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是什么?

写在前面:

需求分析最为核心的逻辑还是需要建立需求分析的假设,然后不断验证。在假设的有效性上可以通过优化分析框架来提升,这篇文章主要从需求的层级、需求的真伪、需求的好坏来进行分析框架的阐述。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本书简直是荼毒很深,似乎谁嘴上说需求很重要,简单的分析几个案例,聊几句什么产品满足了什么需求就可以成为一个产品经理。

“一个社交产品为什么成功,因为满足了社交需求”;“一个社交产品为什么失败,因为没有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这就是个典型的套套逻辑,但凡所有成功的产品都是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但凡失败的产品都是没有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个逻辑根本就不可能错,因为没有内容。

用户需求基本上已经是个被滥用的词,谈产品总会谈用户需求,谈产品经理也肯定会谈用户需求,但是几乎很少有人把用户需求说的很清楚。

需求是产品的灵魂

一个产品想要成功,必然要满足用户的某种需求,这个似乎已经成了不言而喻的真理。

一个产品经理去设计一款产品必然要了解用户的需求究竟是什么。需求是一个产品灵魂,设计一款产品需要分析清楚底层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单纯的抄袭是不够的。

知道需求重要不是难事,难事是搞清楚真正需求。市面上很多的产品经理做功能几乎不分析需求,说到分析需求,也基本都是用户喜欢用户体验好的东西,用户有社交的需求,这种正确的废话。

搞清楚真需求非常的复杂,并不是我们所直觉的非常简单。

需求有层级

需求可无限衍生

有了水,就需要水杯,有了水杯又需要饮水机,有了饮水机我们又会需要加热和制冷的功能;有了米饭,我们就会希望还能吃上菜,有了菜就会需要盘子,而有了盘子我们还需要有桌子,桌子有了之后,我们又希望有好的就餐环境。

人的欲望无穷无尽,也就意味着人的需求无穷无尽。产品经理总觉得一个产品成熟了,产品经理就会失业,这个明显非事实。需求有无限的衍生性,总能基于原有的需求衍生出新的需求。

本质需求在表层需求之下

如果一个人的需求是喝水,他觉得喝水需要水杯,那么水杯就成了他的需求;他手上没有水杯,就会想做一个水杯,于是他的需求就变成了需要玻璃;如果他没有玻璃,他就需要找到一家玻璃制造厂。

如果一个人告诉你他的需求是一家玻璃制造厂,千万不需要轻易的就相信了。有可能他真的只是需要喝水,也有可能他需要的是水杯去卖,当然也有可能是他真的需要的是玻璃厂。

需求有层级,表层需求很容易获取,但是隐藏在表层需求之下的本质需求确实不容易获取的,需要多往下钻几层才能获得其本质的需求。

表层的需求可能满足起来复杂而低效,本质的需求可能高效而简单,比如上面的例子只需要去买一瓶塑料瓶装水就行。

需求有真伪

需求的本质是爽

如果要用一个字还描述人的需求,我认为就是一个“爽”字。

需求本身会变迁,但是情绪却不会。在没有电视之前,电视就是需求,如果有了电视,用户就会很爽;但是有了电视一段时间之后,用户又会变得不爽,因为别人家都有了游戏机;有了游戏机之后,用户会很爽,但是也爽不了几天;用户的需求就变成了手机。

一个非常奇怪的真相就是,用户的需求永远得不到满足,因为用户的需求一旦被满足,那么那些满足的东西就不再是他们的需求了。有点像中国人说的至善的概念,永远达不到,却需要不断的追求。我们追求满足用户的需求,就是在追求一个绝对达不成的至善概念。

作为产品经理,我们其实是永远在路上,永远要去找到那个让用户“爽”的东西,东西本身却反倒是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需求真伪是相对

所谓的需求真伪,其实是相对概念,对于不能让用户“爽”的需求,都是伪需求。

而让用户“爽”本身这个事情,和用户的当前状态关联度非常大。

同样一个东西,对于A用户是个真需求,对于B用户是个伪需求。比如酒这个东西对于爱喝酒的人是真需求,对于不爱喝酒的人都是伪需求。

同样的一个东西,在今天可能是真需求,在明天可能就个伪需求。比如昨天在沙漠那么水就是真需求,今天进了城水就是伪需求了。

说清楚真需求这个事情,能够砍掉极多看起来像产品经理的产品经理,我在这点上面也有许多的欠缺。

需求有好坏

本能层和反思层

需求的本质是让人“爽”,其本质是个心理学的概念,就用心理学的概念来阐述了。

“爽”可以分为本能层的“爽”、反思层的“爽”。本能层和反思层是个心理学的概念,这里作为拿来主义直接拿过来用了。

本能层和反思层的概念有非常多的变体,比如思考快与慢这本书里面的系统一和系统二,系统一和本能层是一件事,系统二和反思层是一件事;比如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超我,自我几乎对等本能层,本我超我基本对等反思层;再比如理性感性,感性近似于本能层,反思层近似理性。

