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邊界力


曾經有一個媽媽她找到我,非常傷心的跟我說,她說有一次看到孩子在和別的小朋友玩,然後別的小朋友很隨意的就能夠去推她的孩子,打他的孩子,甚至用身體猛地撞她的孩子,一羣孩子在那玩,他自己的孩子就處在這樣一個狀態。

這個媽媽說,其實她也能夠理解孩子們之間這樣玩耍,身體會有這樣的碰撞。但是她看着最難受的不是因爲別的孩子欺負自家的孩子,而是孩子被欺負了,他自己一點反抗情緒也沒有,就是好像別的孩子來碰他,打他撞他這個孩子都是無所謂的,他會任由這種情況發生。這種情況讓這位媽媽非常難過,她問我:“孩子爲什麼被人打,自己卻一點點覺察都沒有?”

後來我告訴她,孩子之所以這樣,是因爲缺乏邊界力。

那什麼是邊界力?

邊界力是什麼:簡單說,就是區分自己和他人的界限。你是你,我是我,哪些是我要做的,要承擔的事情,哪是你要做的,要承擔的事情。它包括我們最 的身體邊界——我們的身體邊界——我們的身體、皮膚,還包括人際間的邊界,比如,情緒,態度信念。

那對孩子來講,有沒有邊界感,會表現在哪些不 同的方面呢?我們怎樣能看出來呢?

我們說,有良好邊界力的孩子,當別人觸碰他身體或者拿走他物品的時候,會大聲的表示“不可以”,他去公共場合也不會隨意大喊大叫,因爲他分得清楚外面的規則和家裏是不一樣的。

而沒有邊界力的孩子呢,他在學校可能總是被欺負,或者總欺負別人的孩子,他不知道怎樣才能與人能建立正常友好的關係,要不就過度的被侵犯邊界,要麼就是侵犯別人的邊界。

這樣他是很難和人相處的。

邊界力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如果我們看見了並且順應他,就能促進他的發展。但大多數人都忽視了,還無意識抑制了他們的生長。

那平時家長們都是怎麼無意識破壞孩子邊界力的?

當我們爲人父母的時候,我們會盡量地尊重孩子,把他們看作平等的個體。

但對於邊界力,我們不知道的事情還有很多。

現在我們先來對照以下這些動作:

1、孩子打翻水杯,立馬責備 「怎麼這麼調皮,能不能乖一點」

2、孩子摔跤了喊疼,立馬安撫說: 疼不疼,很快就好了」

3、碰到孩子亂髮脾氣,要麼嚴厲制止,要麼說,「你再這樣媽媽也生氣了」

4、孩子不願意把玩具分享給朋友,會說「這樣不對哦,你要學會分享」

5、經常說「你真是個聽話的小寶寶」, 「你再這樣,老師會不喜歡你哦」

如果我們的家長朋友平時做了這些舉動,其實正在毫無意識地壓制了孩子邊界力的生長。

比如:你再這樣媽媽也生氣了,其實是侵犯了孩子的情緒邊界。

你在用自己的情緒威脅孩子。孩子不願分享,你對她說這樣不對哦,你要學會分享,其實是在侵犯孩子的物質邊界,你在強迫孩子分享他自己的東西。

有邊界力的孩子,不惡意評價別人,也不被別人的評價影響,把自己和別人的情緒或責任分得很清。

而動不動就情緒激動,或是敏感自卑的孩子,都是因爲精神和情感的邊界與他人混在一起。許多重大危險和傷害,都是各種邊界同時被侵犯的結合。有人在學校遭受霸凌,被侵犯了身體,不敢反抗不敢告訴父母,甚至認爲是自己的錯。

那如果孩子的邊界力還沒發展起來,或者被破壞了,怎麼辦呢?

我們是可以通過一些親子間的遊戲互動,建立起孩子的邊界力的。

(未完待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