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刻意练习》 (上)

想要成为一个领域里的杰出人物,需要经过大量的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安德斯·艾利克森(Anders Ericsson)和 罗伯特·普尔(Robert Pool) 两个人共同撰写的,这一切源于上世纪70年代西蒙提出的十年定律,也就是我们常听说的一万小时定律。

上个世纪,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在象棋、钢琴、出租车驾驶、拼写、记忆、运动等领域,杰出的代表人物都是经过大量的努力练习从而取得傲人的成绩的,和个人天赋没有特定关系。基于此,艾力克森做了很多的实验,去证实这个理论的正确性,并且提出了“刻意练习”的概念,最终成书并风靡世界。

书中举了很多例子,来证明取得辉煌成就的人,靠的不是天赋,而是日复一日大量的有目的的练习,在此过程中逐渐建立高效的心理表征,训练过程中根据反馈而调整策略,一步一步地向更高水平迈进,直至成为领域内的杰出代表。

比如针对史蒂夫•法隆的记忆力训练,看看一个人能记住多少个每秒钟报出一个的随机数字。起初法隆和所有普通人一样,只能记住7个数字,后来经过训练,到法隆因故退出训练时,他已经能记住82个数字了。而后来,更多的实验者参与训练,这个记录不断被打破,目前保持的记录是三百多个数字。

这只是其中一个实验,埃里克森还研究了伦敦司机是如何靠记忆导航的,也研究了世界上最杰出的小提琴手是如何走到世界级大师这一步的,类似实验还有很多。当然,所有一切最终都表明,如果不花费无数小时的时间进行刻苦练习,没有人能够培养杰出的能力。

本书的第二章讲了大脑的适应能力。

大脑有不可估量的适应能力。人的大脑和身体都一样,都喜欢稳定的环境,当你开始挑战更难的事情的时候,大脑和身体会调整策略去适应变化后的新状态,从而可以轻松做到之前觉得困难的事情,然后再继续加大难度,大脑和身体重新建立平衡,如此往复,水平逐步提高。

第三章讲了心理表征。

高手高于平常人的地方,在于他们建立了更高效更复杂的心理表征。一方面,心理表征使大师着眼于全局来观察,看到“一片森林”,这是新手无法做到的;另一方面,心理表征还使大师可以在必要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招法上,观察“一棵树”。

这让我想到了《这样读书就够了》里面提到的,高手早已搭建好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他们接收到新的知识和信息,他们准确地知道这个信息点应该加在知识体系的哪一个点上。这样他们一直在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变得越来越强。而普通人,甚至都没有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碎片化阅读和接收,最终没有形成知识系统,也就没法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智慧。

其实这本书有点鸡汤,因为他告诉了人们,天才并不是天生的,如果你遵循规律多加练习,普通人也是可以逆袭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