本能层的意思是不经思考的感觉,反思层则需要一定的思考得出的理性结论。

吃饭这件事,吃好吃的饭菜是个本能层的需求,店要有名气要能打卡反思层的反应。和欣赏女神是个本能层需求,但是带出去倍有面就是个反思层的需求。

好坏看产品生存状态

一个好的产品需要同时满足于本能层和反思层的事情,如果只满足本能层的需求则不容易长久,难以形成良性品牌。如果只满足于反思层的需求,则难以做到。

近几年的现金贷有很多人用,充分利用了人提前消费的本能,但是导致社会问题很多,从而被剥夺。赌博这件事也一样,满足人的赌徒心理,但是反思层需求并没有体现,从法律上就禁止。

得到这种学习产品,从反思层看是一个非常正向的事情,可惜的是违背反思层的需求,难以做大,弥补的方式是贩卖焦虑感,某种程度上也算的上希望增加本能层的东西。

类似的例子很多,一个听起来正能量的事情,就是难以做大,该产品不断挖的方向就是怎么满足本能层的东西,打折、炫耀等等等。

对于仅仅只有本能层的产品就是反过来的,要不断的增加所谓的社会价值。

比如抖音,图像视频对于人的猎奇心理抓的非常准,但是容易导致沉迷,而抖音也不断的在标榜自己的文化输出什么的。

再比如游戏容易让人沉迷,我们总是听见游戏教学,学习知识的调调,正式缺啥补啥的逻辑吧。

一个好的需求让用户本能层和反思层都爽起来。

需求分析是个技术活

对于产品经理而言,仅知道需求很重要是没有意义的,仅仅嘴上说说用户有喝水的需求,用户有社交的需求,用户有赌博的需求是不够的。否则就真的成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做需求分析,是需要讲清楚真正有价值的需求。

因为需求有层级,有真伪,有好坏,导致需求分析这个事情其实变得非常的困难。

也就导致了需求分析本身变成了一门技术活,也是验证一个产品经理是否合格的最本质原因。

不经验证的需求都只能叫做假设

用户喜欢点赞可能只是个表象需求,加了赞也解决不了孤独的问题;用户有喝水需求可能是个伪需求,会害你死的很惨;

由于需求本身的复杂性,先验确认一个需求是有价值的这事几乎不可能。如果那么容易就能找到一个有价值的需求,那么很明显,这个人很容易发财呀。

无论一个需求显示的多么有道理,在其没有被事实验证之前,它都只能是假设,只有当我们通过一定严谨的验证之后,才可以把它当做真实的需求来使用。

对于产品经理而言,需求分析并不是一类嘴炮活,是一门需要通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方法来准确获知用户真实需求的的核心技能。

技能水平有高低

需求分析要服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逻辑。但这个分析框架本身的成本是比较大的,从假设的角度我们可以无限假设,随时给出成百上千的假设很简单,需要各个验证成本太大,即使真的验证了,那也基本失去了市场时机。

好的产品经理就是需要加速这个过程,更快更好的得出用户的真需求。

好的产品经理建立的假设不是随意假设,而是基于逻辑推演、归纳总结、现有理论、行业数据分析等一定手段得出相对靠谱的假设。这样建立假设,其被验证为真的概率要比一般假设要高很多。

一个好的假设,一定是可以被驳倒,而一个好的理论(需求),一定是可以被驳倒而没有驳倒。此处不展开讲,放在最优方案部分讲。

好的产品经理做验证也不是随意验证,验证的方式要具备科学性,同时要低成本,比如MVP、A/B test等。相比一般产品经理,能更快更好的验证假设。

一个好的验证逻辑一定是可以证明需求是有意义的需求,也可以证明需求是伪需求。

写在后面:

这篇文章写得要比上篇要顺利一些,但是整体感觉自己的思维方式过于发散,容易停不下来。

脑子里面的概念过多,学习而没有消化干净的理论过多,导致了理论没有层次,每到一个点就能无限延伸。

在发散和收敛中来回纠结最后变成了这篇文章,我理解也不是坏事,还是先发散最后整体收敛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