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理财经验分享

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关于理财,之前听说过很多,但鉴于本人长期以来一直挣扎在温饱线上,赚的钱仅够基本生活,至少在2017年以前,我是谈不上理财,也没有任何理财的经验。从2018年开始,因为各种原因,我才慢慢恢复了财务管理的自由,刚好2018年因为换了一份工作,收入实现了翻倍,经过这两年的摸索,慢慢形成了自己对个人财务管理的一些经验和思路。

     总的来说,个人财务管理的根本思路其实就是四个字“开源节流”。开源,就是让自己收入来源更广,渠道更多,收入更高。节流就是开支更趋向理性,用钱眼光更加长远。基于这样的思路,我想有下面几点经验:

[if !supportLists]一、[endif]精心设计一个个人的财务账本,利用会计记账的办法,做好相关台账,包括收支明细(主要用于记账,以及清楚自己的收入和开支情况)、总资产(包含借贷出去的钱、个人融资借贷回来的钱以及信用卡额度等,这个总资产下面还会有详细解释)、自有净资产(即个人的纯现金资产,不含杠杆和借贷)、负债与融资情况等。做账本的好处是让自己一目了然,对个人资产和财务情况有一个知根知底。所谓有多大能力,做多大的事。

    二、尽可能的增加稳定收入,确保稳定的现金流。稳定的收入主要体现在稳定的工作收入,一般来说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性质的工作,在目前的体制下,等同于收入稳定。本人目前就职于一家央企,收入还算中等,给自己带来最大的红利就是比较稳定。个人财务“现金流”稳定的最大好处,是银行给你信用评级比较高,所以可以拿到更高额度的信用卡和贷款,还有就是个人财务方面抗风险能力较强。这些是在私营企业甚至个体户的工作性质是不能比的。我曾经有个同事,从央企离职开始自己创业,后来创业失败去了私企,在各种银行受到各种歧视后,才感叹没有好好珍惜体制内的稳定工作,当然,这只是题外之话。

三、尽可能的开辟更多的收益渠道和方式,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的地方,我这里就不讨论做做兼职、挣挣外快、搞搞自媒体赚点稿费、跑跑摩的、黑车、送送外卖这些月肝的方法了,这些赚的大多都是辛苦钱,当然也很少有人能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受的了这种苦。我主要讨论的开源的方式是投资,及用自己手里的钱生出更多的钱。

1.稳定投资。很多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知道把钱存银行,而且存定期,因为定期利息高。存定期可能曾经是很多人的理财方式之一,当然我不否认这种理财的安全稳定,但当你存了几年定期,发现收益还跑不过通货膨胀的时候,才发现存定期是最不划算的买卖。买国债、买银行理财产品、把钱放余额宝,等等这些收益低于年化7%的理财,对于保守型的人来说,未尝不是稳稳的幸福。我最开始的投资,也是从买银行理财开始的,后来发现债券比理财收益更高,好像风险也不大,又买了一段时间债券。但凡理财产品、债券、货币基金这些,共同点是风险小,收益稳定靠,当然还有个共同的缺点就是收益不高,对于某些追求更高收益的人来说,这样的投资没有意思。

[if !supportLists]2.[endif]固定资产投资。在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意思其实就是买房、买铺。在中国房地产黄金发展的十年,因为年少无知,更多的是收入微薄,本质上是缺乏金融理财的知识和前瞻意识,让我完美的错过了房价上涨的黄金阶段。据不完全统计,贵阳从2010年到2020年,房价上涨了至少4倍,而且还有继续往上的势头。无论政策如何提房住不炒,无论多少人喊着贵阳楼市要崩盘,无论多少人等着房价暴跌再下手,而贵阳的房价依然如茅台的股票一样刚性十足。对于解决生活刚需来说,房子越早买越好。而对于炒房、投资来说,房子已经走过了上涨最快的黄金时段,未来炒作和投资的空间已经不大了,只能作为一种固定和保值的资产罢了。买铺子或者写字楼曾经也是一个火爆的投资渠道,但是买到好铺的概率并不高,再加上本人目前个人总资产还不够买个好一点地段商铺的首付,所以也就没有考虑。

