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年用什麼花樣玩轉日本


最近兩年,美國對我們持續施壓,特別是在經濟科技領域。

其實這並不是什麼新版本,上世紀,美國爲了控制日本,採區了對日企的強行收購,他們做之前,都是先給你潑髒水,污衊你,然後發起調査,並單方面宣佈調查結果,以此爲依據實施制裁。

美國人有一句俗話來形容這種霸道:“我就是你的法官、陪審團和劊子手。”

當年被欺壓的日本對此也沒什麼辦法,他們只能認慫。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到現在,日本的經濟發展一直是停滯的,可以從1995年GDP是54萬億美元,2019年是51萬億美元看出端倪。如果觀察一下這些年日本的GDP增長率,你會發現這基本上是一條不上不下的波浪線,今年漲一點明年就縮回去了,總量基本不變,這就是日本人受美國壓迫的結果。

今天我們其實很難想象彼時日本的富裕程度,但在泡沫經濟破裂之後一切都變了。

1983年,在美國的壓力下,日元國際化被正式提上日程。一年後,日本全面開放金融市場,同年日元兌換限制被取消,國際資本一窩蜂地擠進日本市場。

這個時候有人就要問了:貨幣國際化、貿易自由化、全面開放不是好事麼?其實這個問題比較複雜,貨幣國際化是有利有弊的,好處的確有不少,比如增加本國貨幣在國際上的流通性,減少跨境貿易成本和風險,同時也是大國實力的體現。但日元之前執行的是固定匯率,央行可以將日元價值穩定在較低水平,之前我們提到日本的經濟高度依賴出口,日元升值會沉重打擊日本商品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

1984年,美國拉着英德法跟日本一起簽了個《廣場協議》,各國同意在國際市場上大量拋售美元,造成美元貶值。美元兌日元的匯率在這個協議之前是1:240,到了1987年變成了1:120。短短3年之內,日元的價值翻了一倍,明眼人都能看出,日元升值對於出口弊大於利,但當時日本大藏省,就是財政部的大臣竹下登,在簽署協議時居然向美國人表示:日元再升值10%到20%都沒向題。現在看來要麼是他不懂經濟,要麼他就是個內鬼。

除此之外,取消日元兌換的限制,意味着外幣進人日本不會有任何阻力,之前需要經過日本央行的監督,現在就放開了。好處是日本企業更容易獲得海外投資,壞處是大量的外幣兌換成日元,可能造成通貨膨脹,再加上市場全面開放,地產股市的過熱不可避免,結果就是日本出現了巨大的金融泡沫。

金融是一個很魔幻的東西,明明它不創造財富,只負責流動和分配財富,優化投資,卻變成了投機分子的財富密碼、資本家的羊毛利器。

日本的金磁市場當時已經過熱了,需要央行出臺財政緊縮政策,避免經濟泡沫越吹越大。

但是那幾年趕上了美聯儲的降息週期,全世界的央行爲了不受到太大沖擊,只能跟着降息。

日銀也是這麼傲的,貨幣寬鬆開始了,市場上的錢越來越多越來越毛,這當然遭到很多人反對,但日銀不僅沒有收手,反而到處撒錢,求別人借錢。給大家打個比方,假如當年我是一個日本人,有一棟房子,那麼銀行就會要求我把房子抵押出去,這樣手裏有了一筆錢,然後拿這個錢再去買棟樓,再抵押再進貨,再買出。

人類歷史上最高的地價,上世紀八代末,整個東京620平方公里的地價就超過了加拿大全國的地價,可以買四個美國。

再給大家講幾個故事看看:當年日本人富到什麼地步,由於美國的壓力,日元持續單方面升值後,吸引了不少人去炒外匯。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反和興業家傳統的鋼鐵企業社長,他直接帶人在自己的辦公室炒外匯,晝夜不停,炒遍全世界的市場,好不快活。到1989年其收人已經超過了主業的兩倍,每天收入至少1億日元,行情好的時候5億!這誰還做實業啊?

大家一看炒外匯來錢快,各個企業不管以前是做什麼的,當時都開始炒外匯,最後錢賺的遍地都是,有人過生日,直接送一塊金磚當生日禮物。

有了錢了,出門坐公交就比較掉價了,都是去打車,這個還要竟爭,想上車得加錢,據說有人曾經花了100萬日元就爲了5分鐘路程的打車錢。

錢多無處花,民間盛行高爾夫滑雪這些富人運動,錢多的人花大價在國際上買藝術品,買大樓,收購美國影視公司娛樂,日本人的錢都做了無用功,經濟沒有投入,產業不發展,在原地踏步了二三十年,現在還在繼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