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錢與缺愛

方方來遲/知

在平時與讀者交流中,我經常會遇到的一類人,就是童年時期家庭條件不怎麼好和缺乏家庭關愛的女性,她們長大了之後最典型的特徵就是永遠都是既“缺錢”又“缺愛”,總覺得錢不夠花,愛不夠多,不能滿足,對物質和精神雙重“飢渴”,表現出瘋狂又癡迷的狀態。

俗話說“窮養男,富養女”其實一點都不爲過,窮指的不單單是物質上的窮,還有心窮,精神上的窮。

童年時期缺乏家庭關愛特別是父愛的女性長大了之後,童年時期她們的父親對她們欠缺的東西,她們會想方設法從別的男人身上尋找回來。

說她們是在找男朋友,其實是在找她父親的影子。父親沒有給她安全感,她就會在別的男人身上尋找安全感;父親沒有給她自信,她就會在別的男人身上尋找自信……

她們四處尋找可以把父親欠缺的東西彌補回來的人,卻總也找不到,因爲心裏早已在童年時期落下病根,這樣的情況下任何尋找都會於事無補,常常喜歡用“沒人懂我”來表達內心的不滿。

還有一種就是總覺得“缺錢”的女性,一天滿腦子、張口閉口都是“錢錢錢錢”的女性,她們認爲“錢”真的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我問她:你怎麼就這麼缺錢?幾乎無一例外的回答就是:“小時候窮怕了”。

如果你仔細觀察一些社會現象,你會發現真正從小到大家境殷實的女性對錢真的會保持一種“雲淡風輕”的態度,她們都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追求物質之外的東西,把專注力都轉移至了內在修養和自我精神領域構建以及成長方面,因爲她們比誰都理解的深刻:

“錢”能解決的問題都是於“我”之外的問題,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截然不同的生活經歷,就有了截然不同的“金錢觀”,健康的“金錢觀”,就會把“金錢”的重量拎的明白。

我從來沒有否定過錢的重要性,但是如果一生只爲了錢,即使家財萬貫,那麼其一生註定還是一個“窮”字,內在的匱乏感會一直如影隨形。

沒有多少人會像我一樣把物質和精神剝離的那麼清楚,特別是一個女生,無論你是“缺錢”還是“缺愛”,你無法識別到他們,就無法自我療愈因童年而遺留下來的缺失感,一生患得患失。

同時也很容易因錢和因愛在人生重大的抉擇面前犯糊塗,一生因愛和因錢而遭受痛苦和翻車,且屢試不爽,屢敗屢試又屢試屢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