[if !supportLists]3.[endif]股市投资。股票投资是一个门槛低、收益高的方式,也是能够让你用最少的钱参与到优秀企业以及优秀行业,实现和它们一起成长、共享发展成果的一种方式。关于股市投资,有过太多的人,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流言和假象。巴菲特曾说过:只有潮水退出,才知道谁在裸泳。长时间以来,我对股市一夜暴富的故事是保持怀疑态度的,对股市亏钱站上天台的惨剧是保持警醒的,敬畏市场没有坏处。

我是从2018年底开始接触股市,当时没有直接买个股,买了一只消费基金,这只消费基金的名字叫易方达消费股票混合。当时就想着快过年了,消费应该会涨。我买了10000这个基金,然后每天提心吊胆看着收益的涨跌。很幸运,第一次买基金就碰到了股市的复苏,一个月赚了30%的收益让我开始对股市和基金动了些念头。后来,又买了科技、医药方面的基金,整个2019年,实现了资产50%的增长,当然也经历了新冠疫情袭来,单日暴跌8%的惨剧,遇到过亏损20%割肉的惨痛教训。慢慢,通过不断覆盘、不断总结,更多的是在雪球APP上看不少达人的经验分享,我慢慢开始利用自己学到的宏观经济学的知识去判断某个行业的走势,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对股市的影响。2019年11月,国家医保局对72家药企谈判限价采购,医药经历了2019年的一轮暴涨后开始回调。在这期间,我看了很多关于医药的研究报告,其中有一篇中国创新药首次进入美国市场的报道让我信心大增。我把自己的全部身家,以及所有的信用卡额度、能贷款拿到的一些不高于10%的信贷,全部压在了医药上。

春节前,医药行业持续震荡,有点担心,有点犹豫,直到新冠肺炎的爆发,2月3日春节后股市第一天便来了个8%的暴跌,损失惨重,但是我依然相信,疫情下的医药行业肯定会爆发。而后来半年的时间证实了我的想法。

3月21日,股市惨遭七连跌,我写了一篇文章发在雪球上,题为“白马股呈现较好投资机会”,全文如下:

 “周四股市继续走低,外资大量撤出,股市遭到七连跌。去年11月底重仓的医药,从调整了一个月,但是坚持持续加仓,直至2月底差不多赚了30%,然后适时清仓,避免了最近的回调。

市场跌到这里,不管后面还会跌多少,对大多数白马股来说,都已经很便宜了,虽然未必是出现了最低价。昨晚招商银行发布2019年年报,PB已经到了1.35,这是上证指数2440时的标准,错过了那次机会的人,会认为现在是个机会吗?

我们可以找出很多理由继续看空,从A股到美股,从行业到个股,到处都可以找出问题。但是,对贵州茅台和格力电器这样的股票来说,有问题的时候才有钱赚。过去这些年,买茅台最好的机会是2013年,买格力最好的机会是2015年,行业性的问题爆发,才有了超额收益的机会,否则我们只能看着它们在天上飘来飘去。

当然,有些人总觉得这些白马股已经过了两三年翻倍的最好时光,更希望挖掘那些几倍股,并愿意为此付出时间和风险。一个人对股票选择,归根结底是他在胜率与赔率之间的取舍。选股的核心是确定性,确定性可以是像贵州茅台一样,拥有能算得很清楚的利润,并且这种增速能够长期保持下去;也可以带有一定的变数,但如果成功,后期会有爆发性的利润空间。前者胜率大,后者赔率大。

