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超越》之童年對人生的影響(我的讀書筆記)

個體生命從呱呱墜地那一刻起,生活的意義便與生俱來。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嬰兒,他也會努力地想弄清楚自己的力量和身處何種環境,他想知道周圍環境於他的利弊。所以兒童在五歲之前,基本上就形成了一套固有的行爲模式。

一、不幸的童年對人生的影響

第一種,不幸的經歷會使他產生積極的生活態度,“幸,好”“不幸,更好”的生活態度,會使他用盡心機,想方設法擺脫困境。突破重重生活障礙,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可是,這看似優秀的生活態度,會產生固執、偏激的心理狀態和性格,如果不能被正確引導,一旦誤入歧途,極易走向一條不歸路,將產生不可估量的嚴重後果。

第二種,他會以仇恨的眼光看待比他境遇好的兒童,他會憤憤不平,認爲老天不公,認爲既然老天待我殘忍,憑什麼我要對別人慈悲?

通常表現爲暴力、冷漠、欺負弱小、不能從心裏承認錯誤,此種生活態度如果父母不能正確引導不能讓他們的思想從根本上得到改變,我建議要儘早讓孩子接受心理學人士的指導與幫助,否則,他們的行爲將會沿着這個軌跡走到底。

由於童年的不幸遭遇,上述兩種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皆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然而上述第一種兒童如果能儘早感受到自卑心理對自己的行動所產生的影響,積極的生活態度會讓他迅速做出與自卑心理的對抗行爲,開始嘗試做出一些大膽的行爲,挑戰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他一旦完成了某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並得到了相應的肯定與報酬,他便會瞬間體會到自信心帶給自己的能量,以至於沒有剋制的形成“過度自信”的心理狀態。

這種“過度自信”的心理一旦形成,便極易做出一些超出自己認知範圍內的事,以至於一敗塗地。

所以,對於自卑心理的消失,就意味着自信心的產生,如果能時刻保持自信心與自身能力的平衡,並讓兩者在生活和工作中相互制約,加以錘鍊,穩步提升,則會獲得最後的成功。

二、“蜜糖罐”式童年對人生的影響

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是一大禍根,這是孩子歪曲生活意義的土壤。那些生在“蜜糖罐”裏的孩子,會自我膨脹,他們的一切願望都是金科玉律,衆星拱月的感覺使他們有呼風喚雨的野心。

當有一天,他們從衆人矚目的焦點滑落,他們的位置被他人取代,這對他們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般的災難,他們無法容忍特權變更。

他們會與周圍的人爲敵,認爲所有人都欠他們的,他們遭到了世界的背叛。所有事物在他們眼裏都是障礙,沒有哪一樣他們看的順眼,他們在生活中習慣於支配,習慣於索取而沒有付出。

他根本不懂得如何應對生活中的一切問題,因爲他們過去遇到問題都是別人代勞解決,百般溺愛使他們喪失了獨立性。

有過受寵經歷的孩子成年後,相當一部分可以定義爲社會的危險分子,這一點毫無懸念。

這樣的問題兒童所表現出來的處事方式,無論公然暴力復仇,還是以惡報善,無一例外可以追溯到一個根源————那就是他們對生活的理解從一開始就是錯的。

三、被冷落忽視的童年對人生的影響

冷落的殺傷力巨大,被忽視的兒童可以列爲第三種“問題兒童”。這樣的兒童對愛與合作極其陌生,因爲他們從來沒有從哪個渠道接觸到此類積極的因素。

他們根本不曉得愛與合作是個什麼東西,當然無從談起樹立關心和互助的概念了。他們不懂得爭取他人的幫助,他們總是低估自己與人溝通的能力,不相信他人的善意和誠懇,他更想不到幫助他人可以贏得他人的尊重和愛戴。

孩子的生命之初最渴望的就是安全感,他要努力的尋求依賴對象,而父母就是這個角色的最佳人選。

父母要給孩子營造一個有信任感的環境,如果孩子不能對周圍的事物產生興趣,沒有與人合作互助的感受,這個孩子將會出現人格障礙。

綜上所述,不幸、溺愛和被忽視,有這三種經歷之一的孩子,很容易陷入生活的誤區,導致他們對生活做出錯誤的解讀。

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人,無一例外都非常需要藉助外力的幫助,才能修正他們的人生觀,找到正確的處理問題的行爲方式。

他們唯一的辦法是依賴幫助,獲得對生命的更好的理解。確切的說,如果真正的關心他們,給予他們相關的訓練和幫助,我們就可以從細微之處發現,他們表露出來的一言一行,都對生命賦予了全新的意義和理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