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珠寶》:真珠寶與假愛情互爲魔鏡,真假都逃不過人性

他僅僅責備她兩個缺點:愛看戲和愛假的珠寶。——莫泊桑《珠寶》

19世紀後期的法國,社會風氣自私貪婪。人們在金錢物慾裏沉淪,又虛僞地不願意承認。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中,莫泊桑這位偉大的“短篇小說巨匠”,創作出了《珠寶》和《項鍊》這樣的經典小說。

無論是《珠寶》還是《項鍊》,主線都是以一種裝飾品爲線索,牽扯出主人公在真假世界裏穿行的故事,在文學者的筆下,它們的諷刺意味是如此強烈,帶給人們的思考是這般深刻。

相較之下,《珠寶》的諷刺意味更加濃烈一些,它沒有像項鍊一樣結局戛然而止,而是讓郎丹先生在發現妻子的祕密後變得自我麻痹,在虛榮的世界裏一再沉淪。

《珠寶》是《項鍊》的姐妹篇,主要講述了內政部的主任科員郎丹先生和太太夫妻恩愛、琴瑟和諧地生活在一起,六年後,郎丹太太因爲受了凍,身患肺炎去世了。她生平有兩大愛好:看戲和看假的珠寶。在她死後,郎丹先生因爲不善理財,生活捉襟見肘。於是他試圖變賣妻子的假珠寶維持生計,卻意外發現它們都是真的。

《珠寶》這篇小說篇幅很短,但它帶給每一位讀者的內心震撼,頗有“四兩撥千斤”之勢,令人在真真假假的物慾世界眼花繚亂的同時,也認識到郎丹先生和郎丹太太這對夫妻道德淪喪的背後,不滅的虛榮纔是始作俑者。

01將“真珠寶”說成“假珠寶”,意味着“真愛情”變成“假愛情”

《紅樓夢》的開篇有一句很經典的詩,叫作“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這句詩的前半句用來形容《珠寶》裏的郎丹太太,確實頗爲貼切。

莫泊桑形容郎丹太太是“具有一種安琪兒式”的純潔風韻、像是一位賢妻良母的典範。”

於是讀者和郎丹先生,都被她溫和純潔的假象所欺騙,認爲她是真的和郎丹先生相敬如賓,舉案齊眉。然而當往事的面紗被揭開,我們才知道假珠寶背後是真虛榮,假恩愛。

郎丹太太最初給任何人的印象,都是一個持家有方的賢妻良母,她對待丈夫細心、貼心,將生活打理得幸福而井井有條。雖然丈夫很不喜歡她“愛看戲和愛假珠寶”,但是還是順從了她。

所有的問題也出在她的這兩大興趣愛好上,因爲看戲,她有了裝飾的需要。於是她開始精心裝扮自己,一身“假”的珠光寶氣。

她對郎丹先生說:

“親愛的,一個人在沒有方法爲自己購買種種真的珠寶的時候,那麼只能靠着自己的美貌和媚態來做裝飾了,這是舉世無雙的珍品。”

“你讓我怎樣?我愛的是這個。這是我的毛病。我明明知道你有理由,不過人是改變不了本性的,我當然更愛真的珠寶,我!”

可憐的郎丹先生,當時並沒有讀懂郎丹太太這兩句話的意思,他還認爲她是風趣。

郎丹太太的死,不是偶然,更像是必然。

她去世後,郎丹先生的生活陷入窘境,當他去變賣那個他所謂的“假項圈”時,一切真相浮出水面。郎丹太太所有的珠寶都是真的,但只有一樣東西變成了假的,那就是她對郎丹先生的感情。

郎丹太太自己固然是買不起真珠寶的,雖然莫泊桑沒有明說,但是一切真相不言而喻。

在金錢面前,原來愛情如此不堪一擊,所有恩愛的過去,此刻都是鏡花水月,到頭來都是一場空。

02虛榮最大的悲哀,是踩着虛榮的基石,繼續虛榮

郎丹先生這個人,如果只讀這篇小說的一半,我們固然是會同情他的。然而當結局落下帷幕,所有的同情,都會變成鄙夷。

其實郎丹先生自己也是個虛榮之人,只是莫泊桑爲了突出結局的反差,一開始並沒有給他過濃的虛榮底色。

郎丹先生求娶郎丹太太,並非全是出於本能的喜歡,也有虛榮的成分,因爲這個女人安靜而溫和,純潔而賢良。人們都誇讚她“將來娶她的那一個真有福氣,我們找不出更好的了。”

有時候人的虛榮,就是建立在擁有美好的事物或者人身上的。

郎丹先生最大的悲哀,不是因爲他虛榮,而是他被虛榮愚弄以後,居然踩着另一個人的虛榮,變得更加虛榮。而且,他不是自甘墮落,而是甘於沉淪。

在珠寶店驗證了珠寶是真的以後,他有過失意和難過。但是在金錢面前,這些通通都消失了。

當他試圖把所有珠寶變賣時,連店員都在笑他。

當他真的把所有珠寶變成196000法郎時,掌櫃正經裏帶着嘲笑意味地說:“這是由一個把全部積蓄都擱在珠寶上面的人遺留下來的。”

郎丹先生反而不無羞恥地鄭重說:“這是存錢的一個方法,正和其他的方法一樣。”

從這裏開始,郎丹先生的虛榮開始升級,他已經學會開始自我麻痹,把妻子的情人給的饋贈物當作理所當然繼承來的遺產。

之後,郎丹先生就像一個入了戲的演員,在虛榮的舞臺上愈演興致愈濃,到處向人宣揚自己繼承了大筆遺產,脫口而出的數字也從“20萬到30萬再到40萬”。似乎虛榮的舞臺不散場,郎丹先生就要一直演下去。

人有時就是這樣,骨子裏越缺什麼,就越想炫耀什麼。只是郎丹先生不知道的是,他缺的東西,早已隨着逝去的妻子入了土,再多的金錢,都無法彌補。

03結語

莫泊桑的這篇小說《珠寶》,給人的啓迪當然是深刻的。

我們該守住怎樣的道德底線,又該在虛榮的人性面前,如何守住自己?這些都是這篇小說帶給我們的思考。

誠然,這個故事的引發者郎丹太太,因爲虛榮背叛了丈夫的感情,是該受到人們的譴責。

然而,像郎丹先生一樣,踩着犧牲尊嚴換來的金錢階梯,以爲自己完成了窮人到富人的階層躍遷,卻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毫無安全感可言。這樣的生活,真的就有意義嗎?

或許這個故事就是要告訴我們,“天上沒有掉餡餅”的好事,那些依靠走捷徑得來的安逸和幸福,也許就是一個假象,背後犧牲了什麼,犧牲者自己知道。我們固然可以編造一個美麗的謊言欺騙別人,但我們,又該怎麼去欺騙自己呢。

作者介紹:愛喫土豆的佩奇,人生有三愛,讀書寫作看電影。願我的文字,可以溫暖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