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都能怼人,为什么孔子愿意接受“丧家犬”的称号

【诸子百家都能怼人,为什么孔子愿意接受“丧家犬”的称号】

生活在诸子百家的时代,这些诸侯王说什么都是错的,诸子们自有独特的角度,把你训得一无是处。

比如,孟子去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边欣赏天上飞的鸿雁、地上跑的麋鹿,便问孟子:“你口中所称颂的贤德君子也会喜欢我这种生活吧?”

你感觉到梁惠王的挑衅意味没有?

于是孟子便劈头盖脸地怼:“贤德的人是喜欢这种生活呀。但是,他们是在别人都过上这种生活之后,才有心情享受这些。不贤徳的人,虽然眼前就有良辰美景,也不可能真正快乐起来。他们亏心的事太多,总是担心什么时候就被夺走。”

这一次对话的内容,被范仲淹总结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诸子们太有智慧了,普通人跟他们一起,可能压力巨大。

所以,智者要让人觉得可亲近,也是一门学问。而有这种特质的,就是孔子了,所以别人可以随便说他“丧家狗”,他都乐呵呵。事见《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孔子真是一个豁达的人,他不是不爱做官,他是可做可不做,当然最好还是做,所以他才会周游天下,颠沛流离,到处找机会。

但孔子的周游世界,像是我们现在的深度自由行,可以快点走,也可以慢点走。遇到可意的地方(或人物),他就待下来,待的时间可以长,也可以短,可以做官,也可以不做官,无可无不可,咋的都行。他不会觉得自己有才,就一定要出将入相。孔子的心态好得很,他拥有的是一种演化思维的算法。

孔子这是一种“无我”的状态,并不要非留一个什么样的声名在身后,所以说“丧家犬”这样难听的话,孔子还大方地说:“说得够形象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