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知見最後都是多餘的 自我與錯誤的自主權

自我與錯誤的自主權


1. 究竟心靈是怎麼營造出自我的?這話問得合情合理。2 其實,這可說是禰所能提出最上乘的問題了。3 然而,我們不宜把它當作過去事件來回復這一問題,因爲只要是過去的,便已無足輕重;若非是禰此刻仍在重複同一錯誤,否則,就沒有所謂的“歷史”可言。4 由於真知是完全不具個人特質的,它的思維極其抽象,具體實例無法幫禰領悟真知之境。5 反之,知見則各有所指,因此相當具體。


2. 每個人都會爲自己打造一個小我或自我;由於自我的不穩定性,必然隨波逐流且變幻莫測。2 他還會爲自己眼中的人打造出同樣令人捉摸不定的自我來。3 他們的自我會藉着彼此的互動而相互改變,因爲它們不是出自“如如不動”的那一位。4 禰必須明白,心靈層次的互動,和形體上的交往一樣,都會帶來這種改變。5 禰對另一個自我作何想法,與有形的交往一樣,都有改變禰們對彼此看法的功效。6 沒有比這更能證明“自我只是一個觀念,而非實體”的實例了。


3. 禰目前的心境就是顯示自我形成過程的最佳範例。2 禰把真知拋到九霄雲外,好似與它素昧平生。3 事實擺在眼前,只要瞧一瞧自己的現狀,禰便不難明白確有這麼一回事。4 既然禰現在可能做出這種事情,爲何驚訝自己過去也曾幹了類似的事情?5 對陌生的事感到驚訝是情有可原的,可是對自己不斷在做的事情感到訝異,就很難自圓其說了。6 可是,千萬別忘了,即使禰心靈目前是這樣運作的,它其實無需如此運作下去。


4. 試想動物對自己的幼犢之愛,牠們本能地感到有保護的必要。2 只因動物視己之所出爲自己的一部分。3 沒有人割捨得下自己生命的一部分。4 禰對自我的感覺和上主對造化的心態如出一轍,都會無比愛憐地加以呵護。5 禰對待自己打造出來的“我”的心態一點也不令人意外。6 實際上,禰將來也會以同樣的心態對待自己的創造(也就是與禰同樣永恆真實之物)。7 問題不在於禰應怎樣對待自我,而在於禰相信自己究竟是什麼。8 相信,屬於自我的功能,只要禰對自己的起源還得依靠信念來支撐,表示禰仍陷於自我的認知裏。9 當禰完成學習階段之後,禰只是純然地“知道”上主。10 但是,禰若相信還有另一種認知的方式,這可說是自我觀念中最高明的一種了。11 因爲它至少隱約認出自我並非禰的真我或自性。


5. 瓦解自我的思想體系,在人的眼中必是一件苦差事,但事實絕非如此。2 當禰奪去嬰兒手中的刀剪時,祂必會大哭大鬧;可是若不如此,祂很可能會傷及自己。3 由此比喻可知,禰仍是一個嬰兒。4 禰絲毫不懂真正保護自己之道,禰自以爲需要之物,對禰的傷害可能最大。5 然而,不論禰目前是否真正明白這一道理,至少禰已同意與我合作了,朝着“不傷人”、“多助人”的方向努力,這兩種心理素質必須齊頭並進纔行。6 縱然如此,禰的心態仍會衝突迭起,因爲它畢竟還是以自我爲基礎。7 但這一狀態不會持續太久。8 禰只需耐心堅持一下,隨時提醒自己,最後的結局會與上主本身一般屹立不搖的。


6. 唯有時時刻刻感到自己真的很富裕之人,纔可能真正行善愛人。2 只要禰深思一下愛心善行的真正內涵,便會明白此言不虛。3 對自我而言,任何施捨都暗示着所施之物從此就失去了。4 若再把施捨與犧牲聯想在一起,禰必須先相信自己遲早會得到更好的回報,纔會捨得給予,也才忍受得了給出之後的一時之缺。5 自我的運作方式脫離不了“爲得到而給予”的基本模式,而且會根據與其他自我的關係來評估自己。6 匱乏的信念會在自我心中揮之不去,因爲自我正是匱乏信念的產物。7 自我之所以把其他自我如此當真,其實是爲了證明自己也是真的。8 自我心目中的“自我尊嚴”, 說穿了,不過是誘導自己接受自我的真實性,暫時降低自己的侵略性而已。9 這種“自尊”心理其實是經不起打擊的,任何一點壓力在自我心中都成了生死存亡的問題。


