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的燒麥:不僅僅是早點,更是一種文化

文/喬平

清早起來,一家人或三五好友相約着去街裏的燒麥館,一起喝茶聊天喫燒麥,土生土長的內蒙人,很是享受這種文化。

跟廣東人的早茶有些類似,只是喫的東西不一樣。廣東早茶品類繁多聞名,內蒙的燒麥早餐卻是以傳統經典的羊肉大蔥餡著稱。

沒有來過內蒙古的人,或者沒有深度瞭解和體驗過內蒙古飲食文化的人,只知道內蒙古是喫牛羊肉的好地方,烤全羊、烤羊腿......這樣的認識太片面了。

大多數家鄉人的一天,都是從一籠熱氣騰騰的燒麥開始的,燒麥在家鄉人心中絕對是牛肉麪之於蘭州人,熱乾麪之於武漢人,米粉之於長沙人這樣的存在,沒這頓就着磚茶喫下去的燒麥,一天都不舒服。

內蒙古的燒麥,是有歷史淵源的。據考證,呼和浩特的燒麥最晚起源於元代初期、今內蒙古呼和浩特(過去叫歸化城)一帶的商途茶館。清朝時通過晉商傳到京津等地,被稱爲“捎賣”。後來,“歸化城燒麥”成爲了京津地區吸引食客的招牌。

乾隆皇帝有句詩提到了燒麥:“捎賣餛飩列滿盤,新添掛粉好湯圓”。 這裏的“捎賣”就是現在的“燒麥”。

幾百年前,呼和浩特的燒麥就不是正餐,都是在茶店裏出售的,客人們會一邊喝茶一邊喫燒麥,聽戲聊天。所以,到現在爲止,呼和浩特的人們依然保持着“一兩燒賣半日茶的習慣”,這個半日茶,也充分體現了當地人生活節奏的緩慢。

燒麥的做法,也是非常有講究的。必須是現殺的本地羊,羊肉取八瘦二肥,手工切成0.5釐米見方的肉丁入餡。調餡時,除了普通佐料,必須要有本地現榨的胡麻油。稍麥皮直徑10釐米,包40克餡料,頂部不封口,做成石榴狀,放入小蒸籠,上氣蒸10分鐘取出,配自制蘸料上桌。

小菜和茶水是喫燒麥的標配,豆芽、爛醃菜、芥菜絲、海帶絲、五香花生米這些小菜需要自己去取,服務員會給沏一壺濃磚茶,再放過來一個大號暖水瓶的開水。

熱騰騰的燒麥端上來後,人們就開始享受這一天的生活了。小碟子裏先不放醋,嘗一口原汁原味的燒麥,羊肉不羶不膩,口感勁道,燒麥皮薄料足,湯汁濃郁,就着濃濃的磚茶,邊品邊償邊聊天......哦,原來,太陽每天都是新的,生活如此美好。

無論是哪個季節,來到內蒙古,除了要喫全國聞名的牛羊肉之外,一定要親自體驗一下燒麥文化。

叫上三五好友,一起去燒麥館裏,喫一兩燒麥,喝上幾壺磚茶,嘮上一上午的嗑,這纔是呼和浩特人的生活啊。

如果你能喫上幾次這樣的早點,也許會在以後的日子裏,都希望自己的早晨是在內蒙古醒來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