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泉斬貓與對美的執念 - 《金閣寺》讀後

忙叨叨的七月。快月底了,居然沒有一本完整看完的書。

今兒抽半個下午,終於把三島的這本《金閣寺》殺了尾。

第一次看三島的書,文筆確實不錯,初看有些像朱自清,流暢,唯美,又帶些淡淡的憂傷,把一個口喫少年僧徒的心理活動描寫的細膩入微。

三島也是得了道的作家,細節描寫抓住了六根的面向,看到的,聽到的,摸到的,觸到的,聞到的,嚐到的,心裏想的,全面開花,把許多唯美的意境描寫的令人印象深刻。比如月下的金閣寺,以及月下的有爲子。

除了文筆,還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書中出現了三次的禪宗公案“南泉斬貓”,公案的大意是南泉禪師普願座下東西兩堂的僧人爭要一隻貓,正好讓他遇見,普願便對大家說:“你們說得出就能救得這隻貓,你們說不出就殺掉它。”衆僧沒有人道得,也無人敢回話,於是普願殺掉了貓。趙州和尚(普願弟子之一)從外面回來後,普願把經過說給他聽,趙州聽了,脫下鞋子放在頭上就走了出去。普願說:“剛纔若你在場,就救了貓兒。”

斬貓有的人解讀爲斬斷妄念的根源,還有的人解讀爲,爭貓的和尚本末倒置,忘了修行的根本,反倒去迷戀貓。還有的說貓是美的代表,斬貓是斬斷對美的執念,頗以爲然。

美是什麼?千百年來,先哲們沒有一個確切的無爭議的定論。從古文字上說,“美”即羊大,羊大而肥,可以飽餐一頓,即爲美。滿足了感官、慾望享受即爲美。

而且,美強調的是主體性,主觀性,同一事物,不同人的感受千差萬別,有的人以永恆爲美,有的人以短暫消逝,毀滅的剎那爲美,體驗各有不同。

更重要的是,事物本身沒有屬性、美醜的概念、定義。是人類的認知、認識賦予了事物、美或者醜的標籤,是人的心識。

換句話說,萬物歸一,事物本無二元,人類的認知將其美醜二元化了。

再說回來,貓也好,和尚也罷,還有溝口對金閣的敬仰抑或毀滅,都是對美的一種執念,是另一種形式的我執,和妄念,所以要打破。

這纔有了南泉的斬貓,還有趙州的頂履。說到鞋子,本是一物,帽子還是鞋子,只是人類認知加貼上去的標籤,你說它是鞋子,我也可以說它是帽子,戴於頭上,有何不可?

而鞋子的醜陋還是骯髒,也是人類的認知,心識動了,去除這些無用的人類的思考、概念、定義,鞋子還髒嗎?鞋子還是鞋子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