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圖|從前有座須彌山

本文參加簡書官方有獎徵文「腦洞寫作大會第二期|創意續寫計劃」


從前有座山,被佛家稱爲“須彌山”。相傳它橫亙於中國和古印度之間。它在佛經中多被傳誦和解釋,但卻從未被真正發現過。

佛教中的須彌山又對應三十三重天,被理解爲佛教對三千大千世界的一種比喻,“芥子納須彌”,它究竟隱藏在何處?也許它根本就不曾存在過,只是古人臆想出的產物。但是,通過查詢散落在不同古籍中的記載,以及最先進的科學儀器進行的分析。科學家們終於還是找到了它的實際地理座標。

原來古代的傳說居然是真的!須彌山原來就是位於中國和尼泊爾邊境的喜馬拉雅山脈中的最高峯-珠穆朗瑪峯。消息一出,舉世皆驚。國內各大主流媒體也紛紛打出了雷人的新聞標題,比如下面這個。

“須彌山在中國,中華民族在新世紀註定要打開通向宇宙的大門!”一時之間,衆說紛紜。

須彌山的存在聽起來有些可笑,但科學家們通過進一步研究,卻發現了這座“須彌山”可以被實際利用的另外一個重要價值。

因爲這座“須彌山”有足夠高,如果把它當做通往太空的第一層臺階,的確可以節省很多的人力和物力。雖然那個地方氣候十分惡劣,但對於以“基建狂魔”著稱的強大的中國建築工程隊來說,那根本就不是問題。

早在21世紀中葉,太空電梯的理論論證和計算機模擬實驗就已經完成。它早已經不是阿瑟-克拉克筆下科幻作品《天堂的噴泉》那遙不可及的創造物。然後,它的始發站,被最終確定在珠穆朗瑪峯腳下。這一切彷彿都是命中註定,須彌山終於成爲了通往天界的一條道路。

就在21世紀末的這一天,成千上萬的人聚集到這座“須彌山”下。他們都是來見證這歷史性的時刻的!被命名爲“神龍號”的太空電梯首發專列將運載着一批太空貨物和十名宇航員,從這裏升向地球同步軌道,開始人類歷史上首次太空電梯之旅。

十天之前,兩顆巨大的地球同步軌道空間站放出了兩根線纜,那線纜在兩架太空無人機的牽引下被送到了地面。線纜的一端連着地球上的發射站,另一端就是太空站的入口。組成這種線纜的材料被稱爲“飛刃”,那是一種高強度的納米材料,能耐極端的高低溫和酸鹼,比碳纖維還要堅固100萬倍。它們現在就是支撐那太空電梯的繩索。

首發測試開始了!人們都屏住了呼吸,準備迎接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西藏僧人們站在山腳下,聚成一羣,手持轉經筒不斷念誦經文,彷彿在他們心中,佛祖的大願將要完成。來自世界各地的記者們也聚成一羣,手持各種各樣的採訪器材,爭先恐後地以發射基地爲背景開始報道。還有一羣人是武警人員,身着制服,維持着現場的秩序,以應對各種可能發生的不測。

任何首次登上太空電梯的人,內心都是無比激動的。電梯的內部寬敞舒適,從電梯的舷窗向外望去,他們先是看到了山腳下荒涼的戈壁和一羣一羣的犛牛。然後,他們又看到了巍峨壯觀的絨布冰川,一層一層巨大的冰塔,彷彿託舉起高聳入雲的珠穆朗瑪峯。最後,他們看到了一隊登山隊員在向他們招手,珠穆朗瑪峯的峯頂迅速出現在眼前,峯頂上飄揚的那十分醒目的五星紅旗如驚鴻一瞥,然後,整座山峯就被甩到身後。

周圍的一切都十分的安靜。沒有發射火箭點燃助推器時的劇烈震動;沒有幾倍於體重的壓迫感;更沒有宇宙飛船中狹小的空間和那些繁雜的儀表盤。他們就彷彿乘坐着穿梭在高樓間的普通觀光電梯,甚至都感覺不到自己正在加速飛向太空。不同之處在於,地面景物在不斷縮小,最終還能看到地球的全貌。“芥子納須彌”,從太空俯瞰地球,在那巨大的藍色背景下,原來那須彌山真的如同米粒一樣渺小!

地面上的人們歡呼了起來。在他們的眼中,這個太空電梯宛如一條銀色的飛龍,掠過巍峨的雪山,穿過雲層扶搖而上。如果真有三十三重天,那麼這條“巨龍”就是穿行於諸天中的精靈!它承載着人類的夢想,向着征服外太空的目標不斷邁進。

從前有座山,名叫須彌山。須彌山連接着三十三重天。自從須彌山下出現了一條“神龍”,對人類而言,那須彌山已經不再虛無縹緲,那三十三重天也不再遙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