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雲報道:四年磨一劍,航天智雲到底是朵什麼雲?

科技雲報道原創。

在傳統產業上雲成爲常態的當下,中國主流的雲計算公司已經在企業級市場“厲兵秣馬”。然而,隨着新基建政策和國產化趨勢的推進,一支略顯神祕的IT基礎設施“國家隊”正在悄然登場,向着雲計算市場的頭部陣營大步挺進。

 

這家網絡信息領域的“新貴”,正是航天科工網絡信息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網信”)。據悉,航天網信籌備於2017年,正式註冊成立於2019年,隸屬於中國航天科工防禦技術研究院,負責爲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總體設計網絡信息產業板塊,致力於爲集團業務提供數字化新底盤。

 

對於外界而言,軍工企業因承載着國家安全使命,天然具有一絲神祕色彩。那麼,經過四年的發展,航天網信如今走到了什麼階段,又取得了哪些成績呢?

 

在2020年全球雲計算大會上,科技雲報道專訪航天網信董事長王寧,針對航天網信的發展規劃、重點產品、生態構建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揭開了這支“國家隊”的面紗。

 

圖:航天網信董事長王寧

 

航天智雲:“軍工品質”的雲數智一體化平臺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其產業遍佈防務、醫療、製造、政務等多個領域。近年來,在數字化洶湧的浪潮下,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同樣面臨着大規模數字化轉型和升級的挑戰。如何利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興技術支撐各個業務版塊,成爲中國航天科工集團進行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關鍵點。

 

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爲集團內部數字化轉型的技術“急先鋒”,主攻IT基礎設施建設的航天網信誕生了。

 

在王寧看來,航天網信有其自身的使命:一是解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內部的數字化轉型問題;二是在集團內部“先行先試”後,將經過驗證的數字化能力輸出給廣大的政企用戶。

 

最終目標是爲政府、企業、軍隊提供具有航天特色、安全可靠、品質卓越的信息技術服務,在產業治理、信息治理、國家治理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發揮主力軍作用。

 

2016年,尚處在萌芽期的航天網信,開始瞄向下一代互聯網技術,集中攻克IT基礎設施的核心技術,並率先提出了“五層兩域”全新技術架構。在此架構上,航天網信構建出了其核心產品“航天智雲”的雛形。

 

所謂“五層兩域”,其中“五層”是數據解析層、人工智能和專家系統層、網間網平臺層、應用平臺層、APP及終端應用層,“兩域”則是指信息安全域和數據採集域的能力。

 

整個體系架構採用智能、協同、雲化技術,爲上層行業雲平臺和產業雲平臺提供從數據採集、治理、智能分析、數據析取、業務構建的全流程支撐,並以雲化、服務化形式輸出能力,促進上層平臺快速形成面向用戶的業務能力。

 

 

據王寧介紹,相較於主流雲計算平臺更關注資源層面,航天智雲整體架構的關注點在於數據。無論IT基礎設施的底層架構如何複雜,雲平臺最終要解決的是跨域、跨網的標準化和融合化,以服務的形式來支撐上層應用,因此數據纔是整個“航天智雲”架構中的核心。

 

在最初的建設中,“航天智雲”着重解決的是跨網跨域下不同的資源互通的問題。當雲資源實現互通後,“航天智雲”開始對混合資源進行管控,對跨網跨域的數據進行沉澱,這就進一步產生了標準化的數據交換共享的支撐體系。之後,圍繞數據全生命週期的全棧式數據管理體系也誕生了,包括:數據的治理、溯源、安全管控等工具和平臺,並最終形成了對上層業務系統高效響應和快速支撐的能力。

 

在王寧看來,數據存儲、流動、共享的全鏈條要清晰、可治理,且每一層的數據都要分離以保證數據安全,最終呈現給用戶的是隨時可調用的服務和應用,這纔是“航天智雲”的核心理念。

 

總體而言,“航天智雲”是一個具備“軍工品質”的雲數智一體化的平臺,能夠從網絡互通、數據共享、業務協同三個方面提供高效的、徹底的解決方案,從而形成完整的業務支撐鏈和數據價值鏈。

 

 

四年磨一劍:做中國政企自己的數字化“底盤”

 

對於企業而言,打造核心產品就像是一個磨劍的過程,之後是鋒芒畢露還是折戟沉沙,都取決於這些年的戰略選擇和執行力。經過四年多的發展,航天網信如今已成爲領先的平臺級雲服務商,其核心產品“航天智雲”也升級到2.0版本,成爲一套本質安全的可控網絡信息基礎設施。

 

據悉,“航天智雲2.0”是在原有基礎平臺上進行了整體升級,並開展了大範圍的國產化適配工作,重點開發了具有航天特色的新一代智能算法,形成了四款成熟的智能協同雲“中臺”產品。其目標在於,通過強大的流水線式中臺產品,爲上層應用提供數據和智能服務支撐。

 

其中,“數據中臺”用於全方位輸出數據採集治理分析能力,“業務中臺”用於業務可視化敏捷開發能力,“管理中臺”提供應用部署運維高可用支撐能力,“安全中臺”提供安全保障和隱私保護等能力。

 

 

升級後的“航天智雲”平臺,從底層架構向上層應用不斷加強建設,整體更清晰地呈現雲數智一體化、立體跨域協同、數據安全等特點。

 

