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大師跨越60年的合作,指給你一條通往幸福的路——0822繪本《媽媽,我什麼時候長大》

《媽媽,我什麼時候長大》露絲·克勞斯 Ruth Krauss1901-1993莫里斯·桑達克稱她爲“兒童文學界的巨人”“美國圖畫書的鼻祖”,開創了美國當代兒童文學,她的理念是,從孩子開始做起,改變人類的偏見和價值觀。她的代表作有《胡蘿蔔的種子》《快樂的一天》《洞是用來挖的》《快樂的鳥蛋》

1945年,經由哈珀出版社的童書編輯厄蘇拉的大力推動下,她和丈夫克羅格特·約翰遜 Crockett Johnson1906-1975首度合作的繪本《胡蘿蔔的種子》問世,大獲成功,全書總共101個單詞,使她成爲“每字稿酬最高”的作家——每個單詞3美元。當時正值二戰剛剛結束,它爲戰後的人們重拾信心,灑下了希望的種子。

順便提一下這位著名的童書編輯厄蘇拉.諾德斯特姆 Ursula Nordstrom,她被譽爲20世紀最偉大的童書編輯,也是一位名符其實的“名家推手”,經她的手而廣爲人知的作者有E.B.懷特《夏洛的網》瑪格麗特·懷茲·布朗和她的《逃家小兔》莫里斯·桑達克《野獸國》,還有最偉大的華裔作家楊志成的首部作品......正因爲有了厄蘇拉,才成就了這些名家和經典。

厄蘇拉十分出色地完成了“天才編輯”珀金斯提出的忠告——“編輯就是作者的僕人”,在兒童文學史學者倫納德·S.馬庫斯編纂的《親愛的天才》一書中,作者這樣總結厄蘇拉的工作狀態:“她是這些作家的教練和粉絲,神父和治療師,母親和忠誠的朋友,她與他們共同經歷了離婚、財務危機和人生的各種蕭條期。”對童書界最著名人物之間的恩怨糾葛感興趣的朋友,推薦讀這本書。

回到今天這本書,一代兒童文學巨匠在1947年寫下的文字,時隔60年,經由插畫大師海倫·奧克森伯裏 Helen Oxenbury1938-之手,於2007年再度面世,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作品永不褪色的魅力。

海倫·奧克森伯裏的代表作是《我們要去捉狗熊》,她對熊有特殊的愛好,以至於世界上最好的童書出版社沃克Walker的Logo——一隻手持蠟燭行走的“點燈熊”,也是出自她的設計。她也是大師約翰.伯寧罕的妻子,關於他們的趣聞很多,最值得玩味的一條是,這一對恩愛的大師夫妻幾乎從不相互品頭論足,只向對方作品的成功出版表示祝賀,這是達到一定境界了的高人間的默契。

我們再來看這本書的內容,看看一代兒童文學巨匠究竟是如何描寫兒童成長心理的:

        小男孩、小狗和小雞都還是小不點。

        ......

        小雞越長越高,小狗越長越高。

        小男孩說:“你們都長高了。”

        他對媽媽說:“它們都長高了,我感覺自己一點也沒長高。”

        他問道:“我也在長大嗎?”

        “是呀,當然!”媽媽回答。

        ......

        小雞又長高了,小狗又長高了。

        小男孩獨自坐在穀倉邊,他看看花和草,看看果樹和玉米。

        他看看小狗,看看小雞。

        他說:“所有的東西一直在長大,我能看出來它們在長大。”

        他問:“我真的也在長大嗎?”

        ......

        天氣越來越冷。媽媽說:“咱們把你的厚衣服拿出來穿上吧。”

        ......

        他戴上帽子,跑到院子裏。他翻了個跟斗,把帽子扔到空中,

        “嘿!”小男孩對雞和狗說:“我的褲子小了,我的上衣小了,我長大了!”

文字如涓涓流水,細細品來,卻可以嚐出其中淡淡的甜味兒。畫面則令人陶醉其間,每翻開一幅畫,都是一次享受。唯有如此優秀的作品,才能觸動讀者的心靈,讓孩子學會從一處處細節中發現生活的美好,而父母則會感慨逝去的時光,珍惜當下陪伴孩子的每一刻。

父母不僅要珍惜時光,更要懂得如何珍惜時光,即,在有限的親子時光裏,建立起優質的親密關係,或稱依賴模式。心理學家把人的依賴模式分爲三種:安全型、迴避型和焦慮型

孩子們在很多次的與父母(撫養人)的交互體驗之後,兩者之間相處方式的心理模式,也就是依賴模式,會逐漸形成,成爲『所有親密關係的模板』注意,是『所有~』,包含了比如,幼年時,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少年時,與好朋友的關係;成年後,與戀人的關係,這『所有的親密關係』,都源於童年養成的依賴模式,它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很強的連貫性和可預測性,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當了解了一個人在童年時與撫養人的依附關係是否穩定,就可以非常準確地推測出他們在成年後的戀愛關係。安全型人格在愛人身邊會表現得心情平靜。當愛人不在身邊時,他們相信愛人一定會回來,給他們愛和關心。迴避型人格,一開始對感情就沒有投入很多,他們可能對工作更投入,戀愛和結婚的成功概率較低。焦慮型人格,會緊緊纏着愛人,生怕失去,敏感多疑,沒有安全感。

在今天的故事中,主角是小男孩,作爲配角的媽媽若隱若現、若即若離,只在孩子好奇地提出問題時,媽媽纔會充滿肯定地及時迴應“是呀......當然......你當然會長大”。媽媽還會帶着小男孩一起栽花、一起種玉米,一起收納衣服,這就是一種能養成孩子安全型依賴模式的親子關係。

作爲父母,我們當然希望孩子長大了會獲得幸福,我們現在知道了,這個美好的願望,其實是取決於我們現在如何陪伴孩子。

我們可以向書中這位媽媽學習:在一定的邊界內,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奔跑,撒野;在邊界上,給予孩子積極的迴應,積極地回答孩子一切好奇的問題;在邊界外,手把手帶着孩子做力所能力的事,一起栽花種樹。

而知道這個“邊界”在哪裏,就考驗你,是不是一位智慧的媽媽了!有機會就這個話題,我再展開聊一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