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定橋

出發:6點出發,1點到達,雅安11點用餐

                                                                                                                                                              瀘定橋:原路返回

      關於瀘定鐵索橋,大家都會想到毛主席所寫的《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滂沱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瀘定橋又稱爲鐵索橋,是中國古代橋樑建築的傑作。瀘定橋位於中國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康熙44年建成,“瀘定橋”三個打字也是康熙親筆書.寫,立於橋頭。

瀘定橋建築風貌獨特,在國內獨有,公元1705年,康熙皇帝爲了國家統一,解決漢區通往藏區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橋樑,經過一年的修建,大橋於1706年建成,





康熙皇帝取“瀘水”(即大渡河舊稱“沫水”,康熙錯以爲“瀘水”)、“平定”(平定西藏準噶爾之亂)之意,御筆親書“瀘定橋”三個大字,並立御碑於橋頭,碑文正文爲“瀘定橋”,

而橫批爲“一統河山”。從此瀘定橋便成爲連接藏漢交通的紐帶,瀘定縣也因此而得名。




相傳康熙帝統一中國後,大家知道在遙遠的古代,也就是300年前藏族和漢族的物資交流,在這裏交流非常困難。全靠渡船和滑索轉渡,但這樣的渡河速度就很慢,大渡河經常兩岸經常貨物堆積如山,很多鮮活的食品因爲不能及時過河而腐爛,

而尤其是平凡的軍隊調動在這裏更是成爲了阻礙。爲了加強川藏地區的文化經濟交流而御批修建此橋,並在橋頭立御牌。瀘定橋兩岸的橋頭古堡爲漢族木結構古建築,爲中國獨有。該橋始建於清康熙44年(1705年),建成於康熙45年(1706年) 。

康熙御筆題寫"瀘定橋",並立御碑於橋頭,橋長103米,寬3米,13根鐵鏈固定在兩岸橋臺落井裏,9根作底鏈,4根分兩側作扶手,共有12164個鐵環相扣,全橋鐵件重40餘噸。



    兩岸橋頭堡爲木結構古建築,風貌獨特系國內獨有。自清以來,此橋爲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軍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經這裏,以22位勇土爲先導的突擊隊,冒着敵人的槍林彈雨,鐵索橋上匍匐前進,一舉消滅橋頭守衛。紅軍遂過大渡河。瀘定橋自此聞名中外。

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途中“飛奪瀘定橋”,使之成爲中國共產黨重要的歷史紀念地。

1961年,瀘定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爲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左右兩邊各2根,是橋欄,底下並排9根,鋪上木板,就是橋面。每根鐵鏈由862至997個熟鐵手工打造的鐵環相扣,總重量達21噸。

底鏈上鋪滿木板,扶手與底鏈之間用小鐵鏈相連接,這樣就13根鏈爲一個整體。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在的瀘定橋經過多次修復,牢固得多,雖然走在.上面依然因爲是吊橋的原因,會左右晃動,但是隻要快步前進,保持平衡不慌不亂,也是很好通過的,只是有些人會覺得很難,這個真的因人而異。

  於是我去飛奔了一次。去這個名字並沒有不敬的意思,只因爲我走的是現在已經修好的瀘定橋。晚上再次路過的時候發現其實沒有關門,也沒有收門票,於是又去飛奔了一次。

  從成都開車過去大概270多公里,要走5個多小時,我們一早8:30出發的,下午2點多才到。一路沿着大渡河前行,水勢湍急,河流一直在山腳下。拐到瀘定縣城,水勢突然躍升,兩岸的距離也變得狹窄起來。

沒走多遠,縣城的道路便擁堵起來。縣城不大,依山而建,山勢筆直,壓迫感很重。縣城的建築已經有了藏族的風格,街道房屋都很有特色,站在河邊一-眼就望見--座鐵索橋橫快河岸。其實瀘定橋景區是個公園,河岸的景色很不錯。上鐵索橋需要買票,10一張,不是很貴,很值得.上去走一趟。橋面只是簡單的鋪了幾條模板,橋下水勢浩大,聲音濤濤。剛開始上去還覺得走起來很從容,越到橋心橋體抖動的越厲害,再看看腳下的江水整個人就暈了!我硬着頭皮走過去差點回不來!很驚險很刺激!建議有恐高、心臟病的朋友千萬不要.上去,這個比過山車嚇人多了!



