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独一无二的”是对“自我认知”最大的误解——0810绘本《另类》

《另类》,两位重量级的作家和插画家的联袂之作。

英国童书作家凯瑟琳·卡夫Kathryn Cave,生于1948年,是首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儿童文学奖的作家,她的女儿也是企鹅出版社的编辑,她引进中国的作品很少,可能这是唯一的一部。

英国插画师克里斯·里德尔Chris Ridd,生于1962年,他是《观察家报》的政治漫画家,偶尔画一画童书插画,但他极具童书创作天赋,拿了两次凯特·格林威大奖和无数次提名奖,在2015年,童书创作这个“副业”给他带来了“英国桂冠童书作家”的荣誉。

他的代表作是《胡椒罐大楼的小侦探》系列,特立独行的小侦探欧杜琳和好朋友芒罗先生一起破解疑案、发掘才能、追寻友情,是一个适合5岁以上和小学低龄段孩子的侦探小说,适合暑假期间读,一定让他们欲罢不能,觉得书比电视要精彩,文字和插画里透着浓浓的英国味儿,幽默有范儿,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桥梁书兼漫画书。

今天这个故事,“另类”这个书名已经透露了主题,它也是故事主角的名字。故事一开篇就交代了人物背景:

        多风的小山上,住着一个“另类”,孤零零的,没有朋友。

这个“另类”努力融入当地社群,希望和动物朋友们一起排排坐、并肩走、一块儿玩,可大家根本不待见他:“对不起,你和我们不一样。你是一个‘另类’,不属于这儿。”于是,他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和其他人一样,像他们一样玩耍,像他们一样画画,甚至像他们一样用纸袋装午餐。结果当然是徒劳的,他还是和别人不一样——不一样的说话方式、不一样的看东西角度……显得那么地格格不入。

后来他遇到了另一个奇怪的家伙,他们成了朋友,一起画画、一起玩耍,在成为朋友的过程中,作者费了不少笔墨刻画其中的细节,他们不是一见面就马上成为朋友的,那种厌烦他人神神叨叨时的距离感,那种体验到别人冷落自己,现在轮到自己冷落别人的复杂情绪,那种犹豫不决的心理转变,刻画得细腻感人。

我们理所当然地把这本书解读为“自我认同”,它告诉孩子,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缺点和长处,了解自己的情绪感受,才能对这些行为自律自控。只有认同自己,才会去接纳与他人不同的自己,也就能接纳与自己不同的别人。

这样的理解对吗?恐怕只对了一半!

这本书表面是在讲“自我认同”,其实作者的真正主旨是“宽容”

动物社群口口声声说:“你和我们不一样,你不属于这儿”。但在画面里,我们并没有看到他们和“另类”长得有多么不一样,但很快我们就发现,“另类”的行为举止和大家确实有些不一样,而且“另类”明显是在模仿大家,讨好大家。

动物社群并不宽容,他们用不同的行为举止来区分你我,就像在英国这样一个移民社会里,人们用种族和宗教来区分你我。

区分的结果就是人们像一捆一捆的柴禾一样,界限分明,团体内的人享有共同的权利和义务,团体外的人与此无关。这种人与人关系的格局,费孝通先生称之为“团体格局”

中国社会呢,恰恰相反,人人要争取融入团体,并依照关系远近分出亲疏,就像一颗扔到湖水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以石子为中心,一层层往外推,人与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弱,费孝通先生称之为“差序格局”。在这个以血缘和地缘为中心的格局里,人与人的界限模糊,因此也就有了内涵模糊的“仁”,和界限模糊的“天下”。因此,也就有了三姑六姨都可以来关心一下你的婚事,身处异地时老乡见老乡的泪汪汪,国人在国外的不雅行为传回国内,会激起公愤,他们都和你“有关”,其实跟你没有半毛钱关系。

”团体格局“”差序格局“是不同文化下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同格局,身处其中,我们没有太多选择,都是身不由己。

从身处英国的作者的角度来看,他的初心,是想传达,在”团体格局“中应该有的一种“宽容”理念:非我族类,不见得“其心必诛”。宽容地对待他人,也就能宽容地对待自己,不会一味迎合他人,从而失去自我。

”宽容“的理念是普世的,哪怕对于身处”差序格局“的我们,从内涵模糊的“仁”,转到具象可见的”尊重与宽容“,才能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这是一切幸福的根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