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短光程原理到折射定律

作者:亞馬遜的蝴蝶(Butterfly_of_Amazon)


大家在中學物理課上都瞭解過光的折射,知道光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折射率不同的介質時方向會發生偏折,見下圖:

在 x 點,光線從折射率爲 n1 的介質進入折射率爲 n2 的介質,入射角爲 θ1 ,折射角爲 θ2兩個角與折射率的關係爲 n1•Sin θ1=n2•Sin θ2,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折射定律。

爲什麼會有這樣的關係?課本上沒有說。


1662年,法國科學家皮埃爾·德·費馬提出:光傳播的路徑是光程取極值的路徑,這個極值可能是極大值、極小值,甚至是函數的拐點。這個原理稱爲費馬原理,又名“最短光程原理”。嚴格說,稱之爲“最短時間原理”更合適,因爲這裏的光程是指光走過需要的時間,而不是路程。

我解釋一下這個原理的含義:

我們知道,光線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爲 c (約爲每秒299792458米),在介質中傳播速度會有所降低,不同介質降低程度不同,降低程度可用折射率 n 表示,其大小爲真空中光速 c 除以介質中光速 v ,即:n=c/v。

圖1中,有一條光線從左上角的(0,a)點傳播到 x 點,x 點所在水平線是兩種介質的分界線,光線會如何偏折?費馬原理告訴我們,光線會折向這樣一條路線:對於這條路線的上任何點,除這條路線本身,找不到第二條路能使得光線從(0,a)到這個點所需時間更短。

根據這條原理,我們便能推導出折射定律 。過程如下:

圖1中,假設 x 點在水平線上的位置是可變的,有一條光線從左上角的(0,a)點傳播到 x 點,然後再從 x 點傳播到右下角的(l,-b)點。推導折射定律的任務轉化爲:求當 x 點位於何處時,傳播時間 t 最短。

即,當 x 點的位置使得 n1•Sin θ1=n2•Sin θ2 時,光線傳播所需時間最短。

折射定律得證。

與其說費馬原理解釋了折射現象的成因,不如說它只是提供了計算思路。要從更基礎的角度來解釋折射現象,估計只能依靠量子力學了。物理學至今沒有找到一個終極理論來解釋這個世界,也許永遠找不到,但量子力學大概是目前最接近的一個。


感謝閱讀!看完說點什麼吧,點贊或跺腳都行,您的任何反饋都能給我幫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