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獨一無二的”是對“自我認知”最大的誤解——0810繪本《另類》

《另類》,兩位重量級的作家和插畫家的聯袂之作。

英國童書作家凱瑟琳·卡夫Kathryn Cave,生於1948年,是首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兒童文學獎的作家,她的女兒也是企鵝出版社的編輯,她引進中國的作品很少,可能這是唯一的一部。

英國插畫師克里斯·裏德爾Chris Ridd,生於1962年,他是《觀察家報》的政治漫畫家,偶爾畫一畫童書插畫,但他極具童書創作天賦,拿了兩次凱特·格林威大獎和無數次提名獎,在2015年,童書創作這個“副業”給他帶來了“英國桂冠童書作家”的榮譽。

他的代表作是《胡椒罐大樓的小偵探》系列,特立獨行的小偵探歐杜琳和好朋友芒羅先生一起破解疑案、發掘才能、追尋友情,是一個適合5歲以上和小學低齡段孩子的偵探小說,適合暑假期間讀,一定讓他們欲罷不能,覺得書比電視要精彩,文字和插畫裏透着濃濃的英國味兒,幽默有範兒,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橋樑書兼漫畫書。

今天這個故事,“另類”這個書名已經透露了主題,它也是故事主角的名字。故事一開篇就交代了人物背景:

        多風的小山上,住着一個“另類”,孤零零的,沒有朋友。

這個“另類”努力融入當地社羣,希望和動物朋友們一起排排坐、並肩走、一塊兒玩,可大家根本不待見他:“對不起,你和我們不一樣。你是一個‘另類’,不屬於這兒。”於是,他努力讓自己看起來和其他人一樣,像他們一樣玩耍,像他們一樣畫畫,甚至像他們一樣用紙袋裝午餐。結果當然是徒勞的,他還是和別人不一樣——不一樣的說話方式、不一樣的看東西角度……顯得那麼地格格不入。

後來他遇到了另一個奇怪的傢伙,他們成了朋友,一起畫畫、一起玩耍,在成爲朋友的過程中,作者費了不少筆墨刻畫其中的細節,他們不是一見面就馬上成爲朋友的,那種厭煩他人神神叨叨時的距離感,那種體驗到別人冷落自己,現在輪到自己冷落別人的複雜情緒,那種猶豫不決的心理轉變,刻畫得細膩感人。

我們理所當然地把這本書解讀爲“自我認同”,它告訴孩子,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只有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缺點和長處,瞭解自己的情緒感受,才能對這些行爲自律自控。只有認同自己,纔會去接納與他人不同的自己,也就能接納與自己不同的別人。

這樣的理解對嗎?恐怕只對了一半!

這本書表面是在講“自我認同”,其實作者的真正主旨是“寬容”

動物社羣口口聲聲說:“你和我們不一樣,你不屬於這兒”。但在畫面裏,我們並沒有看到他們和“另類”長得有多麼不一樣,但很快我們就發現,“另類”的行爲舉止和大家確實有些不一樣,而且“另類”明顯是在模仿大家,討好大家。

動物社羣並不寬容,他們用不同的行爲舉止來區分你我,就像在英國這樣一個移民社會里,人們用種族和宗教來區分你我。

區分的結果就是人們像一捆一捆的柴禾一樣,界限分明,團體內的人享有共同的權利和義務,團體外的人與此無關。這種人與人關係的格局,費孝通先生稱之爲“團體格局”

中國社會呢,恰恰相反,人人要爭取融入團體,並依照關係遠近分出親疏,就像一顆扔到湖水中的石子激起的漣漪,以石子爲中心,一層層往外推,人與人的關係也越來越弱,費孝通先生稱之爲“差序格局”。在這個以血緣和地緣爲中心的格局裏,人與人的界限模糊,因此也就有了內涵模糊的“仁”,和界限模糊的“天下”。因此,也就有了三姑六姨都可以來關心一下你的婚事,身處異地時老鄉見老鄉的淚汪汪,國人在國外的不雅行爲傳回國內,會激起公憤,他們都和你“有關”,其實跟你沒有半毛錢關係。

”團體格局“”差序格局“是不同文化下的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不同格局,身處其中,我們沒有太多選擇,都是身不由己。

從身處英國的作者的角度來看,他的初心,是想傳達,在”團體格局“中應該有的一種“寬容”理念:非我族類,不見得“其心必誅”。寬容地對待他人,也就能寬容地對待自己,不會一味迎合他人,從而失去自我。

”寬容“的理念是普世的,哪怕對於身處”差序格局“的我們,從內涵模糊的“仁”,轉到具象可見的”尊重與寬容“,才能讓我們更好的認識自我,認識他人——這是一切幸福的根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