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專注度

連續三篇都是關於讀書的東西,本想收工了,卻發現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沒解決,於是今天再囉嗦一下。

有小夥伴問說“讀多少書合適?”這個問題可真是難倒我了,因爲我沒弄明白這個時間的區間。如果說人這輩子,那當然是書讀的越多越好,如果說短時間或者一個相對較短的階段內,自然又不是多多益善了。所以今天聊的主要是量的問題。

先回來看看我的回答,宏觀的說書讀得越多越好,可微觀的說讀書並非越多越好。簡直就是現代版的“矛盾故事”。也就是說,如何在這個相對矛盾的邏輯中,尋找一個屬於你的閾值,爭取更高效地讀更多的書。

接下來做一個數學題,假定所有人的閱讀速度一樣,所有書本的篇幅一樣,讀一本書的耗時均爲15小時,每個人一週只能拿出15個小時的空餘時間,那麼一年每個人能讀幾本書?我想大家都會算,是52本。但現實生活中,並非每個人可以拿出來一樣多的時間去讀書,而且每個人的閱讀速度各有不同,因此,一年的時間裏合理的把握節奏,是可以提升你的閱讀量。

從宏觀上說,掌握三檔讀書節奏:精讀泛讀取經。這三種我想不必做過多的展開,精讀自然就是完整讀完並消化,泛讀就是知道即可,至於取經,簡單說就是拿別人的知識晶體,不論是讀書筆記或者感悟,再或者聽書也是可以的,不一定要看。我個人很喜歡在得到和樊登讀書上聽書,方便快捷,有的書聽完就行了。

所以今天要講的詞是專注度,簡單說就是選擇那些屬於你自己的,需要精讀的書。去專注更少但是更重要的事。去讀更需要你讀的書。

(題外話:當我甩出“更少但更重要的事”的時候,我必須加一個備註,我生怕有人理解錯了,直接去“補短板”了。因爲學校的教育一直告訴我們不能偏科要平衡發展,這理論僅適用於高考。高考以後,不要考慮均衡發展,因爲這個社會的分工越來越細,讓更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纔是趨勢,不要試圖去強化自己的弱項,你要做的不是去補短板,而是去延長你的長板,磨礪你的尖刀,這纔是更少但更重要的事。)

從微觀策略上,建議一個時間段只精讀一本書,一般情況讀完再換,但與此同時,你可以選擇再泛讀一本書,作爲放鬆和穿插,畢竟泛讀是比較輕鬆的事。與此同時,如果你還有精力,可以去聽書,或者看別人的思維導圖。幾本書的穿插,建議不要都是費腦的東西,簡單說就是不同用腦程度的書穿插,文學史學的書比較不費腦,閱讀獎賞很高很爽,特別適合穿插,而且做一些文史薰陶是一個很好的積澱。

總得來說,書要多讀,但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結合你的實際,專注那些更少但是更重要的書,掌握好你的讀書節奏,勞逸結合,這樣可以在相對有限的時間,多讀一些,多學一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