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湯之死:權力的漩渦 | 資治通鑑

張湯之死:權力的漩渦 | 資治通鑑

圖 | 千里江山圖

【專欄介紹】

解讀《資治通鑑》,歡迎關注。

這是第 172 篇。

【發生時間】

公元前一一五年

【相關人物】

張湯,御史大夫

【故事大概】

我們知道,作爲帝國,正常的權力樞紐,一般爲皇帝、三公。皇帝作爲天子,天的代理人,至高無上,負責總攬全局。三公作爲分管職責,則對皇帝的意志與想法進行分解與推進。三公,一般分爲: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主要是管理百官。太尉,主要是負責國家軍事。而御史大夫,則着重於監察百官。今天我們要講的主人公,就是漢武帝時期的御史大夫張湯。

一、李文之死,掀起波瀾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也有提到過張湯。張湯,是一個鐵面無私,無情執法的官員。一個位極三公的御史大夫,居然會自殺。這件事情,本身就足以震動整個漢朝官場。就算是把這件事情放在現代,都是一件足以翻天覆地的事情。

這件事情的導火索,是御史中丞李文的死。中丞,相當於是御史大夫的祕書,幫助御史大夫處理事情的。李文作爲御史大夫張湯的助手,與張湯的關係卻不好,甚至還跟張湯產生了矛盾與爭執。

大家試想一下,如果你的手下,跟你的意見不合,或者是經常站在你的對立面,對你進行批駁,會不會讓你覺得非常討厭呢?另外一個小官員魯謁居,則敏銳地捕捉到張湯和李文之間的間隙與矛盾,暗中派人上書漢武帝,告發李文。

魯謁居是張湯比較喜愛的臣子,而魯謁居也是個會拍馬屁的人。他這麼做,一方面是爲了討好張湯,替他剷除身邊的敵人。一方面也是爲了提高自己的地位。

這件事情,漢武帝知道後,交給了張湯處理。張湯是個鐵面無私的人,拿到這件事情之後,馬上就進行了處置,一番審判後就把李文給處死了。張湯知道是魯謁居告的密,嘴上沒說,心裏卻也表示感激。

後來,魯謁居生病臥牀,張湯居然去給魯謁居按腳。大家可以從中看出,張湯雖然鐵面無私,但也是存有私人情感的。面對一個手下,自己居然能夠屈下身份,去給對方按腳。這不禁讓人想起吳起帶兵的時候,會用嘴去給士兵吸毒瘡。

這裏有一個細節,有一次,漢武帝偶然問起李文的事情,張湯假裝不知道,對漢武帝說,應該是李文的仇人檢舉了李文。從這件事情當中,可以看出,張湯是想把這件事情給掩埋下去的。一方面是爲了保護魯謁居,一方面也是爲了保護自己。

二、爲下屬按腳,引發動盪

也正是因爲張湯爲魯謁居按腳的事情,直接掀起了一場巨大的動盪。

這件事情,傳到了漢武帝的哥哥,趙王劉彭祖的耳朵裏。這是一個細節,說明趙王的眼線是遍佈的,居然能夠捕捉到這樣細微的家居事情。趙王怨恨張湯,決定把這件事情放大,摧毀張湯。他對漢武帝說:"湯大臣,乃與吏摩足,疑與爲大奸。"

意思就是,張湯作爲一個國家大臣,居然會去給一個小官員按腳,這裏面勢必有隱情,可能還會有巨大的陰謀。漢武帝聽完之後,便下令讓延尉調查。

對於這件事情,如果我們從另外的一個角度來看,張湯位居三公,能夠擺低自己的姿態,爲下屬按腳,足以說明他是一個禮賢下士的人。從這樣的角度來看,張湯甚至是一個非常有人情味的上級。但是從漢武帝的角度來想,他勢必會往更深一層去思考,張湯與魯謁居之間,是否存在陰謀勾結,是否存在利益輸送。所以,纔會將趙王的話當真,甚至是交給了延尉處置。

剛好,這個時候魯謁居死了。也就是說,沒有了第一證人。而魯謁居的弟弟,剛好又跟張湯有恩怨,就直接把張湯跟魯謁居密謀殺害李文的事情給揭發了。這一來,事情就變得嚴重了。

我們說過,從漢武帝的角度來看,他不能夠把事情給簡單化。張湯作爲御史大夫,相當於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如果張湯公權私用,那相當於漢武帝的手不聽使喚,無法做到如臂指使,後果非常嚴重。

