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的分級

我想表達的質量的分級,並不是質量分級管理策略,而且在面對不同規模的質量團隊的時候,跟蹤質量採取的策略不一樣。

  1. 作爲部門體系建設者,40-100人規模,迭代中的產品很多的情況下
  • 質量數據,質量數據分爲幾個方面,一個是prod bug,一個是prod bug逃逸率,比較分爲,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橫向是不同的時間段,自己和自己比;縱向,是同一個時間段,部門內部產品對比。比較的意義在於,形成探討和爭議的氛圍,從而激起大家的質量意識。並通過此,制定合理的質量目標。付出行動。我覺得我的團隊在此上做的並不好,質量數據放在那裏就在那裏了,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落實還是需要高層支持的
  • prod bug納入問題管理,如果想以點帶線帶面,將問題分清楚,那麼需要prod bug的5why分析法,分析到組織架構和質量體系優化層面
  • 關注成本和效率。時間和人員都是企業的資源,縮短質量反饋時間,控制人員成本,如何去做,需要全局評估
  • 注意:不可以一個指標去評價某個產品的質量,需要多個質量數據協助分析

  2.  一系列有關聯性的產品的質量負責人(10-20人)

  • 有些質量,是可以通過質量數據的綜合分析進行獲取,有些是通過質量數據察覺不到的。比如,開發人員未按照架構設計去實現產品,因爲產品需求的緊急性,在存儲數據方面,尤其在跨系統集成上,就近存儲從而避免和其他團隊的溝通;又比如前後端設計上, 業務邏輯放在前端做處理。這些是JIRA,或則bug中無法察覺的點,需要深入技術細節才能發現。這就需要質量負責人敏銳的嗅覺,產品意識,架構思維同時又能深入一線
  • 問題定位,同問題管理,一個生產事故和prod bug往往都是質量體系不完善的很好的切入點。我當前發現的質量問題,很多根本原因都是組織架構不合理導致,比如,產品人員,來自不同的部分,彼此產品有緊密關聯的情況下,大家會從自己最方便的角度考慮,而缺乏全盤的產品架構的設計;比如,同一類型的產品,技術架構分屬於不同的團隊,技術缺乏統籌此類的問題

  3. 一線測試人員

  • 測試覆蓋率
  • 有無合理的測試策略進行全部覆蓋並且能快速給出反饋
  • 能否基於真正用戶的角度去考慮,測試用戶產品。這點很多測試人員十分缺失,我們更多追求測試的花樣性,而缺乏對於產品價值的認真思考。我們有出現過爲了追求新技術的應用,影響用戶基礎功能的情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