[閱讀訓練]飛奪瀘定橋

本文來自作文週刊社。

①天黑了,離瀘定橋還有一百一十里。天黑得很可怕,大雨又突然傾盆下來,大家決定不喫飯,繼續前進。左路第二師的先頭團(紅四團)以三個步兵營輕裝疾進。

天是這樣黑,伸手不見掌,雨又不斷地下,路滑泥濘,大家不斷跌跤。走不多遠,對面河的敵人點起了火把,他們想趕在我們前面到達瀘定橋。

情況緊迫,我們也立即點火,並告訴各連隊,如果敵人隔江相問,就答覆是剛被我們消滅的某師某團某營的。


這樣走了二三十里路,雨更大了,對岸的那條火龍忽然滅了,大概是“雙槍兵”不走了。利用這機會,我們更加速前進。指導員全身溼透,三五步一跌。由於疲勞已極,還有人站着打瞌睡的,除些跌下河去

。於是乾脆解下了綁腿,一條一條地接起來,前後拉着走。

②這樣,經過整夜的急行軍,天亮時我們終於趕到了瀘定橋,並佔領了西橋頭及西岸一帶的房屋。這真是一座鐵索橋,共十三根用飯碗般粗的鐵環一個套一個連成的長長的鐵索:九根構成橋面,每根距離約一尺,兩邊各兩根,形成扶手欄杆。

河有數十丈寬,流水像瀑布一樣從山峽中傾瀉而來,衝擊着參差聳立的許多怪石,激起一丈多高的白浪,響聲震耳。



③橋面.上的木板已經被敵人弄走了,只剩下一些光光的鐵索。我們一面蒐集木板,一面組織一個營的火力,封鎖河東岸敵人可能增援的道路。下午四點,一切準備工作完成。

衝鋒號響了,機關槍、追擊炮聲、口號聲震動山谷。二連的二十二個英雄冒着稠密的彈雨,一手扶着鐵欄,踏着鐵索,飛一般衝了過去。剛到對岸的橋頭,敵人慌忙放起火來,把橋頭的亭子燒着了,火焰直往外冒,攔住去路。

這時英雄慢在激昂的口號聲中,不顧一切衝進火焰中去,衣服、帽子、眉毛、頭髮都燒着了,還是猛衝,一直衝進城內大街上,同敵人進行巷戰。

      敵人集中兵力,企圖反攻,但我第三連及後續部隊趕過來了,經過兩個小時的激戰,把兩團敵人消滅了大半,其餘的逃散了。黃昏時分,我們全部控制了瀘定城。

④下半夜,劉伯承總參謀長與一軍團聶榮臻政委從右路來到瀘定橋,點着馬燈,從橋東走到橋西,他們注視着每根鐵索,扶住欄杆,俯視下怒吼的急流,仰觀四周壁立的高山。


劉伯承感慨地說:“瀘定橋! 瀘定橋!你真是多麼險要的地方呀!現在我們過來了!我們勝利了!”(選自《長征回憶錄》第

路線:到達停車場

停車場有衛生間。

下車之後往前面走左邊,然後一直往前走!

50米到達售票處,然後價格10塊錢一個人

買票,入口就在旁邊,導遊人員需要把身份證交給他激活。

檢票進站

往前面走


注意財務不要掉下去。

走到這裏前面就是瀘定縣城,不要出去,往回頭路走。

原路返回到停車場,大約遊玩時間一個小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