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新解:第十二章去欲取本

前言:聲色亂人耳目,情慾動人神魂。耳聞目染,日久薰心;情重欲滿,神魂顛倒。是以聖人不戀聲色,清心寡慾;去欲取本,返璞歸真!

優美的曲調以及美麗的色彩,迷惑人的耳目,使人意識混濁、思維雜亂;

情感慾望撩動人的神魂,使人心神不安。

耳朵聽多了,眼睛看多了,久而久之,就會薰染人心;

感情重了,慾望滿了,神志就不清晰,精神恍惚。

因此,聖人不貪戀聲聞美色,摒棄慾望,使內心清靜安寧;

去除慾望追求根本,恢復自然質樸狀態。

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爲腹不爲目,故去彼取此。

譯文:繽紛的色彩,使人眼花繚亂;嘈雜的音調,使人聽覺失靈;豐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縱情狩獵,使人心情放蕩發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爲不軌。因此,聖人但求喫飽肚子而不追逐聲色之娛,所以摒棄物慾的誘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新解:

第一句:“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世界的兩種屬性:真我根本,虛假妄識。

大道之本,是自然質樸,無慾無求的狀態;

自然外象,是聲色耳聞,慾望情感的虛妄。

虛假妄識,迷惑人的本性,使人迷失真心,摧殘人的身軀;

真我根本,乃清淨之心,本我覺知,使人與天地合二爲一。

人若沉迷於自然外象, 就會遠離大道之本,唯有清心寡慾才能迴歸大道。

第二句:“是以聖人爲腹不爲目,故去彼取此。”

聖人,不沉迷於物慾世界,以追求大道真理爲使命。

拋棄世間的情色物慾,追尋大道真理自然本性,返璞歸真,與天地同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