同時,基於“航天智雲”的平臺能力,航天網信還開展了“一企業一平臺”的數字化轉型示範應用,面向數字政府、網絡信息、智慧政法、智慧企業、智能製造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應用解決方案。

 

例如,針對當前政務領域存在的數據孤島、信息系統“煙囪”導致的辦事流程繁瑣、人民羣衆辦事難等現狀,“航天智雲”平臺提供強大的海量數據匯聚、交換、分析等功能,實現跨系統、跨部門、跨層級、跨地區的數據共享和開放,助力省、市、縣各級政府建設資源目錄平臺、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支撐實現“政務數據共享開放”、“一號一窗一網”、“最多跑一次”等新型智慧政務應用系統。同時,還提供豐富的人工智能分析引擎,讓政府管理的數據產生更大的價值和更廣泛的應用。

 

 

在金融領域,某國資監管機構爲落實國資國企在線監管工作,基於“航天智雲”平臺構建了內控在線監管平臺。通過對多級填報工具、ETL數據採集工具、可視化BI工具等的應用,快速搭建內控在線監管平臺,快速實現國資監管多維度分析及可視化展示,爲創新監管方式、追責等,提供量化的、有效的、數據支撐。

 

在企業領域,某大型央企集團爲進一步支撐集團公司新業態體系建設,強化數據資產管理,通過“航天智雲”平臺打造了信息化“通用底盤”。通過構建數據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提供一套管理規範和技術規範,實現了集團三網、多層級數據的接入、清洗、整合與服務構建,完成集團公司15個部門、600餘項數據資源、3500萬餘條記錄的接入與整合,形成基礎查詢、統計指標、數據模型等80餘個數據服務。

 

目前,已有200多個平臺應用基於“航天智雲”建設、運行、運營,覆蓋全國20餘省、500餘家單位,形成了雲、邊、端的全國產化的大規模信息系統。實踐運用涉及20餘個智慧產業應用領域,支撐30餘個省市的大型智慧交通系統、100餘個智慧林業項目、300餘個國內/國外智慧水務工程、30餘萬畝智慧農業建設。

 

不難發現,“航天智雲”平臺已經成爲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的數字化“新底盤”,支撐着集團及其下屬500餘家法人單位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在不斷升級和市場驗證的過程中,“航天智雲”還將以智能、協同、雲化、安全的特徵,成爲中國黨政軍有力的數字化“底盤”。

 

航天智雲3.0:更加智能安全的平臺化輸出

 

如今,“航天智雲”已經走過了從內部“先行先試”的探索期,其解決方案也已成功應用在各個領域的大型政企機構中。近日,在被譽爲“全球最佳雲計算盛會之一”的第八屆全球雲計算大會上,首次亮相的“航天智雲”平臺就在大會上斬獲了“雲鼎獎”三項大獎,充分展示了其在雲計算、大數據領域的成果與實力。

 

“航天智雲”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績,在王寧看來有三個關鍵點:一是定位清晰,一開始就聚焦在底層的技術構建。二是架構先進,眼光開放。只有先進的、健壯的技術架構,才能夠保證平臺在未來3-5年的穩定性和可用性;同時,小步試錯,不斷接納新的技術,以保持平臺的先進性。三是鏈接生態,作爲底層平臺支撐,廣泛地鏈接生態合作伙伴和應用,共同打造場景化的解決方案,才能充分發揮出平臺的作用。

 

在生態構建方面,2017年,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已牽頭成立智能協同雲技術與產業聯盟,中國電子、中國信通院、中科院計算所、清華大學軟件管理學院、奇安信、科大訊飛等國內知企業和機構成爲該聯盟的副理事長單位。隨着新成員單位的持續加入,國內產學研各方共同開始構建新一代網絡信息產業新生態。

 

 

目前,“航天智雲”平臺已和國內數百家IT硬件基礎設施廠商、雲廠商、數據資源服務商、安全廠商等各類生態合作伙伴的產品進行了融合,面向用戶形成了全面的生態服務能力。

 

在王寧看來,未來的“航天智雲”3.0版本還將在四個方面做強化:第一,基於航天智雲自主高可信的產品體系,持續適配國產化的基礎設施;第二,加強數據安全,將安全能力耦合到數據處理的每一個環節;第三,提升智能化的能力,在工具層和服務層更好地支撐業務;第四,鏈接更多的生態合作伙伴。

 

“航天智雲3.0”的最終目標,是要從輸出解決方案到輸出平臺化能力,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在數字化方面的理念、架構、方法,以通用化底層平臺和輸出服務的能力,去賦能面臨類似挑戰的大型央企、國家部委等廣泛的政企用戶。

 

如今,航天網信站在數字時代的十字路口,左手緊握平臺和集團資源,右手秉持智能、安全可控、協同等優勢,通過深挖技術能力與政企用戶需求,在IT基礎設施建設國產化道路上越行越遠,爲中國產業的創新與發展賦能提供最爲堅實的“底盤”。

 

【關於科技雲報道】

專注於原創的企業級內容行家——科技雲報道。成立於2015年,是前沿企業級IT領域Top10媒體。獲工信部權威認可,可信雲、全球雲計算大會官方指定傳播媒體之一。深入原創報道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領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