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創造性的“解決問題”——0731繪本《小胡安的月亮》

《小胡安的月亮》卡門·凡佐爾Carmen Solé Vendrell,西班牙殿堂級大師,1944年生於西班牙巴塞羅那,一生獲獎無數,也是衆多國際插畫比賽的評委,《小胡安的月亮》是她的代表作,引入中國的還有《什麼讓我們快樂》《薩拉的小刷子》

她的畫風獨特,光與影的視覺感受,營造出如夢如幻的場域,講述一個擁有神祕力量的小男孩的故事。

故事情節有些離奇,但在大師的筆下,讀者會被帶入情境中,感受小男孩的內心,當月亮爲伴,他不再孤獨;狂風暴雨時,他感到害怕,爲父親擔心;當爸爸生病時,他感到無助;尋求月亮幫助時,他被賦予了力量;在潛入深海時,月亮又賦予了他勇氣,從可怕的章魚觸角中奪回了父親的“健康”。

這跌宕起伏,被作者拿捏得恰到好處,揪着讀者的心一路讀下來。

這是一個克服恐懼,用愛與勇氣戰勝困難的故事。

這個結論並沒有讓我們感到驚豔,我們可以找出很多繪本,關於愛、關於勇氣的,因爲愛產生了勇氣......那麼這本書的獨到之處究竟在哪裏?

我合上這本書時,腦海中跳出的第一個念頭是:爲什麼我們改變生活的嘗試總是失敗?而小男孩卻成功了!

請各位想一想,你最近一次想要減肥,想要改變自己,徹底改變生活,是什麼時候?是不是你哪一天醒來後,對自己的渾渾噩噩感到懊惱?是不是定好的雄心勃勃的學習計劃,最後都不了了之?

長期的腐敗、戰亂和災害,使埃塞俄比亞的廣大人民一直處於饑荒之中,時不時地國際巨星們就舉辦籌款演唱會,西方國家的大量救援物資源源不斷湧入埃塞俄比亞,而當情況有所緩解時,媒體就不再報道,人們不再關注。這幾十年來,饑荒問題從未得到真正解決。各大國際組織的數據顯示,埃塞俄比亞是全球最腐敗的國家之一,也是兒童死亡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死亡的原因僅僅是因爲喫不上一口飯,而大量的救援物資卻被高價轉手......

同樣在非洲,有公益組織在烏干達組織了一次貧困援助行動,工作人員首先開展的工作是,幫助當地農民想象和確認自己渴望的生活、自己渴望的家園。慢慢的,當地百姓開始行動起來,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一點點將自己想象中的房屋、農田、村莊、醫院變爲樂現實。

同樣的饑荒問題,埃塞俄比亞和烏干達,有着兩種截然不同的行爲模式,前者只是在“解決問題”,而後者是在“創造未來”。“解決問題”的結果就是,埃塞俄比亞的百姓仍然在絕望中苦苦掙扎,饑荒問題沒有解決;而“創造未來”的結果是,當地村民的創造力被激發,自覺自願地去建設自己的家園,解決的不只是饑荒問題。

那麼,這和我們今天的話題有什麼關係呢?

剛纔提到,爲什麼我們改變生活的嘗試總是以失敗告終,原因就在於,這是我們自己內心渴望要做的,還是別人“強加”的,或爲了“迎合”別人?

爲什麼今天故事裏的小男孩能夠有如此大的勇氣,摘下月亮,潛入深海,奪回爸爸的“健康”呢,因爲這是他的自驅力在驅動着他,給他帶來勇氣,讓他克服恐懼。就像烏干達的村民一樣,想象着美好的家園就在眼前,那麼就敢奮力拼搏一下。

這部大師作品,給我的啓發是,如何激發內心的渴望,化作自驅力,如何確定明確的目標,在目標與現實之間看到差距,並用行動去縮小差距。書中的圓臉男孩能做到,我們爲什麼還在怨天尤人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