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那些“發展受阻”的孩子,父母究竟做了什麼—0728繪本《願望樹》

《願望樹》安東尼奧.桑多瓦爾,西班牙鳥類學家,也是一位作家,因此他的作品大多跟鳥類有關,比如《鳥是什麼?》《樹樁上的海鳥》《鳥巢》《什麼時候去保加利亞看鳥》等。因爲研究鳥類的緣故,他對環境的關注也超越常人,他每年參加大量的環境教育項目,比如古蹟的解讀和自然旅遊活動,而在表面的關注“鳥類”、關注“環境”的背後,他真正關注的,是人與環境、人與他人之間的“關係”。

今天這本書《願望樹》,和“鳥類”就沒有直接關係,裏面只提到了一句,小朋友請來小鳥唱歌給這棵又瘦又小的樹聽。和“環境”,有那麼一點關係,因爲這本書始終圍繞着那棵孤獨的樹。

這本書的核心,在我看來,是“關係”。

故事的開始,一株奄奄一息的小樹,一個掉隊、孤獨的男孩。他遭到了老師的警告,不許碰它,怕它會斷,但他心裏老想着它。

從第一片新葉子開始,只有小男孩關注它、呵護它,它就像被注入了神奇的力量,開枝散葉。他的行動感染了大家,在共同的關愛下,枝繁葉茂。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隱喻,小男孩之於小樹,就像父母之於孩子。

老師警告孩子們不許碰小樹,本意是好的,就像父母警告孩子不許做什麼,出發點都是“愛”。但僅有“本意”就夠了嗎,就能讓小樹,讓孩子健康成長嗎?顯然不能。

我們希望這本《願望樹》能讓孩子理解愛的真諦,淨化心靈,洗滌靈魂。但作家的目的顯然不止於此,他希望父母們首先能從中受到啓發。

之前看過一本書,叫《情感依附:爲何家會影響我的一生》,書中主要講的就是,父母早期教育方式,將影響孩子的一生。這個結論,來自作者極爲嚴謹的實驗,涉及100多組家庭,爲期長達30年的觀察,它的起點是1963年,加州大學的心理學家們招募了131位即將生育的母親。在書中,作者舉了其中7個家庭的真實案例。

書中的案例,有的長大成人後美滿幸福,而有的則令人揪心,後者更引發我的關注,那些“發展受阻”的孩子,其父母究竟具備哪些共性,這是我好奇的,爲此,我特意摘抄書中的文字總結給大家:

1.不能與孩子建立聯結;

2.不能與孩子玩耍;

3.經常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在孩子身上,有時還意識不到甚至有意否認這一點;

4.自我認知和實際行爲不一致,也就是說一套,做一套,往往還不自知;

5.把自己的需要擺在前面,孩子的需要放在後面;

6.體罰孩子。

我們把這六點放到今天這本《願望樹》中,那位嚴厲的老師也好,還是小男孩的其他同學也好,他們之於小樹,都犯了至少2-3條錯誤,比如,不能與小樹建立聯結,不能與小樹一起玩耍,這些行爲,只需把“小樹”替換成“孩子”,然後請各位父母對照清單,對號入座,看哪些行爲,你或多或少也有,這就是你可以改進的地方了。

這本《情感依附》中還有很多心理學家的建議,比如,如何解析孩子的故事、遊戲、夢、記憶,如何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內在世界,給父母們支招,推薦給大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