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體驗與可用性測試》有感

入職小半年,感到深深的迷茫。目前做的原型都是按照自己已有的知識和一些交互法則輸出。但對用戶而言,有沒有達到可用、易用就不得而知了。另外,由於很多時候都是獨自負責一個產品的原型設計,產品會比較聽從我們的意見,撕逼機會其實並不多,害怕得不到成長。另外,要是做出了兩個方案,自己也很難判斷哪個好哪個壞,但看完《用戶體驗與可用性測試》之後,我覺得可以在工作中引入可用性測試,至少可以給自己的設計一個反饋,不至於做完就做完了,好不好用,能不能用都不知道。

互聯網剛發展的時候,能推出一個產品已經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這時候產品給用戶提供什麼,用戶就用什麼,但由於產品相當少,物以稀爲貴,用戶就算覺得再難用,也願意花時間學習。但現在不一樣了,互聯網發展相對來說已經比較成熟了,市場上產品琳羅滿目,衆多同類的產品一起競爭,想要在同類產品中脫引而出,一定要在用戶體驗上下功夫,讓用戶覺得好用,不然同樣的功能,用戶憑什麼選擇你家的產品?

一、目前一個產品的最低標準是可用,最高標準是好用。那麼可用性是怎麼定義的呢?

1.可用:能幫助用戶完成目標

2.易用:能快速幫用戶完成目標

3.好用:幫用戶快速完成目標,並讓用戶產生滿意感

想達到好用,讓用戶對你的產品愛不惜手,憑自己YY是做不到的。一定要深入瞭解你的目標用戶,爲你的用戶做設計,這時就要用到可用性測試,檢驗你的產品是否能滿足你的目標用戶。在產品前期做檢測修改起來時簡單的,要是等產品開發完畢後再做測試,成本是巨大的。

二、可用性測試要怎麼做呢?

有五個步驟:測試準備->招募->測試執行->分析報告->再設計

1.測試準備

測試前要準備甄別問卷與編寫測試大綱。

招募的用戶原則上是要‘具有代表性的用戶’,及你產品的目標用戶。甄別問卷用於識別目標用戶,確定用戶的屬性,如年齡,職業,愛好等。

測試大綱用於確定你這次測試的主要目的、測試步驟與測試方法,同時也可以確定招募用戶數量。

2.招募

招募方式有很多:

1)網上招募

在產品官網加個用戶體驗計劃入口,讓用戶報名,填寫個人信息,就有個目標用戶庫,需要用戶的時候在庫裏給這些用戶發甄別問卷並填寫,回收問卷確定哪些用戶是本期的目標用戶,並預約。

2)通過人脈招募

向身邊同事打聽有沒有符合你用戶屬性的朋友,要是有就向朋友要聯繫方式。


3.測試執行

原型測試工具可以用紙模或具有交互功能的軟件,如Axure和Pop快現(App)

在測試執行過程中,要與測試,引導用戶用發生思考法,不要對用戶進行強引導,注意用戶的現場反應。

在測試執行過程中,要記錄用戶完成任務的路徑與時間,用於測試結束分析。


4.分析報告

分析報告中儘量讓數據可視化,寫出用戶的任務路徑分析,根據完成情況與完成時間確定問題的優先級。

分析用戶的滿意度,並輸出報告


5.再設計

輸出報告後,最重要的是再設計,根據分析報告的結果,對現有流程優化或結構重組。

設計完成後,有時間的話可以再進行一次可用性測試,提高產品的好用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