股市里胜率大而又能保持高增长的标的不多,茅台的稀缺性就在于此,当下企业明确提出未来不会保持高增长,但市场仍然愿意给出30倍的估值。随着GDP增速的下降,行业龙头的整体增速也在下降,未来能长期保持在GDP增速1.5倍以上的企业,在高胜率的股票中就已经是很好的了。

而要想寻求短期的高收益,只能去找那些赔率大的标的。这些企业当前未必会提供稳定的利润,但拥有良好的前景,一旦突破瓶颈,后面的利润就会跨越式增长。这种个股在科技、互联网和医药行业中展现的比较多,前期的高市盈率未必是企业没有赚钱能力,只是居大的获客成本或者研发费用降低了收益。如果研发或者导客成功,短期内就会取得远超投入的回报。

A股3000多只股票,真正有爆发力的好标的并不多,但就像很多天使基金,投十个创业项目能成一个,就可以取得数倍的回报,这就是赔率高的好处,对一些明星企业给出高市盈率也就可以理解了。但这种标的常常是一将功成万骨枯,除非对企业了解的特别透彻,重仓单股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倒是投一点指数基金收益会稳定一些,但它的涨幅肯定比不上领涨个股,这还是胜率与赔率的关系。

现在这个位置,到底买不买,或者持有多少仓位,说到底也是对胜率和赔率的选择问题。有几个人相信贵州茅台的股价再也超不过1241元,建设银行只能给0.76PB?但很多人还是下不了手,这是追求赔率的,想用最小的代价赚最多的钱,哪怕后面有可能踏空。

也有人不管大盘或个股还会跌多少,到了够便宜的价位就大胆买入,任凭后面过山车如何颠簸,钱是赚定了,只是多少的问题,这是追求胜率的。

持仓的胜率和赔率,在表现上与选股有所不同,但性格决定命运,这点都是共同的。”

后面市场完全印证了我的猜想,从3月23日后,股市开始慢慢回暖,而领涨的正是以医药、白酒、消费这些白马股。

6月份的时候,我判断券商会有一波,果断重仓了券商,7月份单月上涨了30%以上,然后又分析7月底到8月的军工,也是赚了一笔,8月中旬开始看好农业种植业。这些,在一个分享群里提前发言,并得到了市场的印证。

四、要会利用杠杆原理,适当承受一点可控的风险。阿基米德说过,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说的就是杠杆原理。杠杆原理在投资中的应用更为广泛。打个比方,如果你有条件和资格,银行给你一笔7.2%的30万的贷款,你会要吗。算下来,一个月还利息1800。换个角度来说,你只要一个月1800,就能撬动30万的资金。想必一个月收入1800的人很普遍了吧。拿到7.2%的贷款不难,关键是如何让这30万的收益超过7.2%。还是那句话,收益和风险是成正比的。如果想要把风险降到最低,那选择基金定投是最靠谱的办法。基金定投的理论基础是微笑曲线,即基金的价值是波动的,即便你买在最高点,但如果持续在下跌的阶段买入,只要涨回原价格,甚至不用涨到原价格,你的收益即可扭亏为盈。

通过大量数据分析,选择具有一定成长性的行业指数基金,采取定投的形式,有极大概率收益在17%-30%。既然那么高的概率可以达到17%以上,如果我选择接受银行30万的贷款,除去银行利息和申购手续费,是不是可以稳赚10%左右的利润呢?

巴菲特晚年也曾说过,如果他能重新开始投资人生,他只会选择定投指数基金。中国股市正处于成长期,与国家民族的崛起一样,是一个指日可待的过程。中国的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一场突然其来的疫情,美国的打压和孤立,一切都阻碍不了中国的崛起和强大,基于这种基本面的判断,我最终选择了终生从事投资,而且是杠杆+定投的形式,因为这样风险可控,这样收益可期。 

     这些就是我这两年个人理财的一些经验,总而言之,个人理财意义重大,也有很多值得不断去学习和总结的地方。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积累自己的经验,做一个有财商的人,也希望自己能有朝一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实现个人的财富自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