7. 自我實際上是靠比較而存活的。2 衆生平等的觀念非它所能理解,以愛心相待也非它能力所及。3 自我的給予絕少出自富裕之心,因爲自我的誕生就是爲了取代富裕之心的。4 爲此,自我的思想體系纔會生出“獲取”的觀念。5 連食慾也是一種“取得”的生理結構,顯示自我有待禰不斷滿全它之所需。6 不只生理食慾需要滿全,即使是所謂的“自我的高等需求”莫不如此。7 生理食慾的起源並非生理性的。8 自我以身體爲家,設法透過身體來滿足自己。9 然而,這個餿主意基本上是出自心靈的決定,因爲心靈對自己的真正能耐已經徹底迷惑混淆了。


8. 自我相信自己是完全獨立自主的生命,這不過是它對自己的起源的另一種表述而已。2 它一旦陷入這可怕的處境,就不得不求助於其他自我,不論是“合縱”而建立聯盟,或“連橫”而發動攻擊,它都會感到草木皆兵,動輒得咎。3 可是它絕不允許自己質疑那假定的前提,因爲那前提乃是它的存在基礎。4 自我就是人心中認定“自己是完全獨立自主”的那個信念。5 自我雖然鍥而不捨地爭取神性的認可,以肯定自己的存在,卻始終無法得逞。6 神性在真知內不可能意識到自我的存在。7 它也不會攻擊自我,因爲自我對它而言,純然“不可思議”。8 自我也一樣意識不到神性,只會感受到有個比它更大的東西始終在否定它的存在。9 由此可知,自我心目中的“自尊”只是一種自欺而已。10 上主的造化是不會創造神話故事的,可是創造的能力卻可能誤用到神話故事裏。11 結果只有一種可能,即是那些妄造出來之物從此喪失了創造力。12 神話純粹屬於知見層次,形式上顯得玄玄虛虛,本質上更擺脫不了善惡對立,因此,即使從它們最好的一面來講,也不免包藏禍心。


9. 神話(myth)和怪力亂神(magic)之間可說是款曲互通,因爲神話與自我同出一源,而怪力亂神之術則是自我賦予自己的能力。2 神話的思想架構通常都少不了“天地創始”的故事,離不開怪力亂神的解說。3 所謂“適者生存”之戰,其實就是自我的自我保衛戰,解釋自己其來有自。4 它通常會把自己的起源與身體的誕生聯想在一起,因爲自我根本說不出自己誕生以前的存在。5 一羣比較“富有宗教情操”的自我,則相信靈魂存在於身體之先,而且是永續的存在,只是一時落入自我的世界裏而已。6 有些人甚至相信靈魂將會因這一淪落而遭受天譴。7 其實,救恩對神性一無所用,因爲神性始終安然無恙,不待任何拯救。


10. 救恩說到究竟,不過是指心靈恢復了正見而已,它尚未達到聖神的一體心境,卻是迴歸一體心境的必備功夫。2 正見能將心靈自動導向下一階段,由於正見不含任何攻擊性,使得妄見毫無立足之地。3 一旦放下判斷之心,自我便無以爲繼,自然銷聲匿跡。4 於是心靈只剩下一個去處。5 心靈會亦步亦趨地跟隨它所依附的思想體系前進。


11. 修正知見,只是一時的權宜之計而已,這話不論重複多少次都不爲過。2 只有當妄見遮蔽真知時,纔有修正的必要,因爲唯有正確的知見堪爲真知的跳板。3 正見最大的貢獻在於讓禰明白“所有的知見最後都是多餘的”。4 這一竿便足以打翻自我整條船。5 禰也許會問,好似活在世間的人,怎麼可能做到這一點?6 這話問得很有道理。7 但禰得警覺自己是否真的瞭解這個問題。8 活在世界上的那個“禰”究竟是誰?9 神性既是不朽的,不朽之境必然如如不動。10 不僅現在如此,過去如此,未來的神性也是如此,因爲它萬古不易。11 “不易”指的不是一種“延續性”,禰也無法根據神性的反面意義去了解它的。12 真知中是沒有對立的。13 這是真知與人心所有認知方式的根本不同之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