悶熱中的慵懶

悶熱的天氣一日復一日,隨時都好像要下雨,但又總是沒有落下來。暗自思量:許是天上的雲朵也因爲這炎熱的季節而變得懶散,遲遲不願凝聚?

風也是沒有的,樹木花草耷拉着腦袋,靜靜的收斂能量,以應對這酷熱難當的季節。唯有秋蟬不知疲倦,大聲的唱響對盛夏的熱愛。也是,它們曾在黑暗的地下蟄伏了整整八個月,在煎熬中蛻變,才終於得見天日,那份喜悅,值得用餘生傾情歌唱。這樣想着,聒噪的蟬鳴也彷彿悅耳起來了。

每年夏天總有那麼幾天熱死人不償命的日子。有時是驕陽似火的40度高溫,有時是讓人心慌氣短的桑拿天。今年屬於後者。

不知道其他人怎樣,我不開空調的時候,幾乎一直在流汗。做飯一身汗,喫飯一身汗,看書一身汗,運動更是一身汗……

都說“心靜自然涼”,我看未必。古人的時代,地球生態狀況還沒有這麼糟糕,沒有高樓大廈,沒有汽車飛機,沒有工廠油田,自然也沒有如今這樣的離譜天氣;又因爲他們沒有風扇空調,所以抵禦高溫的能力可能會更強些;再者,那時候山川秀麗,大河奔流,只需“竹杖芒鞋”,就可狂放的對着萬物說一聲“誰怕?”不像現在,在空調房的誘惑下,不到萬不得已,誰也沒有去挑戰驕陽的勇氣。

扯的有些遠了。敲這些字的時候,我在心底感嘆的是“暑假”的設立絕對是前人英明的決擇,讓孩子們有一個可以休養生息的緩衝地帶,尤其在競爭激烈學習壓力山大的今天,意義尤爲重要。“文武之道,貴在張弛有度”,稍稍緩慢的節奏不是懈怠,而是積蓄與沉澱。

小孩兒寫作業,我呢?託“暑假”的福,也有一些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今天因爲這悶熱的天氣,我任性的選擇了“想不幹啥就不幹啥”,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是:慵懶。

說到慵懶,腦海裏最先浮現的是一隻貓的形象。胖胖的,懶懶的窩在沙發上,曬着太陽打着盹兒,喉嚨裏咕嚕嚕的“念着經”。舒服的讓人羨慕。

百度百科上“慵懶”的意思是睏倦;懶惰;懶散;懶洋洋的樣子。出自白居易 《池上早春即事招夢得》:

老更驚年改,閒先覺日長。

晴薰榆莢黑,春染柳梢黃。

雲破山呈色,冰融水放光。

低平穩船舫,輕暖好衣裳。

白角三升榼,紅茵六尺牀。

偶遊難得伴,獨醉不成狂。

我有心中樂,君無外事忙。

經過莫慵懶,相去兩三坊。

慵懶是心理上的懶散,是惰性使然,慵懶雖然是誘發空虛的條件,是不思追求、無所事事或不願事事的溫牀,但慵懶未必一定導致空虛,因爲慵懶的人心理上也可能很“充實”——喜歡懶散生活、滿足懶散現狀,儘管這種“充實”是消極的,對常人來講是難以理解的,但慵懶的人並不會感到心理空虛。

慵懶的本質其是一種“不在乎”,一種對什麼都可以拿得起放得下,不汲汲於富貴,也不慼慼於貧賤的生活心態。讓別人爲了名利而熙熙攘攘,我們自是信步慢行,悠哉遊哉。

經常勤奮,偶爾慵懶。

這也算是積極生活本來的面目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