狂到開這麼多店。

外賣小哥不需要進skp,因爲東北餐飲就足以在深夜充實都市青年孤單和胃。

店面不搞輕奢,不搞時尚,讓你放下社會給你的身份。

在這裏你只是個來喫飯的“老弟”“老妹”。

不高的價格讓你哪怕是最窘迫的時候也可以找回尊嚴。

量大的菜品緩解焦慮,還有那有點廉價的香氣,喚醒你休眠已久的多巴胺。

地鐵站門口的烤冷麪攤永遠在9點以後排隊。

每個人都願意等上幾分鐘,在屬於自己的那份拿到手裏時,對自己說句:“今天也辛苦了。”

如果你也曾經被東北美食治癒過,

點個,一起回味~


作者 / 笑 我

編輯 / 影嚶嚶

視覺 / Richcat

注:圖片來源於網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