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

抑郁不是肉体生病,而是灵魂生病。

如果肉体生病是机体出现问题,那么灵魂生病就是心理出现问题了。

人的肉体一生中会经历许多磕碰,伤害,病痛;灵魂一生中也会出现各种情志问题,比如小孩断奶时大哭,送幼儿园离开父母大哭,类似经历积累多了,适应了,在离乡求学时反而不那么闹了,但心理状态还是一样的。随后又会为爱情、为孩子、为各种纷繁事……到老了,依然会出现相应的情志问题。

没有一个人一生中不感冒,不摔跤,不磕碰。故也没有一个人一生中不产生抑郁。

说到底,正常人的抑郁就是灵魂“饥饿”了,需要靠健康而正能量的愉悦感“充饥”,看一本好书、写一写书法、欣赏几个美图,都可以给灵魂“充饥”,不过切忌不可用“服毒”为灵魂“充饥”,所谓给灵魂“服毒”,就是用打麻将、纵酒色、吸毒等做法麻木灵魂;特殊人的抑郁就是灵魂“受伤”了,需要寻找灵魂的“伤口”在哪里,心病须心医,须找准因由,方能疗愈好心灵。

在中国古代,没有将“抑郁”过度地夸大,也不会把郁病与自杀捆绑,且古代强调“孝道”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亵”等理念,故自杀横遭世人唾弃,并没有现代这么频繁。

现代,不但把自杀全部归罪于抑郁,还把小小的情志微坎也归类于抑郁,又无节制地同情,使自杀者不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故自杀事件频频上演,因一篇作文受到老师批驳而跳楼,因养育之恩的母亲一个耳光而跳楼,这样的心理素质真的令人担忧……

这种拿着放大镜夸大抑郁的做法,若不作为负面教材,于国于家,必将后患无穷。

闲话少叙,还是先把古人的正能量拿出来分享一下吧。

(一)一只苍蝇治好的抑郁

古代有个夫人,忘记她是什么夫人了,反正是过着养尊处优生活的夫人。

不知何故,夫人忽然生病了,不吃不喝还老吐,又不是害喜,找了许多医生都看不出有什么病,很快就病得骨瘦如柴。搁现代,就定义为抑郁,再也离不开药了,可偏偏是古代,还有一个智慧的医生出现。

那医生一号脉,并没号出什么病来,便觉得是情志问题,仔细追问原由,终于发现了病根,原来是夫人一日喝茶,感觉不小心喝到肚里一只苍蝇,后来就产生了这些症状。

医者只开了一个催吐的药丸给她,吐完,偷偷放在呕吐物中一只事先已准备好的苍蝇,随后找出那只苍蝇让夫人看,夫人看见呕吐物中的苍蝇后大喜,经过安心调理后,恢复健康。

(二)一个玩具治好抑郁

一个书生,落榜回乡路上借宿,见主人愁眉不展,就问了一句。

原来主人有一个四岁的小儿,近期不吃不喝不动,整天呆呆的,面无表情,像丢了魂儿,像中了邪,躺着不动,已经奄奄一息,骨瘦如柴。叫了许多医生也不知什么病,故愁眉不展。

古代的读书人,博览群书,识天文、懂地理,也掌握着一些医术。

这个落榜书生马上去看视那孩儿,通过看孩子眼神和把脉,断定这孩子是得了“相思病”。却差点被主人轰出去。

三四岁孩儿懂什么?怎么可能得相思病?

经过询问,书生获知孩子发病的地点是花园,又从孩子嘴里套出他的相思对象,原来是一个会连续跳动的玩具。

想必这家人有钱,这个玩具也贵重,孩子在花园玩耍时,跳入一个土洞里不见了,焦急无望,才犯的病。

孩子知道这个玩具贵重,也喜欢这个玩具。玩具没了,自己没办法找到,也不敢告诉家长,怕遭责备。加上思念,不吃不喝,渐渐病重。

那家主人赶紧到花园找,寻到那洞,不必掘地三尺,便找到了。

当玩具出现在孩子面前,孩子忽然面露喜色,坐了起来。

经过数日调理,孩子好了。

(三)朋友

如果可以沟通,就沟通吧,人类发明了语言,就是用来沟通的,只要对方不是恶人,必定可以沟通。如果不是恶人,仍不能沟通,也许是另有苦衷,也许是别有用意。实在不行,只能自我慰籍,看看文字,看看图片也很好,再不行,在梦里沟通一下,也是一计。

朋友无是非,是,喜之;非,宽之容之。连朋友都不肯包容,怎么配有朋友?

朋友无对错,对,是对;错,情有可原。连朋友都不能理解,如何做得朋友?

如果朋友要离开,不要强留。她之所以要离开,也许是为了寻找自由的天地,以及呼吸新鲜的空气,应该祝福才对。能强留下来的,不过是笼中之鸟而已。何必!与其看着她害怕、挣扎、反抗,不如看着她快乐、幸福、优雅地飞去。

总有一天,会不期而遇。就算不再相遇,做梦,必定可以。

简书是个好地方,如果朋友喜欢简书,却怕见自己,那就暂时假装不认识吧,给彼此留些空间。

总之,你若安好,我便释然。

(四)自剖本心

细细分析了一下,一切恶的根源,皆在本心。

用纠缠表示牵挂,用排斥表示距离,用骚扰表示关心,用冷漠表示放手……都是不智之举,甚至十分可笑。

所谓因果,就是“因”有偏颇,故“果”亦适得其反。

前世后世的因果太遥远,不可触及。

今世已擎在手中,何不早破恶因,以求趋善果呢?

(五)心理自调

今日晨起,突发奇想,剖析了一番本心,自纠出几点过失。

顿觉神清气爽,似换了一副心肠。

忽然感觉一切苦难,皆为惩恶因,化恶果而来,不由欣然受之。并用“苦难,乃为未来省福积福”的心理谎言骗自己高兴,顿时心生祥和暖意。

我自认为自己最重视的就是环境,环境包括人与人之间的气氛,气氛祥和,人心便舒畅;反之,气氛不祥和,人心便苦闷。

因此,我喜欢杞人忧天,担心美好消失。喜欢接近有喜感的人,喜欢看到美好的事,喜欢痛斥不美好的事,不喜欢破坏美好的行为,却因执迷于美好的事物而苦恼……

我不喜欢惹是非,却常眼不揉沙,细细想来,我这样的人也是挺讨厌的,哈。

其实,执迷于美好的事或人本身,就是极不美好的事。美好的事或人本身再美好,也会因对其执迷,而失去美好的光华。

与其强求别人,不如要求自己。

若自以为是屎,就埋于土壤之中,滋养花草;若自以为是玉,就宁愿碎而不瓦,保持本质;若自以为是掉进屎里的玉,就先埋于土壤中滋养了花草再挖出来洗洗,依然是洁净如初的玉……

(六)析人

分析来分析去,好人总是好人。

即使有矛盾,也不可轻否好人是个好人。

什么是好人?

遵纪守法,不危害国家与人民的人,都算得上是好人。

好人与坏人之间的矛盾,是殊死的对立。

好人与好人之间的矛盾,无非是睚眦之怒,口角之争罢了。

想到这里,还有什么可纠结的呢?

唯有放下罢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