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世界(隨筆)

離上一次更新,滿打滿算兩個月了。

七月份有些微恙,騰不出太多精力。也寫過一篇小說,但是自己不太滿意,不想發出來,也就算是寫廢了。

當然,這兩個月沒寫新的小說,主要還是去外面的世界轉了轉。

這外面的世界是指簡書之外的平臺,具體點說,也就是頭條和百家。


爲什麼要出去看看?

因爲這個時代的內容生產和消費的玩法變了。想去看看主流的內容平臺如何玩。

那究竟內容生產和消費有了什麼樣的變化?

最主要的一個變化,就是內容生產者的大量湧現,相比以前紙媒時代以專業人士爲主,現如今的自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成爲生產者,不論是新聞、八卦、時評、還是小說。

這給平臺和編輯帶來了一個問題。如何從每天生產的巨量內容信息中,篩選出優質的內容,推薦給相應的內容消費者。

爲什麼需要編輯篩選?因爲面對巨量的內容信息,一是平臺無法把所有一天生產的內容都展現在巴掌大的手機屏幕上,而更重要的是,消費者沒有這個時間,也沒有這個耐心去扒拉這麼巨量的信息,從中找出自己喜歡的東西看,誰讓這是個浮躁的時代呢。

一個手機屏幕上,你展現推薦給消費者的三、五條內容,不是他感興趣的,或者是他討厭的,他立馬就會認爲這個平臺low。

所以,平臺作爲媒體的中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把優質的內容,推送給對這類內容感興趣的讀者,做好這個對接。

這裏,又引申出兩個問題,一個是如何篩選出優質內容並歸類,另一個,如何區分、辨別讀者的興趣點,進行讀者歸類,並將相關優質內容送達。

第二個問題和內容創作者關係不大,主要談談第一個問題。

傳統的紙媒是靠編輯,人工進行篩選。可在這個人人都生產內容的時代,面對巨量的內容,繼續採用這種方式,會把編輯累死。

所以,大一點的平臺都會採用AI機器人來做這件事,機器篩完一遍,真不行再上人工進行二篩,這時候編輯的工作量就會少很多。

於是,創作者的作品都會被交給AI機器人(也可以說選擇推薦算法)來進行分類、優劣價值判斷,並決定推送給誰,推給多少人,推多長時間。

有的創作者作品閱讀量少,可能會罵這個機器人傻,甚至會對自己作品的命運掌握在了一個機器手裏忿忿不平,可是,這就是現實,這就是目前的大平臺,解決創作者與消費者對接問題的現狀。

如果你能有比現在更好的解決巨量內容與巨量消費者對接的方案,你也可以嘗試創業。

話再說回來,現實就是如此,作爲內容創作者,如果想讓自己辛苦碼的字讓更多人讀,順便掙點買菜錢,那多少要了解這個玩法,適應這個玩法,才能達到目的。

當然,如果碼字主要爲了自己陶冶情操,記述日常生活,當日記來寫,那是另說。

所以,想了解內容生產和消費的新玩法,讓我起了出去看看的念頭。有的讀者可能會說,簡書不也可以嘗試嗎?

確實簡書也可以嘗試,但簡書一是比較偏向於純文學的小衆文藝平臺,二是簡書目前的推薦機制,還沒有進化到頭條或百家那樣的程度,當然,隨着簡書的發展,用戶量的增大,免不了要走頭條和百家這樣機器算法推薦的路。


出去幹了些什麼?


既然是嘗試,就是去做實驗,做了些媚俗的實驗。

說是去媚俗,其實自己也是一個俗人。再者說,毛爺爺當年幹革命,也沒有嫌棄過農民兄弟覺悟低,走得不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在簡書上創作者居多,因爲調性slogan就是“創作你的創作”。而頭條和百家內容消費者居多,可以更好地檢驗自己的作品,也可以更好地感知現在讀者到底想看什麼。

實驗主要是在頭條,從開號到現在,斷斷續續做,大概3個月,從5個粉絲幹起,漲到620。百家剛剛開始嘗試,還不到兩週。

寫些什麼?因爲是做實驗,什麼亂七八糟的都寫,就是沒寫小說。嘗試過貼了一篇簡書的小說上去,字數基本上是5000字的,一週過去了只有13個閱讀量,這說明什麼,待會再說。

當然主要的還是寫歷史人物。爲什麼寫人物,和自己的興趣也有關係。新平臺講究垂直領域,總得選一個。再一個,看看歷史人物受的苦,就覺得自己的生活不苦了,看看別人怎麼過得一輩子,還是挺有感觸。

實驗七七八八做了百十天,不好不壞。也掙了點小錢。革命尚未成功,實驗還得繼續做。

可忙活到現在,也有些感悟和心得,簡單聊幾句,萬一友友們覺得有用呢。


得到了些什麼?


覺得這部分以回答問題的方式進行會輕鬆明白些。

1.後來的新作者在大平臺還有機會嗎?

有。我可能比較幸運,第一篇圖文就有2.6萬的閱讀量,掙了60幾塊錢,當然,後面的幾篇都沒這麼好的運氣,但是,這說明大平臺沒有封死新作者的路。作品對路了,就能冒出來。

2.長文在頭條和百家有市場嗎?

不得不承認,現在是一個碎片化閱讀的時代。一般來說,長文的閱讀量都不會太高。

長文的人物稿試了三篇8000-10000字的,閱讀量都不好。當然也不排除特例。我只陳述自己的實驗結果。

在百家試了一篇5、6000字的小說,結果也不理想。

所以6000字往上的文章,風險都比較大。

3.在頭條百家上能寫些什麼?

微頭條、問答、視頻、圖文都可以寫。看你的興趣在哪裏。過了百粉都會有收益。

4.什麼樣的文章能獲得較大的收益?

其實,在新媒體平臺上玩的一套,和傳統媒體,也有點類似。關鍵就是那三點。

選題,選題決定了你這篇文章的潛在讀者羣,有多少人感興趣這個話題或題材,決定了文章的羣衆基礎。

標題,標題首先是給機器人看的,標題的好壞會影響到文章的歸類,推薦給哪類人,以及興趣人羣的點擊率。

內容,這個不用說了,寫什麼東西,內容不好,讀者不會往下看的。

這三塊把握住了,文章就能冒出來,當然還需要作者自己在實驗中體會。

5.頭條百家的行文特點是什麼?

因爲頭條百家數億的讀者羣,不僅僅是精英人士,決定了語言越通俗,越好。大白話。不需要太多修飾。

文言文更是沒戲。沒辦法,現狀就是如此。

好的,先回答這五條吧,細水長流,更多的實驗體會,以後慢慢分享。


今後呢?


首先,簡書還是一個很好的創作者平臺,不會離開。

其次,有心得隨筆,或是靜下心來寫寫小說,仍然會更新。

當然,實驗還會繼續去做。因爲感覺這個時代走到了這兒了,人人都是創作者,互聯網改變了傳統媒體的傳輸渠道,內容消費者羣的平民化,都需要讓人再思索,要寫些什麼?寫給誰看?

再者,既然入了局,還是要把遊戲的玩法好好捋一捋,熟悉了之後,再決定怎麼去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