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新解:第九章功成身退

前言:心性之状,欲满性移;物理之态,物极必反。大道之为,持中守恒;最佳状态,莫如中规。天地运行,自然而然;圣人作为,无欲无为。故,生而不争,可得天下,功成身退,方能永恒!

心性状态,欲望得到满足性情和志趣就会转移;

物理规律,事物达到极点极性就会反转。

大道作为是,坚持居中,无相无极,没有矛盾,不起冲突,从而实现永恒。

事物最佳状态是,通过约束自己使自身处在“中点”位置,达到“中和”状态。

天地运行,顺应自然大道;

圣人作为,没有欲望,不追求名誉和功德。

所以,圣人一生与世无争,而可拥有天下;大功告成自行隐退,而能使自己的盛名,永世长存!

原文: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译文: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新解:

第一句:“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万事万物都处在“两极”往返运动之中,这是自然不变的规律。

盈满之时必招致亏损,适时停止才能保全;锋芒之势不能长久,适当的避藏锋芒,势力才能长久。

所以,坚守“中道”,万事持中,这样才能达到圆满,实现永恒。

第二句:“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天道规律,福祸相依。

财富多了必然招致灾祸,富贵娇淫必然遗留祸根。

所以,只有不贪图富贵,才能从根本避免灾祸!

第三句:“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无功利之心,行无为之作,这是成就大道的方法。

没有功利之心,即无贪念之欲;做事没有目的,即能顺应自然。这样的行为,不会招惹麻烦,不会引发冲突,从而,符合自然大道的道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