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昊的“第二春”,有無數年輕人的影子

朋友們,春天好哇!

前兩天我打完疫苗,走到小區附近的公園,路過一片好春光。女人換上了輕盈的裙子,男人追着球,小孩喊出來,打着滾,滿手青草汁,連狗子都在抽了芽的樹叢邊撒歡。

過去一整年,我們從一場大規模的陰霾中慢慢恢復日常,多少有點心有餘悸,總缺了點重新出發的勇氣。但春天來了,一切好像真的好起來了。

大家常說,“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那麼,成爲全新的自己也是。

如果你還有點懶洋洋,不如先來聽聽這個春天裏最先發出的聲音吧。

“我還有機會嗎?”

這是2020年度的金句之一。

它出自爆款網劇《隱祕的角落》。因爲這部劇,爬山梗火遍全網,與此同時,劇中張東昇這個角色,讓秦昊一炮而紅。

但“我還有機會嗎”,不僅僅是一句臺詞,也是秦昊掛在自己心頭20年的問題。

2000年,他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一心愛惜自己的羽毛,卻遲遲等不來好劇本、好電影、大導演。在拒絕了一沓又一沓平平無奇的劇本後,他在焦慮中自我懷疑:“我還有機會嗎?”

就這樣迷茫了四年,直到王小帥導演的《青紅》找到他,秦昊纔算正式進入電影的世界,慢慢成了大家口中的“文藝片一哥”,只拍電影,對任何電視劇和綜藝都一刀切。

可這樣的堅持,反而讓他把路走窄了。“就這樣了嗎?我還有機會嗎?”他又開始問自己。

這時候,網劇《無證之罪》擺在了他面前。接不接?要不要轉型?

在他糾結和遲疑的時候,好友周迅推了他一把,讓他邁出了演藝生涯中重要的一步。

事實證明,這個選擇是對的。

人生中第一部網劇得到了正向反饋後,秦昊的心態發生了轉變,不再拘泥於某個限定的圈子。

他不再擰巴了,一點點打開自己,纔有了後來的“張東昇”,迎來了自己人生的“第二春”。

“我還有機會嗎?”

和秦昊一樣,我們每個人都在逆境時這樣問過自己。

在秦昊身上,我們得到了最肯定的答案:有,一定有。只要願意打開自己,勇敢走出舒適圈,就有機會看見更大的世界。

去年,和爬山梗一樣爆火的,還有一個名詞——打工人。

它沒有社畜那麼慘,也沒有打工仔那麼卑微。幾乎一夜之間,每個人都自我調侃着,“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都是人上人”。

就連奧運冠軍鄧亞萍都樂呵呵地稱自己爲打工人。

24歲退役,已經功成名就的她站在新的起跑線——從零開始,進修學業。

基礎比別人差?她就拿出打球的勁頭,起早貪黑對自己“下狠手”、層層“扒皮”也絕不服輸,從只會認26個字母的清華差生,最終成爲劍橋大學的經濟學博士。

完成學業後,鄧亞萍開始了真正的打工生涯:

她走基層,爲百姓服務,讓蠟染走向世界;

她參觀電競俱樂部,努力改變大家對競技體育的刻板印象;

她成立體育產業基金,帶動和鼓勵更多人投入到全民健身活動中來。

和所有打工人一樣,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鄧亞萍的事業節奏。但在未知和迷茫面前,她依然堅守着自己積極向上的打工魂——幹!幹活!再幹活!

“你不幹怎麼活?靠那股勁兒,未來纔會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充滿希望。”回首自己的打怪升級之路,鄧亞萍這樣感慨。

“只要從始至終爲夢想拼搏,用努力和汗水創造未來”,你就能不斷的重塑自己、挑戰自己、打破自己,把人生牢牢地握在自己手中,成爲真正的“人上人”。

正如鄧亞萍說的,只要做好自己,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獲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創造不平凡的成就。

2020年,我們共同經歷了一段最灰心最黑暗的日子。

在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30多位媒體記者臨時成立拍攝小組,在抗疫一線拍下1000多個小時的珍貴素材,用生命記錄生命,讓鏡頭傳遞溫暖。

一年後,國內首部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正式上線。

沒有使用一句畫外音,沒有編寫一句臺詞。《武漢日夜》的編劇曹金玲相信,真實自有萬鈞之力。

鏡頭裏,有行動不便的老人、即將臨盆的孕婦、隔着窗戶遙望妻子的丈夫、見不了父親最後一面的護士、拍着拍着就沒了的病人……

每一個平凡你我都是主角。

我們是風中的一粒沙,聚沙成塔,一起築起抗疫的鋼鐵城牆。

鏡頭外,有人和我們一起活過了春天,和武漢一起迎來了“新生”。

石長江爺爺靠着孫子在錄音機錄下的那些話、唱的那些歌、背的那些詩,在喪失自主呼吸71天后,奇蹟般的醒了過來。

被搶救回來的孟憲明,也和老伴穿着紅襖,一起坐在長椅上,看秋天的江水緩緩流過。那一天的陽光特別好,兩個人依偎在一起,身旁是開得茂盛的蘆葦花。

而蘆葦花,正是生命之花。

就像曹金玲說的,《武漢日夜》是我們中國人共同記憶。這部紀錄片裏,我們能看到生命的脆弱,更能感受到人類的頑強。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我們一起活到了春天,也要把往後的每一天都過得像春天。

春天來了,萬物都開始新生,而你也是。

和秦昊、鄧亞萍、曹金玲三位一起發聲,鼓勵大家在這個春天播種一個全新自己的,是「今日頭條2021開年演講」。

作爲開春的第一場演講,今日頭條聯合湖南衛視,一起邀請到了17位來自醫學界、科技界、法律界、演藝界的行業大咖,分享他們的真知灼見,爲你加油打氣,陪你從“新”出發。

一年之計在於春。每個年歲的分量,都從不辜負伊始的春天開始。

作者 / 一隻橘

策劃 / 蘇瑪麗

視覺 / 野美

注:圖片出自今日頭條2021開年演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