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大师跨越60年的合作,指给你一条通往幸福的路——0822绘本《妈妈,我什么时候长大》

《妈妈,我什么时候长大》露丝·克劳斯 Ruth Krauss1901-1993莫里斯·桑达克称她为“儿童文学界的巨人”“美国图画书的鼻祖”,开创了美国当代儿童文学,她的理念是,从孩子开始做起,改变人类的偏见和价值观。她的代表作有《胡萝卜的种子》《快乐的一天》《洞是用来挖的》《快乐的鸟蛋》

1945年,经由哈珀出版社的童书编辑厄苏拉的大力推动下,她和丈夫克罗格特·约翰逊 Crockett Johnson1906-1975首度合作的绘本《胡萝卜的种子》问世,大获成功,全书总共101个单词,使她成为“每字稿酬最高”的作家——每个单词3美元。当时正值二战刚刚结束,它为战后的人们重拾信心,洒下了希望的种子。

顺便提一下这位著名的童书编辑厄苏拉.诺德斯特姆 Ursula Nordstrom,她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童书编辑,也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名家推手”,经她的手而广为人知的作者有E.B.怀特《夏洛的网》玛格丽特·怀兹·布朗和她的《逃家小兔》莫里斯·桑达克《野兽国》,还有最伟大的华裔作家杨志成的首部作品......正因为有了厄苏拉,才成就了这些名家和经典。

厄苏拉十分出色地完成了“天才编辑”珀金斯提出的忠告——“编辑就是作者的仆人”,在儿童文学史学者伦纳德·S.马库斯编纂的《亲爱的天才》一书中,作者这样总结厄苏拉的工作状态:“她是这些作家的教练和粉丝,神父和治疗师,母亲和忠诚的朋友,她与他们共同经历了离婚、财务危机和人生的各种萧条期。”对童书界最著名人物之间的恩怨纠葛感兴趣的朋友,推荐读这本书。

回到今天这本书,一代儿童文学巨匠在1947年写下的文字,时隔60年,经由插画大师海伦·奥克森伯里 Helen Oxenbury1938-之手,于2007年再度面世,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作品永不褪色的魅力。

海伦·奥克森伯里的代表作是《我们要去捉狗熊》,她对熊有特殊的爱好,以至于世界上最好的童书出版社沃克Walker的Logo——一只手持蜡烛行走的“点灯熊”,也是出自她的设计。她也是大师约翰.伯宁罕的妻子,关于他们的趣闻很多,最值得玩味的一条是,这一对恩爱的大师夫妻几乎从不相互品头论足,只向对方作品的成功出版表示祝贺,这是达到一定境界了的高人间的默契。

我们再来看这本书的内容,看看一代儿童文学巨匠究竟是如何描写儿童成长心理的:

        小男孩、小狗和小鸡都还是小不点。

        ......

        小鸡越长越高,小狗越长越高。

        小男孩说:“你们都长高了。”

        他对妈妈说:“它们都长高了,我感觉自己一点也没长高。”

        他问道:“我也在长大吗?”

        “是呀,当然!”妈妈回答。

        ......

        小鸡又长高了,小狗又长高了。

        小男孩独自坐在谷仓边,他看看花和草,看看果树和玉米。

        他看看小狗,看看小鸡。

        他说:“所有的东西一直在长大,我能看出来它们在长大。”

        他问:“我真的也在长大吗?”

        ......

        天气越来越冷。妈妈说:“咱们把你的厚衣服拿出来穿上吧。”

        ......

        他戴上帽子,跑到院子里。他翻了个跟斗,把帽子扔到空中,

        “嘿!”小男孩对鸡和狗说:“我的裤子小了,我的上衣小了,我长大了!”

文字如涓涓流水,细细品来,却可以尝出其中淡淡的甜味儿。画面则令人陶醉其间,每翻开一幅画,都是一次享受。唯有如此优秀的作品,才能触动读者的心灵,让孩子学会从一处处细节中发现生活的美好,而父母则会感慨逝去的时光,珍惜当下陪伴孩子的每一刻。

父母不仅要珍惜时光,更要懂得如何珍惜时光,即,在有限的亲子时光里,建立起优质的亲密关系,或称依赖模式。心理学家把人的依赖模式分为三种: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型

孩子们在很多次的与父母(抚养人)的交互体验之后,两者之间相处方式的心理模式,也就是依赖模式,会逐渐形成,成为『所有亲密关系的模板』注意,是『所有~』,包含了比如,幼年时,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少年时,与好朋友的关系;成年后,与恋人的关系,这『所有的亲密关系』,都源于童年养成的依赖模式,它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和可预测性,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当了解了一个人在童年时与抚养人的依附关系是否稳定,就可以非常准确地推测出他们在成年后的恋爱关系。安全型人格在爱人身边会表现得心情平静。当爱人不在身边时,他们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给他们爱和关心。回避型人格,一开始对感情就没有投入很多,他们可能对工作更投入,恋爱和结婚的成功概率较低。焦虑型人格,会紧紧缠着爱人,生怕失去,敏感多疑,没有安全感。

在今天的故事中,主角是小男孩,作为配角的妈妈若隐若现、若即若离,只在孩子好奇地提出问题时,妈妈才会充满肯定地及时回应“是呀......当然......你当然会长大”。妈妈还会带着小男孩一起栽花、一起种玉米,一起收纳衣服,这就是一种能养成孩子安全型依赖模式的亲子关系。

作为父母,我们当然希望孩子长大了会获得幸福,我们现在知道了,这个美好的愿望,其实是取决于我们现在如何陪伴孩子。

我们可以向书中这位妈妈学习:在一定的边界内,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奔跑,撒野;在边界上,给予孩子积极的回应,积极地回答孩子一切好奇的问题;在边界外,手把手带着孩子做力所能力的事,一起栽花种树。

而知道这个“边界”在哪里,就考验你,是不是一位智慧的妈妈了!有机会就这个话题,我再展开聊一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