而張湯跟魯謁居的弟弟之間的矛盾,說起來還有點黑色幽默的味道。魯謁居的弟弟,因爲牽涉到這件事情,被囚禁起來準備審問。而張湯本來是想利用自己的權力,將魯謁居的弟弟給暗中救出來的,於是假裝不認識。魯謁居的弟弟看到張湯冷漠的臉,以爲他想要把自己當成是替罪羊,於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魯謁居與張湯的事情給告發了。

三、蝴蝶效應

漢武帝知道後,提升了案件的嚴重程度,交給了另外的官員減宣處置。剛好減宣又跟張湯有矛盾,於是往死裏面追查,掘地三尺也要找出張湯犯罪的證據。後來,宰相府長史朱買臣、王朝、邊通,這三人又跟張湯有矛盾,又聯合丞相莊青翟集體陷害張湯。說張湯跟別人勾結,屯積貨物,分錢受賄。

大家看到沒有,站在張湯對立面,是一大羣權高位重的大臣。而張湯,只有孤零零的一個人,可以想到,他平時的風格,是多麼嚴厲,纔會遭受到如此多人的厭惡,甚至要把他往死裏整。

多位大臣聯合上書給漢武帝,漢武帝找來了張湯,當面對質。而張湯並沒有跟漢武帝如實說明,一直都是假裝不知道。這樣一來,漢武帝越覺得可疑,明明有這麼多人都在說你的壞話,都要告發你,你卻不解釋,難道他們說的都是真的?於是,漢武帝又派出了另外一位御史中丞趙禹,繼續逼問張湯。

事情發展到這裏,張湯對於自己的命運也非常清楚了。他是御史大夫,對於各種權謀鬥爭,各種審查手段,都是再瞭解不過了。逼於各方面的壓力,張湯最後只能夠寫下遺書,然後自殺了。而遺書當中,寫的是朱買臣、王朝、邊通三個人的名字,說自己是被他們三人所陷害的。

四、權力的漩渦

我們知道,作爲一個監察百官的官員,最重要的,就是依據法制來覈定罪行,該罰就要罰,不能夠做老好人。

對於普通人來說,老好人是一個好的評價。但是對於一個高級別官員來說,老好人就是貶義詞。爲什麼呢?如果有人犯法了,又恰好跟你關係很好,幾句好話,甚至給你點賄賂,馬上就改變了你的看法,將對方無罪釋放。這對於國家,對於百姓來說,都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就像《人民的名義》裏面,陳清泉副院長,算不算是個老好人呢?對於祁同偉和高小琴來說,當然是。因爲陳院長站在他們這一邊,還幫他們解釋法律,把好處都往他們身上放。但是對於百姓來說,陳清泉就是個大壞蛋,無惡不作,貪官污吏。因爲他把百姓的血肉,當成是獻給祁同偉的祭品。

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作爲鐵面無私的官員,勢必在執法過程中會得罪人,會受到別人的痛恨。因爲,當這個官員站在了百姓這一邊,就相當於站在了貪官污吏的對立面。就好像易學習,兢兢業業一輩子,到頭來錢也沒有,級別也沒有。要不是沙瑞金的出現,估計這一輩子就這麼被雪藏下去了。

張湯正是這樣一個例子,鐵面無私執法,到頭來被許多人進行攻擊,無奈只能夠自殺。作爲張湯,是有過錯的。而他最大的過錯,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對魯謁居暗中殺人這件事情,假裝不知道,甚至企圖掩蓋起來。另一方面,是企圖拯救在獄中的魯謁居弟弟,最後弄巧成拙,反倒被告密。

當如果從這兩件事情就否定張湯,也無法說得過去。在史書上,記載了張湯死後,國家對他的財產進行了審計,最後發現,全部家產加起來,還不到一萬兩黃金。對於張湯這樣一個御史大夫來說,這點錢並不多,甚至是算少的了。

而從這麼多人對張湯進行攻擊,也足以發現這件事情並不正常。後來,漢武帝心中應該是後悔了,重新查看了張湯的遺書,下令將三人處死。而丞相莊青翟迫於壓力,最後也自殺了。

在這場權力鬥爭的漩渦當中,實際上沒有人能夠控制住自己。巨大的權力慣性,將張湯這樣的大臣給席捲進去,甚至還將漢武帝也給席捲了進去。所有人都被慣性的巨大力量推着前進,這裏撞了一下,那裏又撞了一下,最後大家都撞了個頭破血流。

【觸類旁通】

動了動嘴脣,就被處死了

【歡迎關注】

歷史使人明智,經典使人通達。

領略歷史魅力,感悟先賢智慧。

歡迎搜索公衆號:稽聖

ID:jishengwh

進行關注並訂閱所有文章,歡迎轉發、在看、收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