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司機撂在半路,差點沒命”:世界正在懲罰你這樣的人

終身成長詞典已上線1402/10000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541天


01

曾經在一個名叫@國服第1甄姬的妹子微博上,看到她敘述一件事。

她說,某天半夜十二點的時候,弟弟打車來機場接自己,司機圖方便,不打算送他到指定地點,想直接撂他在大馬路上,就跟弟弟商量。

老實善良的弟弟答應了,結果下了車走去航站樓的途中,因爲一輛車快速經過他身旁,躲避不及的弟弟摔得頭破血流。

因爲這件事,博主很生氣,一方面氣司機不負責,另一方面又氣弟弟“太好說話”,不懂拒絕

生活中像博主弟弟這樣“好說話”的人很多,但結果不是方便了別人苦了自己,就是苦了自己,事辦砸了還被別人埋怨。

拾遺君曾經就講過一個故事,有個姑娘對同事基本上是有求必應,不管自己有沒有時間,不管心裏是不是願意,她都會說一聲:“行。”

有一次,因爲老闆發話,要大家把工作在當日做完,一位同事因爲事太多,就找她幫忙改策劃案。

女生又回答:“行。”

但因爲她自己分內的活也很多,導致下班時策劃案還沒改完。

結果這位同事生氣了:“不行就別答應啊,耽擱我的下班時間。”

姑娘委屈得眼淚直打轉。她不明白,爲什麼不懂拒絕的老好人總是不招人待見?

“我與人爲善,有求必應。我幫你,你怎麼還懟我呢?”

因爲不懂拒絕的老好人處處考慮別人的感受,什麼事情,一找就答應,什麼東西,一要就給。

最後往往只能接受這樣的現實:你幫了他十次,他不感激,而一次忙沒幫,你就是他眼中的壞人。

曾經在李雪琴的微博上,看到這樣一個短視頻:當你用同桌的紙巾時……

第一次,客客氣氣地徵求對方的同意,禮貌地等對方撕下紙巾遞給你。

第二次,打聲招呼就直接自己上手撕。

第三次,直接把整捲紙巾拿走了。

第N次,一卷手紙一兩天之內就被扯光了。

同桌看着秒沒的紙巾,欲哭無淚,卻還是沒有開口拒絕。

這個視頻,很真實。

真實得讓人覺得,這個世界,彷彿一直正在懲罰不懂拒絕的人。


02

不懂拒絕的人,多半是沒參透人性。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段追求者和被追求者的聊天記錄

這個拒絕,可以說是很硬核了。

但爲什麼拒絕者可以這麼豪橫呢?

因爲在這段關係中,被追求者是居於主動態勢的人,對方有求於TA。

所以TA可以冷,可以熱,想出來就出來,不想出來,對方也無計可施。

而如果這裏提出要求的,是手持大單的客戶。他的訂單你拿到,就有飯喫。拿不到,就只能喫土,你還能這麼強勢地拒絕嗎?不能。

這就是人性

參透人性的人,往往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強迫你接受對自己不公平的要求,甚至通過這種不公正,打造精緻的商業套路:

但參透人性的人也同樣明白,學會拒絕,自己纔會得到尊重

比如你不會喝酒,出去應酬的時候,愛勸酒的朋友跟你說:你不喝就是不給我面子!

爲了顧及朋友的面子,你接受了他的要求,最後一定是以被灌得大醉收場。

因爲一旦選擇了接受,再要拒絕就困難了。

精讀君在終身成長詞典的詞條《255:登門檻效應》中提到:人們如果一旦接受了他人微不足道的要求後,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一旦你沒了原則,別人就不把你的“好說話”當回事。

而如果你第一時間就斬釘截鐵地告訴對方:“我不喝酒。”不管對方怎麼勸,你都堅持不喝。

他知道了你的原則,也會慢慢習慣,甚至會在新朋友勸你喝酒的時候站出來幫你:

“這傢伙我們都勸了三年了,從來不喝酒,也罷,等會讓他開車就是了。”

拒絕和受尊重的邏輯關係是:有拒絕,就有了原則,原則一旦被別人接受,你就得到了尊重

對付那些跟你提無理要求的人,無論是想讓你中途下車的司機,還是逼你喝酒的客戶。

你都應該讓對方明白,你倆是合作關係。你花錢,他送你到機場,就這麼簡單。

他不可以把你撂在半路,給雙方製造麻煩, 你也沒必要接受他的無理要求。

白巖松說過一段話:

“爲什麼別人越來越不把你當一回事兒,因爲你太好說話。

你成功塑造了一個毫無原則的自我,既然你沒有了原則,人家對你自然就沒有了底線。” 

就是這個道理。


03

很多人不敢拒絕,是怕傷害別人。

但其實,人們往往高估了自己的重要性

求你幫忙的人,很可能已經碰壁十幾次了,只是抱着試試看的心態找你而已。你不答應,對他來說也不是什麼意外,相反是可以預見到的事情。

這也是一種信息不對稱現象。

因爲你和求助者對於同一件事情的信息存在不對稱,基於這種不對稱,你們對這個事情的認知,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看法。

所以,遇到這種情況,如果你不想幫,一定要樹立這樣的心態:

幫忙是我對你的好,不幫纔是正常的

2點建議,送給不會高效拒絕的你:

①控制對方的預期

知乎上曾經有一條熱帖:已經離職了,前同事三番四次電話微信問工作的事該不該回復?

題主說,自己和前同事並不熟,且該交接的都交接了,但對方還是三番四次地問工作內容,其中不乏白癡問題,自己好心回答了還連一句感謝都沒有,問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高贊回答的作者allen說,人際交往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則是:控制對方的預期,即事前降低別人的預期,事後再給一個更高預期的結果

正所謂“低承諾高交付”,這樣往往比直接拒絕的效果要好。

比如對於前同事的“在嗎?”,不需要立刻回覆,否則他會覺得你很閒。因此可以等上幾個小時再回。

對方提出要求後,再用盡可能簡單的語言快速回復,比如:

“這個我留在交接文檔裏了。”

“這個有點想不起來了,等下班有空再給你查。”

如果對方真的很着急,多半會自己想辦法解決,而你表現出的態度,也不算不配合。

這樣幾次之後,他就會明白,你的時間也很寶貴,不能專門爲他服務。

有時間問問題,不如自己想辦法解決,確實需要你幫忙的話,儘量問核心的問題,纔有可能得到有效的答覆。

②辦不到的事,拒絕要乾脆

作家劉同曾說過一件事:他說自己的一個朋友曾在朋友圈發了一條信息,這條信息讓他非常心有慼慼。

內容是這樣寫的:

“我們都是成年人了,你不用對我撒謊、婉轉,顧左右言其他,我並不生氣你的拒絕,我只是生氣你在浪費我的時間。”

回到前文拾遺君的案例,姑娘的同事找她幫忙,姑娘不評估自己的能力就一味答應,最後事沒辦成還落下埋怨,喫力不討好。

但其實,辦不到的事,一開始就堅決而乾脆地拒絕,不消耗自己、不耽誤別人,纔是最有效的解決之道。

三毛曾經說過:

不要害怕拒絕別人,因爲當一個人開口提出要求的時候,他的心裏根本預備好了兩種答案,所以你給他任何一種答案,都是在他意料之中的。

被拒絕之後,如果是交情深的人,一定會理解並尊重你;如果是交情淺的人,那你就更不必在意他的看法了。

希望每個人都能學會拒絕,做自己人生的掌舵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